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实用战胜鸡汤,湘军能换上洋炮多亏改革劲头十足的李鸿章

文|羅山

曾國藩早年間并不大重視西洋武器, 在他眼中的戰陣利器, 無非是石頭、石灰罐子、叉鈀、錨子之類, 曾大帥也承認“火器雖然是個寶”, 但他所謂的火器就是鳥銃、竹炮, 幾個鄉鎮鐵匠就能趕制, 并不是洋貨, 并且他主張戰爭致勝“在人不在器”。 這種保守理論一向很有市場, 但在當時, 西方軍事技術的優勢已經完全壓倒了中國士大夫信奉的那套傳統精神, 現實很快就會教他們重新做人。 在中國爆發太平天國戰爭的同時, 歐美的武器裝備出現了技術革命。 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 中英兩軍的武器裝備并沒有天壤之別的技術差距,

中國和英國都使用前膛裝填的滑膛槍炮, 都使用黑火藥, 英國的軍事工業也還未完全進入機器生產的時代, 武器的制造同樣仰仗老師傅的匠人精神。 雖然在18世紀以來歷次歐洲戰爭的壓力下, 英國的武器質量較之承平已久的清朝要強得多, 但英軍并未像國人刻板印象中那樣武裝到牙齒。 在廣州市郊三元里, 英軍甚至因為雨水澆濕了燧發槍的發火裝置, 就被使用冷兵器的當地民團圍困阻擊。


插畫, 1867 年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出的克虜伯大炮, 原畫存于法國國家圖書館

1853年, 上海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蘇松太道吳建彰向朝廷奏報, 在上海地區查獲一艘漁船, 船上有三個外國“夷人”在偷運軍火。

這首小船載有洋槍60桿, 洋刀40把, 數量并不太多。 但最讓吳建彰上火的是, 船上起獲兩封書信, 一封是英國商人寫給太平軍的, 另一封則是上海小刀會首領劉立川的親筆。 吳建彰發現, 太平軍已經向英國人訂購了不少軍火, 走私船正在陸續駛向鎮江的太平軍要塞。

或許是因為信仰同樣西來的拜上帝教的緣故, 太平軍對西洋物件完全不排斥。 李秀成部是太平天國后期一大支柱, 該部一向以大量裝備洋槍洋炮聞名, 密集的洋槍火力有時甚至比大炮還管用。 被太平天國上下尊稱為“洋兄弟”英國軍官伶俐回憶, 當年在湘江中游被曾國藩用洋炮炮轟的林紹璋, 日后成了一個西學愛好者, 他“熟悉地理和機械學,

還收藏有許多西方文化和科學的附有插圖的參考書”, 并且經常閱讀。 更不用說在香港待過、寫出《資政新篇》的洪仁玕, 他的小兒子從小學英語, 每次見到這個洋兄弟都主動跑過來說Hello。 伶俐在太平軍中見到不少西洋武器, 雖然大部分質量粗糙, 而且數量嚴重不足, 但對手已經先行一步購買洋槍, 這對清廷而言絕不是好消息。


1872 年, 金陵機器制造局工作人員和其準備仿制的加特林機槍

1862年春, 幾艘小火輪船在黃浦江靠港, 船上走下來一支衣著邋遢的隊伍。 此時正值太平軍第二次進攻上海, 這是一支前來防守上海的救兵。 然而, 上海士紳一味寄希望于租界的外國雇傭軍, 對這支鄉下人的隊伍很是看不起, 把這支遠道而來的救兵說成是叫花子兵。

人高馬大的統帥走向隊伍前面對士兵訓話:“兵貴能戰!等我們打了勝仗, 看他們誰還敢不服?”這就是李鴻章和淮軍在上海的初次亮相。 在上海, 淮軍不僅表現出了自己的戰斗力, 也見識到了一同作戰的外國軍隊手中的強兵利器。 而李秀成部“專恃洋槍, 每進隊必有數千桿沖擊, 猛不可當”, 也給李鴻章和初出茅廬的淮軍造成很大麻煩, 搞得李鴻章真是羨慕嫉妒恨。 他對曾國藩寫信說:洋兵的“開花炸彈真神技也!”李鴻章親自登上駐防上海的英法艦隊兵艦, “見其大炮之精純、子藥之細巧、器械之鮮明、隊伍之雄整, 實非中國所能及”, 從此以后, 李鴻章對曾國藩說得最多兩個字就是“無敵”。

曾國藩這么老成持重的人,

見得多了, 不相信有這么“無敵”的東西存在, 給李鴻章也端上了一碗“在人不在器”的心靈雞湯。 實用主義的李鴻章才不會信這一套, 但對自己的老上級也只能動之以情。 高情商的李鴻章最終居然讓曾國藩部分接受了自己的觀點, 曾國藩甚至主動請李鴻章為湘軍代購洋槍。 而淮軍占著上海一方寶地, 兼有江南厘金, 自然有錢去海淘, 甚至用軍費創辦了江南制造局。 淮軍自己也組建了以西洋火器為主的部隊, 最好的火器優先配給李鴻章的小老鄉程學啟、劉銘傳等部使用。 來到上海三年后, 李鴻章給曾國藩的信中這樣描述脫胎換骨的淮軍:

“敝軍中槍炮最多而精, 郭(松林)、楊(鼎勛)、劉(士奇)、王(永勝)四軍, 萬五千人, 洋槍萬余枝。劉鎮銘傳所部七千余人,洋槍四千支,是以所向披靡。”

郭松林、楊鼎勛等人多是被李鴻章借調來用的湘軍舊人,李鴻章也大方地弄來大批洋槍給他們使用。按照李鴻章的說法,“臣軍久在江南剿賊,習見洋人火器之精利,于是盡棄中國習用之抬槍、鳥槍,而變為洋槍隊。”這份大刀闊斧改弦更張的利索勁頭,曾國藩是沒有的。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洋槍萬余枝。劉鎮銘傳所部七千余人,洋槍四千支,是以所向披靡。”

郭松林、楊鼎勛等人多是被李鴻章借調來用的湘軍舊人,李鴻章也大方地弄來大批洋槍給他們使用。按照李鴻章的說法,“臣軍久在江南剿賊,習見洋人火器之精利,于是盡棄中國習用之抬槍、鳥槍,而變為洋槍隊。”這份大刀闊斧改弦更張的利索勁頭,曾國藩是沒有的。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