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哈佛大學研究:有出息的孩子家長常做這四件事,學會了改變孩子一生!

如果對生下來就具備高超稟賦的孩子施以優秀的教育, 那麼, 他的未來將是一片光明。 可是, 現實卻恰恰相反, 很多父母太過看中孩子的天賦, 對孩子百般挑剔, 要求過高, 最終用的結果就是各有不同。

著名的教育家馮納斯基斯說:“如果將一個孩子身上所有的投資以“1”位元計算單位, 那麼父母就應將其中的50%投資在家庭教育中,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一、父愛回歸

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 父親的角色不能僅僅只是一個經濟贊助商, 有研究證明, 男孩如果僅僅在母親的撫養下成長, 性格會趨向於女性而少了陽剛之氣。

而父親與孩子交往過程中, 如果採用平等的形式, 採取積極鼓勵的態度, 有助於孩子學會正確理解他人情感, 學會更多的社交技能。

二、不強迫孩子

童年是堅強的, 也是脆弱的。 孩子如果在童年時被太多的條條框框所限制, 那精神壓抑下也不會有一個健全的心理。 很久之前看了一檔電視節目——《超級保姆》, 孩子不聽話, 父母請來超級保姆, 再用各種規矩來整孩子, 葉聖陶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教, 是為了不教”, 在子女教育中, 營造一個寬鬆、自由、民主的氛圍, 順其自然、因勢利導, 啟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這樣的教育才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三, 放下架子, 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孩子面前, 我們總覺得要有威嚴才行,

但是當我們以一種平等的姿態與孩子交流時, 小孩子將感到你的尊重, 也更願意與你對話, 很多家長之所以感覺孩子不聽話, 就是因為他們在發佈命令, 所以很難聽到孩子的心聲, 當我們蹲下身來, 眼睛和孩子保持平行的時候, 去和孩子交朋友, 孩子也才會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和愛。

四, 若成事, 先成人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千教萬教, 教人求真;千學萬學, 學做真人”, 可見,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只有將孩子培養成獨立人格和各種優秀品格的人, 孩子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 才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錯誤行為和習慣, 很多人認為是小事, 孩子隨意搶別人玩具、隨便打人、都被解釋成“孩子小,

不懂事, 大了就好了”, 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卻可能會給他的一生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教育孩子, 我們需要有一顆善於發現、善於反思、善於學習的心, 就像尊重一顆樹苗的自然生長規律並用心呵護、培養它, 相信它一定會成為一顆參天大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