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太行山上2000多年的民間漏粉生產過程,這個怎麼吃呀!

在太行山下豫北地區深山的的小村子, 這個村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每年都會用紅薯製作這種傳統的漏粉生產, 周圍的鄰居街坊都會過來幫忙, 場面十分熱鬧。

這個位於太行山下的小村莊。 相較於喧囂的城市, 山下的天氣寒氣要更重些。 而與寒冷天氣形成鮮明對比的, 則是村裡鄉那一家比一家熱鬧的紅薯粉條製作場景。

村裡空地上砌好的幾個鍋臺一字排開, 分別架著一口直徑1米多的大鍋, 鍋下大火燒開水。 從全村挑選出來的制粉師傅正在有條不紊地和芡、揉芡、漏粉……待撈粉師傅撈出粉條團,

再經過整形、瀝水、晾曬, 亮晶晶的粉條高掛下垂如瀑布飄逸, 晶瑩剔透。

一般都要請一個技術熟練的師傅帶頭, 需要幾個人協助才能完成。 因此, 山裡人都是幾家聯合起來搞。 一邊幹活、一邊嘮家常, 有說有笑, 既減輕了疲勞, 又能增加鄰里之間的感情, 其樂融融。 那情景是在城裡是絕對看不到的。

制粉師傅王大姐說, 制粉工序不能有任何閃失, 哪一道工序錯了點數, 這批粉條就會差了火候。 也只有經過這些工序, 製作出來的純紅薯粉條才會柔軟可口、久煮不散。

粉條出鍋後有個凍的過程, 在凍過程當中還得澆冷水, 是為了防止粉條粘到一起, 這樣也能增加有韌勁和彈性。

原來, 村子常年乾旱少雨、晝夜溫差大, 土質屬特有的石灰岩紅黏土,

富含磷、鉀等微量元素, 所產紅薯質地堅實含粉量高, 做出的粉條十分筋道。 再加上村裡歷來就有做手工紅薯漏粉的習俗, 這一技藝至今保存完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