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看青做青,看天做青,才能把岩茶做“活”了

五月份的武夷山, 離不開做茶兩個字。 走到茶山腳下, 滿眼鬱鬱蔥蔥, 閒逛到茶農人家, 陣陣茶香撲鼻而至。

這個時節的武夷山, 是如此誘人, 如此婀娜, 引得天南海北的遊客蜂擁而至。 為了一賞當地迷人的自然風光, 更為了一睹武夷岩茶是如何誕生的。

說到武夷岩茶是如何誕生的, 其中一道很重要的工序, 那便是做青了!

當地的茶農經常念叨著這樣一句重要的口訣: “看青做青, 看天做青”, 你得把這句口訣牢記於心, 運用自如, 你才能把岩茶給做“活”了。

我們先來說說這個“看青做青”

你別看那一片片鮮葉似乎長得都一樣,

其實每片鮮葉都有著自己的個性, 在做茶過程中, 你首先得嘗試與“他們”交朋友, 經常關心“他們”。

別以為搖青就是讓“他們”聚集在一起, 然後使勁搖晃著, 就能出好茶了。

其實不然, 制茶師得時刻關注著鮮葉的變化, 操心的地方還不少呢, 用眼睛看看, 用鼻子嗅嗅, 用手摸摸, 身體的各個器官都要調動起來, 給他們全方位的呵護, 即時調整。 讓他們能發揮出最佳的品質狀態, 散發出最獨特的個人魅力。

葉片的形態, 老嫩度, 含水量等的不同, 也會影響搖青模式, 哪些該輕搖, 哪些該重搖, 就看制茶人的功力了。

至於“看天做青”

大家知道, 做茶很受天氣的影響, 做茶季, 茶農們最怕遇上下雨天了, 前幾天武夷山降水量過大,

一些茶農很憂桑, “水煮茶葉”不好做, 最利於做青的天氣, 是晴朗的北風天, 白天晴朗, 夜間涼爽。

雨水青的含水量較大, 內含物質會被稀釋, 後期製作中, 走水的時間就要拉的更長。 而且雨水青濕噠噠的聚集在一起, 很容易粘在一起, 可能會產生悶味。 老天爺的心情我們無法預測, 該下雨的時候還得下, 可面對雨水青, 制茶師還能人為挽救, 減少損失。

到了晚上, 搖青間的環境也得好好把控, 包括空氣的溫度、濕度、新鮮度等因素。 比如, 溫度範圍在24-26℃最適宜, 相對濕度在70-85%最適宜。 當然這些溫濕度也不是定死的, 在做青前期和後期, 溫濕度也要作相應的改變。

總之, 要做出茶青最理想的狀態, 實屬不易, 需要長期的實踐經驗, 才能慢慢悟出裡頭的門道,

才能賦予岩茶最精彩的“生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