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味覺平衡的藝術:餐與酒

前言導讀:

葡萄酒在西餐餐桌上的作用之所以顯得如此重要, 就其本質而言, 是葡萄酒與食物之間發揮了調味品的作用, 相比調味品豐富多彩的中餐而言, 酒在餐桌上的介入程度顯得要大得多, 因此餐與酒的搭配, 在西餐領域裡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以致于幾乎成為西方國家的人們用餐的標配, 一旦進入餐廳, 人們總是習慣性是挑選一兩支酒作為佐餐飲料, 這種習慣日復一日的沉澱, 葡萄酒進而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剛需”。

所謂”食色, 性也。 ”, 無論東西, 面對世界上琳琅滿目、精彩紛呈的精美大餐,

出於滿足人們味蕾盛宴的需要, 葡萄酒的配餐無疑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藝術, 其中“平衡”就是這門藝術的關鍵。 從最表面現象入手, 不難發現, 葡萄酒之於西餐菜肴的功效很是明顯:

首先是當葡萄酒和新鮮甜美的食物一起在嘴裡相伴咀嚼, 葡萄酒能讓食物的口味變得新鮮, 例如:絕幹的香檳用來搭配魚子醬, (俄羅斯人特別鍾愛這種食物), 清爽凜冽、香氣細膩持長的香檳剛好平衡了魚子醬的腥味, 同時高酸使得食物的味道變得更加鮮甜, 好酒的他們常常還會會加一點伏特加來加重口感, 這就是比較經典的頂級葡萄酒與頂級食材的配搭。 落實到中餐配酒, 道理也是一樣, 比如這支來自葡萄牙的口感清爽純淨、帶有海潮和礦物質味道的幹型的桃金娘白葡萄酒,

搭配各種白灼或清蒸的貝殼類食物, 絕對是門當戶對。

另一方面, 葡萄酒與食物之間既有互相提攜, 促進兩者的味道相宜得彰, 但如果選擇不恰當, 也會造成二者此消彼長, 互相排斥抵消的效果。 例如, 選擇一支夏布利的幹白帶搭配新鮮生蠔, 兩者之間相配和諧, 口味甜美, 但如果選擇一支波爾多的赤霞珠與美樂混釀幹紅來搭配, 則酒會立即變得粗糙而且單寧突兀, 而生蠔的鮮嫩不再, 還沾染了一股鐵銹味道。

葡萄酒與食物是否相搭, 沒有比喝一口美酒, 再吃一口美食, 讓二者在口腔中相伴咀嚼, 這樣的直接體驗比較更為簡單直接的了。

說起美食, 全世界唯有中國人和法國人真正地把飲食文化上升到藝術的高度來發揮弘揚的,

但我們必須注意到西餐的用餐節奏和上菜方式, 與中餐大為不同, 這對於餐酒搭配的考究影響極大。 西餐的餐飲藝術的最高水準當然要數以精美細緻的法國大餐最有代表性。

法國的里昂是世界美食之都, 當今的首屈一指的泰斗級的人物是有“美食教皇”之稱的保羅.包穀思先生Paul Bocuse, 他開的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連鎖餐廳, 一直穩居米其林三星之列。 自戴高樂總統開始, 每任法國總統就職之後幾乎都要到他在里昂的餐廳去報到一次。 所以他在里昂的餐廳每天都是客滿為患, 需要提前一個月預訂才有可能吃得上, 消費水準連餐帶酒大概在220歐元左右。

他不僅因廚藝出眾在1975年獲得過代表最高榮譽的騎士勳章, 其在法國餐飲界的影響力也是獨一無二的, 他還創辦了保羅。 包穀思廚藝學校, 這使他成為法國美食界的一個里程碑。 老爺子今年1月份以91歲高齡離世, 法國人說這是因為上帝餓了, 把老爺子招去做飯的原因。

食物和美酒的搭配可以根據以下幾條實用原則進行:

首先要考慮到菜的重量與酒的重量要配合相當:

相對清淡的魚肉類的食物而言, 使用沒有經過橡木桶駕馭的酒體比較簡單輕薄的白葡萄酒來搭配, 典型一點的例子如長相思搭配生蠔。

而口感肥厚飽滿的肉類顯然需要用酒體飽滿的紅葡萄酒來配合, 這樣的重量相當的組合才能互相匹配,

如波爾多紅酒與烤牛排的搭配就恰到好處。 一般情況下烤牛排是要使用澆汁的, 我們也不宜馬上全部醬汁一次性澆上, 而應該先少量粘點汁試吃之後, 再酌情決定增加還是減少醬汁的份量, 是否就著酒一起吃。

酒和菜的味覺元素最主要會反映酸、甜、苦、辣、鹹或澀等方面, 這些味覺要素也會互相影響:

通常酒精的度數, 會提升和強化食物的灼熱感, 顯然如果麻辣的食物配以酒精度比較高的酒並不相宜, 比如吃麻辣火鍋時用飛天茅臺來佐餐, 就不如拿啤酒來得愉悅爽快, 尤其經過冰鎮, 口味涼爽得低酒精度得飲料, 依次推理, 口味微甜的起泡酒當然可以作為優選來考慮。

酸與甜兩種味覺元素因入口次序不同經常會出現相反的效果:比如先甜後酸的吃法不僅不能平衡酸度, 反而會讓酸味更加突出,而先酸後甜的進食方式則有利於酸甜的平衡。但當我們餐後食用甜品的時候,要食甜品的甜度,飲用比糕點稍甜一點的葡萄酒,至少兩者甜度相當的酒類來中和壓制前面的點心的甜膩感,比如一大塊忌廉蛋糕配以一小杯冰酒那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肥膩的肉類和脂肪比較厚的食物往往容易化解紅葡萄酒的單寧的生澀感,對於比較差的低端餐酒而言,使用蛋白質極高口感油滑的皮蛋會非常有效的掩蓋掉酒的缺陷。同樣,鹹的食物也可以減弱酒的澀感,不過如果鹽的分量太大也會導致酒或食物的苦味明顯增加。

“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在西餐配酒中是一條被奉為聖經的基本準則。這種考慮問題的邏輯實際上運用在西餐上其實也沒有多大的矛盾,比如澳大利亞人用薄荷、藍莓作為佐料做成的羔羊肉和酒體飽滿強勁,風味濃郁,帶著明顯的黑胡椒味的巴羅莎的西拉子幹紅相伴咀嚼,絕對是匹配得很。而採用迷迭香和奶油調製做成的雞肉,當配以柑橘味比較明顯的霞多麗幹白較為合理。

有一些酒和食物的搭配能夠互相呼應得非常和諧,堪稱天生一對。比如美國人最喜歡用金粉黛紅酒搭配烤鴨,勃艮第的黑皮諾與當地的烤乳鴿相配合可以說時天衣無縫。類似這樣的搭配常常出現在本地酒與本地菜肴的搭配上,這是一種最合理而且又簡潔又實用的餐酒搭配邏輯——當地酒與當地菜天然搭配。

最後一條餐飲搭配的原則對於葡萄酒和中餐的配搭尤其實用:簡單的菜肴與複雜的葡萄酒搭配,複雜的菜肴與簡單的葡萄酒搭配。

中餐從來就是七葷八素,五味紛呈,冷熱互見的場景,高品質的精品紅酒在這樣的紛擾環境下無疑難以表現,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往往比較簡單餐酒給人的口感更為舒適,而餐酒也更容易為中國的消費者接受,所以價格親民的法國南部餐酒、澳洲東南澳和智利中央山谷等以簡單果味為主,口感有點甜的新世界風格的大區酒之所以成為中國餐桌的配餐主力的原理所在。

西餐也基於這個同樣的原理,吃簡單烤制的牛肉時比較合適品嘗風味複雜、高品質的成熟的紅酒,如老年分的波爾多名莊,而面對辛辣,味道紛雜濃厚,各種香料豐富的亞洲菜肴,使用風味簡單,果香為主的各類清淡性的葡萄酒顯得更為合適。

一般而言,微甜的起泡酒、幹型或微甜的桃紅酒在中餐的餐桌上可謂百搭,朋友聚餐娛樂場合,在不明菜肴風味風格的時候,預備這兩種類型的葡萄酒毫無疑問是一個低風險的選擇!

文偉

ISG國際侍酒師協會文憑侍酒師SDP

國家勞動人力和社會保障部一級品酒師

廣東省品酒師侍酒師管理專業委員會教務主任

深圳市酒類行業協會特約講師

米蘭大學“葡萄酒歷史、種植與釀造培訓班” 結業

義大利弗留裡行政大區葡萄酒友好形象大師

專注于精讀的葡萄酒雜誌

展示有格調的歐式生活

美酒評論週刊

等風也等你

反而會讓酸味更加突出,而先酸後甜的進食方式則有利於酸甜的平衡。但當我們餐後食用甜品的時候,要食甜品的甜度,飲用比糕點稍甜一點的葡萄酒,至少兩者甜度相當的酒類來中和壓制前面的點心的甜膩感,比如一大塊忌廉蛋糕配以一小杯冰酒那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肥膩的肉類和脂肪比較厚的食物往往容易化解紅葡萄酒的單寧的生澀感,對於比較差的低端餐酒而言,使用蛋白質極高口感油滑的皮蛋會非常有效的掩蓋掉酒的缺陷。同樣,鹹的食物也可以減弱酒的澀感,不過如果鹽的分量太大也會導致酒或食物的苦味明顯增加。

“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在西餐配酒中是一條被奉為聖經的基本準則。這種考慮問題的邏輯實際上運用在西餐上其實也沒有多大的矛盾,比如澳大利亞人用薄荷、藍莓作為佐料做成的羔羊肉和酒體飽滿強勁,風味濃郁,帶著明顯的黑胡椒味的巴羅莎的西拉子幹紅相伴咀嚼,絕對是匹配得很。而採用迷迭香和奶油調製做成的雞肉,當配以柑橘味比較明顯的霞多麗幹白較為合理。

有一些酒和食物的搭配能夠互相呼應得非常和諧,堪稱天生一對。比如美國人最喜歡用金粉黛紅酒搭配烤鴨,勃艮第的黑皮諾與當地的烤乳鴿相配合可以說時天衣無縫。類似這樣的搭配常常出現在本地酒與本地菜肴的搭配上,這是一種最合理而且又簡潔又實用的餐酒搭配邏輯——當地酒與當地菜天然搭配。

最後一條餐飲搭配的原則對於葡萄酒和中餐的配搭尤其實用:簡單的菜肴與複雜的葡萄酒搭配,複雜的菜肴與簡單的葡萄酒搭配。

中餐從來就是七葷八素,五味紛呈,冷熱互見的場景,高品質的精品紅酒在這樣的紛擾環境下無疑難以表現,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中國人的餐桌上,往往比較簡單餐酒給人的口感更為舒適,而餐酒也更容易為中國的消費者接受,所以價格親民的法國南部餐酒、澳洲東南澳和智利中央山谷等以簡單果味為主,口感有點甜的新世界風格的大區酒之所以成為中國餐桌的配餐主力的原理所在。

西餐也基於這個同樣的原理,吃簡單烤制的牛肉時比較合適品嘗風味複雜、高品質的成熟的紅酒,如老年分的波爾多名莊,而面對辛辣,味道紛雜濃厚,各種香料豐富的亞洲菜肴,使用風味簡單,果香為主的各類清淡性的葡萄酒顯得更為合適。

一般而言,微甜的起泡酒、幹型或微甜的桃紅酒在中餐的餐桌上可謂百搭,朋友聚餐娛樂場合,在不明菜肴風味風格的時候,預備這兩種類型的葡萄酒毫無疑問是一個低風險的選擇!

文偉

ISG國際侍酒師協會文憑侍酒師SDP

國家勞動人力和社會保障部一級品酒師

廣東省品酒師侍酒師管理專業委員會教務主任

深圳市酒類行業協會特約講師

米蘭大學“葡萄酒歷史、種植與釀造培訓班” 結業

義大利弗留裡行政大區葡萄酒友好形象大師

專注于精讀的葡萄酒雜誌

展示有格調的歐式生活

美酒評論週刊

等風也等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