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东北秋季攻势: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国民党军如梦初醒

文|周明

毛澤東最初的設想是從1948年9月到1949年6月, 連續發起三次戰役, 每次戰役大約進行兩個月, 兩次戰役之間兩個月休整。 第一次戰役是“錦榆唐戰役”, 也就是進攻錦州、山海關和唐山;第二個戰役則是在錦州和沈陽之間與增援錦州的沈陽之敵展開決戰;第三個戰役毛澤東沒有提出具體設想, 而是視前兩個戰役的情況, 或者解放全東北, 或者乘勝向華北發展。 而后來遼沈戰役的三個階段基本就是按照毛澤東的這個三次戰役的設想進行的。

1948年8月上旬起, 東北地區連續陰雨, 尤其是遼寧北部、西部地區雨量很大,

達到三十年一遇的程度, 導致遼河、柳河、大凌河、繞陽河、渾河等多條河流暴漲, 遼河沖垮河堤, 沖毀了鐵路、橋梁、公路, 確實嚴重影響了交通。 8月22日, 降雨量開始減少, 各河流的水位也隨之下降, 東野估計一周時間可以將被沖毀的鐵路、橋梁修復, 因此于24日電告中央軍委:“擬待鐵路修復后以三天時間運糧囤積在阜新一帶, 我部隊大約可于本月底或9月初出動, 在9月6日前后, 即可在北寧線各城打響。 ”

8月29日, 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聯名向各縱隊、各師下達了戰斗動員令。 按照林彪的計劃, 以11縱和熱河的3個獨立師進攻北寧線昌黎、綏中等地, 切斷東北衛立煌集團與華北傅作義集團聯系;以3縱、4縱、9縱攻打義縣;2縱也到北寧線;以1縱、7縱、8縱、14縱在新民以西,

監視和準備打擊從沈陽西援錦州的國民黨軍;5縱、6縱位于長春和沈陽之間, 以防長春守軍向沈陽突圍;以12縱和6個獨立師繼續圍困長春。

從這個作戰部署來看, 林彪并未按照毛澤東的要求全力進攻錦州, 還是將主力放在錦州與沈陽之間, 還是圍城打援的部署。


東北民主聯軍政工干部正在向被俘的國民黨軍士兵講解我黨政策

9月5日, 毛澤東回電同意南下作戰計劃, 同時指示:“你們秋季作戰的重點應放在衛立煌、范漢杰系統, 不要預先設想打了范漢杰幾個師以后, 就去打傅作義在承德的13軍。 你們主力不要輕易離開北寧線, 要預先設想繼續打錦州、山海關、唐山諸點, 控制整個北寧線(除平津段外)于我手中,

以利爾后向兩翼機動。 ”毛澤東這個電報的意思是要東北野戰軍控制北寧線, 切斷華北傅作義與東北衛立煌的聯系, 以創造以后大規模殲敵的戰機。 6日, 林彪回電軍委, 完全同意軍委意見, 明確表示如果這次長途奔襲能抓住敵人, 那么錦州亦將成為有利之進攻目標。 下一步在華北第2、3兵團的配合下, 唐山亦可能成為有利的進攻目標。

9月7日, 毛澤東致電林彪, 再次明確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你們應當使用主力于錦州、山海關、唐山一線, 而置長春、沈陽兩敵于不顧。 并準備于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援錦之敵, 因為錦、榆(注:山海關又稱榆關)、唐三點及其附近之敵, 互相孤立, 攻殲取勝比較確實可靠, 攻錦打援亦較有希望。

”毛澤東特別強調要在作戰指揮上注意三點:“一、確立攻占錦、榆、唐三點并全部控制該線的決心。 二、確立打你們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 即在衛立煌全軍來援的時候敢于同他作戰。 三、為適應上述兩項決心, 重新考慮作戰計劃并籌辦全軍軍需和處理俘虜事宜。 ”

10日, 林彪回電中央軍委, 報告北寧線敵情及我軍部署, 表示如奔襲成功, 錦州便成為完全有把握奪取之目標, 東北主力南下, “誠如來電所指出的前途與任務, 我們可能與應當爭取東北與華北戰局的根本變化”。


國民黨軍給養運輸隊正開進沈陽城

考慮到在進攻錦州時可能會遭到沈陽、華北國民黨軍的兩面夾擊, 為避免這種危險, 林彪要求華北部隊有所行動,

吸引、牽制華北國民黨軍, 在戰略上配合策應東野。 為此, 8月3日毛澤東召見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和華北第2兵團第二政委楊成武, 當面賦予他們牽制華北國民黨軍從戰略上配合東北的任務, 要求迅速組建華北第3兵團, 由楊成武任司令員兼政委, 在20天里完成一切作戰準備, 進軍綏遠, 將華北傅作義部牽制到綏遠。 9月初中央軍委命令華北第2、第3兵團, 分別向冀東、綏遠出擊, 以配合東野的作戰。 根據這一部署, 華北第2兵團于9月5日發起了察綏戰役, 向北平以北廣大地區出擊, 吸引了華北國民黨軍傅作義部3個軍10個師;第3兵團于9月23日乘機向綏遠出擊, 連克集寧、豐鎮、和林、涼城、清水河五城, 又迫使傅作義再將這10個師組成西進兵團馳援綏遠。 當傅部主力西去后,華北第2兵團又于9月26日在平綏路東段發起進攻,傅作義只得再將西進兵團調回,華北第3兵團隨即乘虛而入解放包頭。正是華北解放軍第2、第3兵團的聯手出擊,迫使傅作義不得已將10個師的主力沿平綏路來回調動,兩頭應援,根本無力他顧,有利配合支援了東北戰場。

至此,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與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等東野主要領導的反復磋商,終于確立了打前所未有大殲滅戰的戰役方針,不過戰役名稱最初是“東北秋季攻勢”或“秋季戰役”,而不是“遼沈戰役”。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當傅部主力西去后,華北第2兵團又于9月26日在平綏路東段發起進攻,傅作義只得再將西進兵團調回,華北第3兵團隨即乘虛而入解放包頭。正是華北解放軍第2、第3兵團的聯手出擊,迫使傅作義不得已將10個師的主力沿平綏路來回調動,兩頭應援,根本無力他顧,有利配合支援了東北戰場。

至此,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與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等東野主要領導的反復磋商,終于確立了打前所未有大殲滅戰的戰役方針,不過戰役名稱最初是“東北秋季攻勢”或“秋季戰役”,而不是“遼沈戰役”。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