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舌尖上的“非遺”:洋芋沫沫

黃龍縣三岔鎮, 地處黃土高原的斷層地帶, 這裡土層厚而肥沃, 民間傳統飲食悠久歷史, 分佈廣泛, 花樣繁多。 有著濃郁地方特色的食品——洋芋沫沫, 也是家喻戶曉, 婦孺皆知。

早在清朝年間, 有一縣令曾用洋芋沫沫的製作來巧斷案。 這個故事在這裡已流傳了上百年的歷史, 對做出的洋芋沫沫變成紫黑色的飯團, 就是當初縣令斷案的一個依據, 至今誰家做出紫黑色的洋芋沫沫時, 人們還會嘻笑著說:“某某不孝順”。 雖說這是一個傳說故事, 但也反映了其製作過程的嚴格性。

洋芋沫沫的製作過程比較繁瑣:首先挑選上好的洋芋削皮洗淨,

在備用的皿節床子(用釘子在鐵皮上打出許多小眼)上下來回的搓磨。 這樣, 洋芋的粉末會通過皿節床, 掉進事先準備好的容器裡。 第二步, 容器裡要添滿水停留十分鐘左右, 將洋芋粉末撈出擠幹, 待水中的澱粉完全沉澱, 倒出清水將澱粉放回洋芋粉末中, 再加入適量的麵粉快速攪拌, 揉成丸子狀。 第三步, 依據個人的喜好, 可油炸、煮、蒸。 如果是蒸, 出鍋後會白嫩細膩, 但不可時間太長, 否則會變紫黑色。

洋芋沫沫在陝北的其他地方, 又稱之為合楞楞, 在舊社會和新中國成立後的困難時期, 洋芋沫沫以及用洋芋沫沫加工製作的其他食品, 如洋芋擦擦等, 都是廣大民眾的主要飯食, 是人們解決溫飽問題的最佳選擇。

如今, 許多人更講究飲食營養、飲食健康。 而在三岔一帶種植的洋芋日照充足, 晝夜溫差大, 生長期長, 不僅品質和營養明顯優於其他產地, 而且無污染純天然, 完全符合現代綠色食品的要求, 加之洋芋還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 所以經常食之可以延緩衰老, 被稱為“十全十美”的食物。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食文化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 而是一系列的製作工藝和社會活動, 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 這裡面也有黃龍人的鄉愁。 保護它的意義, 就是保護人類文化多樣性和創造力, 保護人類的精神家園。 近年來, 白馬灘酸菜攪團、洋芋沫沫、白馬灘餛飩、榆皮餄餎、鏊饃攤制、張氏祖傳火碗等傳統美食製作技藝,

分別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引起人們對黃龍傳統美食的關注。

黃龍宣傳微信公眾號

黃龍宣傳新浪微博

黃龍宣傳今日頭條

黃龍宣傳天天快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