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陰陽和方圓,鬼穀子講述如何施展奇謀妙計

鬼穀子說:智慧謀略, 有的靈活圓轉, 有的方正直率, 有的公開, 有的隱秘, 這是為了應付不同的事類。 謀略開始後的一切舉動, 無不包容自然造化之道, 從而能觀察研究神妙莫測的領域。

下面以明成祖朱棣的一些事蹟為例, 闡述鬼穀子的奇謀妙計。 先介紹一下朱棣的背景, 然而通過他的幾次戰例來進一步分析。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 洪武三年被封為燕王, 後來就一直在自己的藩地北平鎮守。 朱棣相貌奇偉, 髭髯美麗, 有雄才大略, 能知人善任。 朱棣經常率軍出征邊關, 並受令節制諸王及沿邊兵馬,

使他威名大振。

明太祖死, 皇太孫即位, 當時諸王都是皇親國戚, 擁有重兵, 大多數都目無王法。 建文帝想大量削藩, 但害怕燕王強大, 沒敢動手。 後來有人告發燕王謀反, 建文帝下詔斥責燕王, 並派官員逮捕了燕王府的屬僚, 又派重兵看守燕王府。

燕王遂稱病重, 卻秘密與和尚道衍謀劃, 命令張玉、朱能等率八百勇士潛入府內守備。 然後在端禮門隱藏的將士誘殺守門人, 奪得九門。 朱棣便上書建文帝, 指斥奸臣, 並援引祖訓勸說天子, 應該密詔諸王討伐。 上書一發, 燕王便舉兵造反。

(燕王臨危不懼, 先假裝生病, 摸清敵情後再設計一網打盡, 又用陽謀逼迫皇帝, 讓自己造反有理)

戰例一:

建文帝以耿炳文為大將軍, 率軍征討朱棣。

但大將軍的部校張保投降了燕王, 說大將軍有兵三十萬, 一半在滹沱河以南, 一半在河北。 燕王擔心自己與河北岸軍隊作戰時, 南面軍隊趁虛而入, 便放張保逃歸, 讓他謊稱燕王即將率兵而至, 以引誘朝廷軍隊全部向北渡過滹沱河。 然後燕王與張玉、譚淵等部將等夾擊耿炳文, 大敗耿軍, 斬殺三萬餘人。 (這裡朱棣用了反間計, 也是陰謀, 看似老套, 卻很實用)

戰例二:

建文帝聽說耿炳文大敗, 又派曹國公李景隆代領其軍。 燕王和將帥們分析:李景隆看似強大, 但軍中混亂, 聽說我在這裡, 他們一定不敢立即進攻。 我們不如先增援永平, 以牽制其軍;永平守將吳高膽小, 不懂戰事, 我一到他必定退走, 然後回來進攻李景隆。

大夥都一致贊成, 於是燕王率兵支援永平, 吳高聽說燕王已到, 果然聞風而逃, 燕王趁勢追擊, 大敗吳高。

(燕王果然是經常帶兵打仗, 不僅會調兵遣將, 還善於揣測對手心理。 先把對方主力穩住, 分兵襲擊敵人的弱旅, 將對手分割包圍, 再慢慢蠶食。 此招乃方圓策略之圓略)

戰例三:

李景隆橫陣數十裡, 破燕後軍。 朱棣親率精騎迎戰, 敵方飛箭如雨。 朱棣三換其馬, 矢盡劍斷, 但他沒有慌張, 而是揮劍折走, 奮力地登上高堤, 佯裝引鞭招後繼援軍的模樣。 李景隆看到他的動作, 怕有埋伏, 不敢前進。

李景隆兵多將廣, 當時朝廷的援軍也正在向他們聚集, 燕軍將士都大失聲色。 朱棣氣憤地說:“我不進攻, 敵人就不會退卻, 必須戰鬥。 ”朱棣又以勁卒突襲景隆背後,

前後夾擊, 正好旋風四起, 李景隆軍旗被折, 朱棣趁風放火奮起反擊, 斬殺數萬, 溺死者十余萬人。 李景隆向南逃跑, 朝廷賜給他們的璽書兵器也全部喪失。

(燕王置之死地而後生, 狹路相逢勇者勝。 機會也恰好給了勇敢者, 這是方圓策略之方略)

戰例四:

朝廷又派盛庸代替李景隆, 與吳傑、平安、徐凱互為掎角, 圍困北平。 燕王舉兵已三年, 他親歷戰陣, 身先士卒, 常乘勝追擊, 但也多次處於危險之中。 所攻克城邑, 軍隊一撤走又被朝廷官軍佔領。

朱棣慷慨悲壯地說:“年年用兵, 何時結束?不如臨江決一死戰, 不再返顧北面。 ”朱棣召集諸位將士, 討論行動去向, 朱棣說:“如果我耀兵長江, 京師感到孤立無援, 必定會發生內變。

”諸將士都說此法很妙, 但也擔心太冒險。 但是燕王下決心孤軍深入, 沿途遇敵也不糾纏, 直接兵巡揚州, 駐軍長江以北, 向朝廷顯示武力。 南京的大臣們果然慌了神, 意見也不統一。

皇帝召集大臣商議割地求和, 諸王相繼到來, 都不答應。 後來李景隆等打開城門迎接朱棣, 都城陷落。 諸王和群臣又紛紛上書, 勸燕王朱棣登基。 群臣恭奉寶璽, 迎接朱棣, 燕王便在奉天殿即皇帝位。

燕王能征慣戰, 但是胳膊拗不過大腿;而且長期這樣消耗下去, 必然損兵折將, 若沒有補充就必然死得很慘。 於是燕王孤注一擲, 但也是最有效的一招。 鬼穀子的陰陽和方圓謀略在朱棣這裡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非深入虎穴, 不能得虎子, 兵行險著, 也是破釜沉舟。 這裡既是圓,也是方,同時也是陰陽結合。

這裡既是圓,也是方,同時也是陰陽結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