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小手牽大手,自梳女文化走進均安幼稚園


小手牽大手, 自梳女文化走進幼稚園

“冰玉堂”自梳女, 是均安沙頭獨有的歷史文化, 為宣傳弘揚自梳女獨立、自強、奉獻的大愛精神, 傳承獨特的手工藝文化, 把逐漸消失的“媽姐情”記憶保留, “手工藝.冰玉聲.媽姐情”自梳女文化”推廣走進樂瑞幼稚園。

手工藝、冰玉聲、媽姐情

5月18日上午, 均安鎮社會服務創新中心與均安沙頭樂瑞幼稚園共同舉辦“自梳女文化推廣暨樂瑞傳巧手計畫啟動儀式”活動。 活動結合園內“創意美術、精品手工”的辦學特色, 推廣自梳女手工藝文化進校園, 促進社區、校園緊密聯繫。


大小朋友在體驗自梳女手藝文化


自梳女文化劇場展示

“一梳福、二梳壽、三梳靜心、四梳平安、五梳自在、六梳金蘭姐妹相愛, 七梳大吉大利、八梳無災無難、九梳九九歸一、十梳終身不嫁”——自梳女文化情景劇拉開活動的序幕。

社區居民透過現場觀看自梳女文化情景劇, 猶如穿越時空, 感受自梳女獨有歷史文化。 活動現場同步設置自梳女手工藝文化展示區、體驗區, 帶動社區居民以親子形式體驗自梳女手工藝, 瞭解自梳女文化。

針對“自梳女文化推廣暨樂瑞傳巧手計畫”, 沙頭居委黃健林副書記寄語:

“通過整個推廣計畫, 帶動親子透過學習自梳女手工藝, 培育自梳女文化義工保育隊, 繼而走進社區, 向社區內推廣、傳播自梳女精神文化。

期望自梳女文化義工保育隊走進社區, 帶動更多的社區居民參與其中, 不斷吸納新鮮的血液, 尤其是年青一代, 壯大義工保育隊伍;與此同時, 在義工保育隊的輻射作用下, 促進新的志願社團成立,齊心協力推動自梳女文化保育工作。 ”


均安社創致送錦旗樂瑞幼稚園, 雙方達成友好合作關係


各領導部門、社區居民大合照


社居居民觀賞自梳女手工藝展品

社區居民現場觀賞自梳女手工藝作品, 認為每件作品各有特色、寓意。 當中熱心居民霞姐發表看法, 眾多作品中的其中一款“一帆風順”, 引發觀賞者聯想自梳女年輕時孤身一人坐輪船, 遠渡南洋打工的情景。 考慮作品展示的生動性, 建議作品可以再進一步優化,

如可以運用折紙創作輪船航行于大海上, 波浪翻滾的情景, 側面烘托出自梳女遠洋打工時的艱辛。 該想法得到在場社區居民一致認可。

自梳女親屬均基叔向社工表示, 透過本次活動, 令其回憶起已仙逝的自梳女姑姑, 以往對家人的幫助與接濟的恩情。 現時要趁僅剩二十人不到的自梳女姑太們還在世, 需要引導年青一代關注, 拾起那段獨特且逐漸被遺忘的自梳女文化。


社區居民發表活動感受

本次活動得到均安鎮社工委、沙頭居委、樂瑞幼稚園、一眾社區居民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 均安鎮社會服務創新中心繼續與均安沙頭樂瑞幼稚園聯手推動自梳女文化推廣計畫, 走進社區, 帶動各社群參與自梳女文化保育與傳承。

作品欣賞

“手工藝, 冰玉聲, 媽姐情”自梳女文化推廣項目

自梳女(又稱“媽姐”或“姑婆”), 作為均安鎮獨特的文化印記, 目前仍在世的僅剩20人不到。 她們為了家庭遠赴南洋打工, 作為上一世紀那一段特殊的歷史文化的見證者, 她們在最近幾年逐漸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以自梳女為題材的文字、影像乃至餐飲品牌(媽姐菜)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然而, 商業化的文化挖掘到底是保育還是消耗?“手工藝, 冰玉聲, 媽姐情”自梳女文化推廣專案希望通過手工折紙、“冰玉留聲”自梳女文化保育主題故事會、自梳女文化紀念日等三種主要形式, 手工折紙製作與義賣充分動員全社區參與, “冰玉留聲”故事會用通俗易懂的形式挖掘、記錄自梳女的文化故事,

自梳女文化紀念日則希望重拾社區昔日民俗活動“擺七姐”, 將其打造成為持續性的民俗紀念日。 我們希望通過該專案能深挖自梳女文化正面積極的精神內涵, 並通過手工折紙、故事集、紀念日等形式進行傳播與推廣, 讓這一段獨特而且逐漸被遺忘的文化得以傳承與保育。

山水均安微信編輯小組

資料提供:均安社創

新浪微博@山水均安

隨時分享均安身邊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