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媽媽會不會花錢,孩子過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我們中國式的家庭裡, 通常都是男主外, 女主內, 媽媽掌握著家裡的財政大權。

孩子從衣食的選擇到玩具的購買, 都是由媽媽決定的。 可以說媽媽會不會花錢, 就決定了孩子的生活品質, 而且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有個初中同學, 上學那會成績特別優秀, 一直穩居年紀前三。

但家境不是很好, 她的媽媽總覺得上學費錢又沒用, 經常勸她輟學去打工。 幸運的是, 因為成績優異, 學校減免了她的學費不說, 還給了不少的獎學金。

靠著那些獎學金, 同學一路念到了重點大學。 我們都以為重本畢業的同學未來肯定前途無量。

一個家庭裡, 媽媽會不會花錢, 影響孩子過著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可結果她在工作升職的路上一直碰壁。 工作了好幾年, 同期進入公司的同事都已升任小組長、部長, 只有她還是個螺絲釘, 毫無升職的可能。

著急的同學也曾向上司打探過原因, 答案卻很讓人無奈:是她的摳門害了自己。

同學的工作是審計, 這是個需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考證的工作。 她的公司為了培養人才, 也出了血本, 給審計部門一些重點培養員工安排了定期培訓, 學費全包, 就是要去公司總部上海參加培訓, 來回的費用和住宿費自己承擔。

我那同學雖然也知道充實自我的重要性, 但在月收入1萬的她看來, 每個月來回一次上海的車費和兩天的住宿費真的是太貴了,

花那些錢做什麼, 自己看書也是一樣的效果, 就把名額讓給了其他同事。

時間一久, 本來在同期員工中專業能力脫穎而出的她, 漸漸被其他人趕超, 只能做一個小組員。

心理學上有一個定律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 暗示在本質上, 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對於孩子來說, 這個人就是父母。

當孩子的父母總是對金錢格外的“省”, 甚至不惜犧牲掉生活品質, 不顧孩子的正常需求甚至尊嚴的時候, 孩子就會意識到, 原來自己是那樣貧窮, 無助, 甚至是整個家庭的累贅。

會花錢的媽媽不會一味滿足孩子所有的欲望, 但是也絕對不會一遍遍的跟孩子重複“這個太貴了,

我們買不起!”、“媽媽每天上班那麼辛苦, 你還要這要那, 真不懂事”這類的話。

她們會合理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既讓孩子懂得適當的克制, 又讓孩子明白, 自己很安全。 如此, 孩子也就更容易把精力, 用在學習和成長上, 而不是經常為金錢擔憂恐慌, 經常感到自卑和自責。

花錢能買到的, 不僅是物品, 更是全家人幸福的回憶

曾經看到過一條視頻, 視頻內容是一個小女孩馬上要過6歲生日了, 女孩媽媽問女孩:“你想提前看你的生日禮物嗎?那你打開這個書包吧。 ”

女孩一臉期待的打開一個粉紅色的大書包, 一邊猜測“是衣服嗎?是帽子嗎”, 然後她發現書包裡面有她最喜歡的動畫片光碟、有她喜歡的衣服還有各種零食

每拿出一件禮物, 小女孩都激動的大喊一聲“哇哦”, 拿出所有禮物後, 可以看出她真的非常的開心和滿足。

這時候媽媽問:“所以你覺得我們拿著這些東西該去哪兒呢?”

小女孩沒反應過來, 萌萌噠回答:“就放在這裡。 ”

媽媽又問:“你可以說一個你最想去的地方, 哪裡都可以。 ”

女孩馬上雙手舉過頭頂, 開心的喊:“迪士尼樂園!”

媽媽笑著說, 那好吧, 我們現在就去迪士尼。 可以看出小女孩有些不敢相信。

在反復確認媽媽說的沒錯之後, 她開心的大哭起來, 哭著擁抱媽媽爸爸和弟弟, 那種發自內心的激動, 感染了家裡的每一個人。

這種願望被滿足的驚喜和幸福, 是如此的強烈和奢侈。 在孩童時代珍貴, 成年後更是再難擁有。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說長不長,

說短不短, 我們能時常陪伴和庇護孩子的時間, 滿打滿算也不足20年, 之後他會走屬於他自己的路, 去結交他投緣的朋友, 去打拼他自己的事業, 經營他自己的家庭。

在我們能陪伴孩子的這段時間裡, 如果有可能, 如果父母願意, 多給孩子製造一些小驚喜, 多讓孩子對童年, 有一些美好的回憶, 實在是太值得的事情。

勤儉節約是美德, 但能賺會花同樣也是本事。 會花錢的媽媽, 知道如何用有限的錢, 來為自己、為孩子、為家庭創造更大的價值, 有個會花錢的媽媽, 是一個家庭大大的福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