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鼓浪嶼與嶼美味小吃,香甜的回憶!

鼓浪嶼, 一個以其婀娜多姿的自然風光和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它不是用文章和圖片就能夠說清楚、看明白的, 不是一朝一夕能品味的透徹的。 鼓浪嶼是一個值得住下來, 慢慢地細細品味的地方。 走在鼓浪嶼幽暗的小弄堂, 全都是上世紀的建築, 我不懷舊, 但我欣賞。 它的每一條路、每一個院落、每一座建築、每一扇門窗······

都是一本厚厚的歷史書, 隨便翻到哪一頁, 都會有一段長長的故事, 寫滿了人生的悲歡離合。

總之, 我就是愛上了這裡——神秘的鼓浪嶼······

在鼓浪嶼除了體驗它的文藝小資、浪漫休閒外,

還別忘了鼓浪嶼的那些小吃。 鼓浪嶼上小吃最集中的地段就是龍頭路, 一上島就可以看到左側一顆很大的榕樹, 沿著前方的路一直走下去, 就能看到鼓浪嶼上最出名的小吃, 小店一條街, 像龍頭路8號潘小蓮優酪乳, 和緊緊相連的張三瘋奶茶鋪, 都是遊客們一定會光顧的小店。 幾次上島, babycat私家禦餅屋, 原巷口魚丸, 林記魚丸兩家中華老字型大小魚丸店, 還是八婆婆燒仙草都拍攝了很多美食, 這些都是網上熱評的。

除了上邊介紹的這些還有以下的美味小吃哦, 大家可以品嘗試試.....

葉氏麻糍

鼓浪嶼龍頭路的三岔口有一種不可錯過的小吃“葉氏麻糍”, 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在大多數人看來, 百年的發展仍停留在一個小攤車似乎不可思議,

但小本生意就一直這麼經營了下來。 攤主拉出攤車下面的抽屜, 取出糯米糍粑, 裹入花生碎、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合成的餡料再揉成團, 滾上一層黑芝麻粉, 一份“麻糍”就做好了。 味道甜而不膩, 糯而不粘, 好吃得很。 一元錢, 就讓海島上往來的遊客有了一個香甜的回憶。

“鼓浪嶼的一道風景線”, 據說是“島上唯一可以占道經營的小攤”。 麻糍全是老闆“手工製作”的——只見他先“用金屬小刀把糯米團撐開成口袋狀”, 然後再塞進“好多砂糖和花生碎”, “隨手捏成丸”, 最後“在芝麻裡滾一下”——“熟練”的技術看得人“眼花繚亂”。 再一嘗, 味道果然“名不虛傳”, 那個“香”, 那個“糯”, “贊”!

沙茶面

沙茶面在廈門的街頭巷尾,

到處可以看到沙茶面的招牌。 這沙茶面可算是個怪東西。 其怪之一, 同屬閩南的漳、泉等地都沒有這玩意兒, 甚至一橋之隔同屬廈門的集美區都少看到。 其怪之二, 遍尋詞典, 找不到這個“沙茶”詞, 這“沙茶”又作何解呢?什麼是“沙茶呢?沙茶又稱為“沙茶醬”, 其色作金黃, 味道微辣而香, 乃以多種配料精製而成, 如花生、黃薑、椰仁香草、辣椒、丁香、陳皮、胡椒等等, 據說共有三十餘種, 恨不能將天下的香酥之物盡收其間, 將這三十餘種原料細細研磨, 再加油、鹽熬煮, 得到沙茶醬, 其質鮮而稠, 味香辣而濃郁。 古早以前, “沙茶”原為“沙嗲”, 因為“嗲”與“爹”諧音, 故而用“茶”字代替。

追根溯源, “沙茶”和南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閩南多華僑, 閩南先民們漂洋過海,

定居南洋, 但始終保持著與故土的血脈聯繫, 海外交通, 舟車往來, 未曾斷絕。 許多海外飲食都輾轉流傳于閩南, 沙茶便是由馬來華僑(一說印尼)傳入廈門的。 南洋有“沙茶糕“, ”沙茶蝦“等等美味。 這“沙茶”傳到廈門, 卻一頭跳入湯鍋, 做成了滋味濃厚的麵湯 ――沙茶面, 其味道鮮美醇厚, 甜辣可口, 嘗過的人就大多會為這色澤紅黃、鮮香微辣的美味所傾倒。

鼓浪嶼餡餅

鼓浪嶼餡餅分兩種。 甜餅是以綠豆沙為餡, 加豬油, 白糖烘得。 咸餅是以肉丁為餡, 加豬油白糖所制。 皮酥餡靚用來形容廈門餡餅, 毫不誇張。 而在南普陀寺, 有一種素油餡餅, 餡心除了綠豆白糖還有黃花木耳的。

餡餅在廈門是一種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傳統食品, 料精工細,

系選用優質麵粉、豬油、上等綠豆製成。 製作時, 綠豆蒸酥去殼, 研得精細, 餅皮和餅酥下足油量, 揉得恰到好處。 烘制時, 注意掌握火候, 做到內熟外赤不走油。 這樣做出來的餡餅餅 皮香酥油潤, 餡科冰涼清甜。 廈門餡餅以慶蘭齋最為著名。

白灼章魚

章魚的吃法很多, 但是白灼章魚卻是廈門獨有。 白灼章魚是如此好吃, 以至於新加坡客人上飛機前, 還緊趕慢趕地去買。 他說:“把碎冰塊放在亞珠章魚下面, 做好冷凍, 回新加坡吃一星期也沒有問題。 ”

白灼章魚要是沒那麼冰脆鮮爽, 肯定失寵。 而要真正冰脆鮮爽, 非得經過冰火兩重天, 才能擺脫軟塌塌的本性。 傳說中, 使章魚鮮脆有很多方法:機器翻、洗衣機攪、甚至用腳踩, 還有家庭主婦們自主的研發方法, 但是,民間承認,普通手藝努力,確實到不了聲名遠播的亞珠章魚的口感。

但是,民間承認,普通手藝努力,確實到不了聲名遠播的亞珠章魚的口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