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古老民族無文字,80歲老人用歌聲記事70年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基石, 但有很多民族, 卻只有語言而無文字。 侗族便是這樣的民族。 他們沒有文字, 靠唱歌的方式來記錄民族歷史。 在貴州省榕江縣一個名叫宰蕩的村莊, 有一對80歲的姐弟。 她們一個唱侗族大歌, 一個人用牛腿琴拉敘事歌。 靠自己的嗓音記錄了這個民族的歷史和村莊的日常已70年。

侗族有句諺語:“飯養身、歌養心”。 敘事歌和侗族大歌歌師, 在侗族村寨一直都是最受人尊敬者。 侗家人每個人都是優秀的歌者, 但像楊家姐弟倆, 從小10多歲開始唱, 一直唱到80。 一直者封王稱後者, 在侗家也極為罕見。

圖為楊家姐弟雖然老了, 腿腳不利索, 背也駝了, 但依然每天穿過村莊, 赴侗家鼓樓唱歌。

姐弟倆每天唱歌的地方, 是一座有200多年歷史的鼓樓。 以前, 鼓樓是侗寨的中心。 這裡是寨老、長老決策村寨大小事務的會場, 是年輕人傳習侗歌的地方, 也是年輕人談戀愛“行歌坐月”的場所。 但如今, 這裡絕大部分時間都大門緊鎖。 只有姐弟倆每天都到這裡唱侗歌, 風雨無阻70年。

羅幸禮今年已經79歲, 12歲那年, 一位黎平來的歌師游方至此, 教會了羅幸禮後就繼續游方去了。 歌師羅幸禮卻守在村裡, 拉牛腿琴唱敘事歌, 一晃時間已過去了67年。

拉牛腿琴, 唱侗歌, 不僅僅是侗族記事的方式, 也是侗族年輕男女戀愛的方式。 以前, 誰的牛腿琴拉得越好,

敘事歌唱得越動聽, 越容易被姑娘垂青。 因而寨子裡每個年輕人學起來都很積極。 圖為唱敘事歌時拉的牛腿琴。

羅幸禮十幾歲就是村裡的敘事歌導師。 以前, 村裡歌聲最鼎沸時, 每天在侗寨跟羅幸禮學拉牛腿琴的有十多人。 但如今, 羅幸禮只有一位學生。 而且, 還是指派的傳承人(因為會唱敘事歌的人太少了, 這門技藝都快失傳了)。 這位學生30多歲後才開始學, 已經有點晚了, 但羅幸禮還是不煩其煩的教。 師父剛才唱的歌名叫《珠郎娘美》, 教導侗族人戀愛要自由。 但好像有點過時了, 現在戀愛早自由了, 用手機戀愛, 自由都有點過度了

侗族的習俗, 一般在鼓樓聚會時, 都會先燃起一堆火, 大家圍坐在一起, 邊拉邊唱。

但如今, 全村的歌者, 已經無法聚成一圈。

村裡老一輩都多少會一些侗族敘事歌。 羅賓利的父親沒事時, 就會坐在門前拉幾首。 右邊這位年輕人叫羅賓利。 是村裡為數不多主動學習敘事歌的年輕人。 一直到20來歲對敘事歌都完全不會。 直到後來, 他返鄉做村裡的安全員, 開始做侗族的文化保護工作, 和這對姐弟接觸多了, 就喜歡上了。 以前, 父親拉牛腿琴時, 他總是跑得遠遠的。 現在, 父親拉琴時, 他會搬起板凳坐在旁邊聽, 甚至會清清嗓子唱一段。

當牛腿琴拉響, 敘事歌唱起時, 歌聲就慢慢把村裡人聚起來。 侗歌, 自古以來, 一直是聯絡侗家人情感紐帶。

當敘事歌唱起來時, 有老人從二樓探出頭來, 一邊叼著煙斗, 一邊隨著音樂打節拍。

琴音歌聲正勁時, 一位殺馬特打扮的年輕人從他們眼前走過。 年輕人都沒正眼瞧拉牛腿琴的三位。 而拉牛腿琴的三位則停下了手上的琴, 看年輕人飄過。 仿佛年輕人是T型臺上的超模, 而三位是台下的觀眾。

問殺馬特為何對侗歌這麼不待見。 他說, 沒有不待見, 只不過和《小蘋果》之類比起來, 太不夠帶勁。 他說完, 騎上了摩托車, 邊騎邊把聲音開得最大, 一曲《小蘋果》把所有的牛腿琴音都“鎮壓”了。

這時, 姐姐俾雲已經在鼓樓練完侗族大歌, 步履蹣跚的走回家做飯。 她今年已經81歲, 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的傳承人。 問她擔不擔心侗歌會失傳。 她說, 養心”的說法。 當飯養身養夠了, 大家就會想到用歌來養心了,

沒什麼好擔心的。 (想瞭解歌師更多, 請關注公眾號:侶行記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