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抓魚的三種方法

醒來感覺剛剛被沖上岸。

蟬鳴尚且溫和, 似乎只聽得一個, 不似盛夏此起彼伏、交相輝映那般。 我在明亮的廁所鏡子面前, 撫摩著左臉小片下沉的痘痘, 突然想到捕魚的三種方法。

與此同時, 前晚的夢歷歷在目:一個新的國度, 璀璨的大廈, 樓宇的邊緣打著那個世界的信條;住在高空的人類懼怕煙花恣意的時節, 站在他們那裡, 底下業已綻放的煙花恰恰正向他們飛來, 儘管這從未發生。

我見過人們抓魚。

在淺的溪以及窄的河湧下游, 是小魚出沒的地方, 幸運點你能碰上河蝦。 小孩們會帶一個深口的塑膠罐子,

朝水流的相反方向兜去。

那些交錯的田埂包圍起來的小池塘, 水面平靜, 見到的則通常是垂釣者。

農戶蓄養的一池塘魚, 看時令, 時候差不多了就在岸邊張網埋水箱。 抽出約莫三分之二的水, 捕魚工人踩著水靴下去, 忙活一個早上, 沿對角線拉一口大網。 水再抽走一點, 收網。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 他們很難找到自己的一片魚塘, 不過因地制宜罷了。 這裡的魚和那邊不一樣, 中游的和下游的池子不一樣, 同一片水域深水區淺水區也不盡相同。

互聯網誕生伴隨的“資訊超載”的概念聽了許多年, 卻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才顯得特別讓我心焦。

一次事件好比一個魚塘, 一池子的資訊, 圍了拿著各式工具的人, 他們發表著來自不同學科、不同立場的觀點,

內訌是常有的事, 為了某尾魚的成色喋喋不休。 有的魚上來, 一些人說:“放回去!這是小魚, 還沒養大不能抓!”。 一些人搶前排拼了命要把魚直接送進鍋裡, 端上餐桌以供享用。 還有些人在人群外面徘徊、沉默, 卻也濕了鞋。

事件, 或者說新聞, 僅僅是魚塘的一種。 還有些曠日持久的議題, 圍繞它們起的魚塘, 波及更大、水更深。 大小魚塘都在互聯網, 尤其是社交媒體上, 有的隔幾天便沸騰幾次, 像大型電魚現場。 所處地域敏感, 各方利益黑白灰不分明的魚塘, 則往往一開始觀者甚眾, 沒過多久便有人往魚塘填土, 眼瞅著魚塘一點點消失不見, 越來越少的人願意下水, 最終只剩下池中零星沙洲上的幾個人,

奮力地做著打撈工作, 一邊躲閃填土機的爪牙。

我感到甚至連“留存”的工作都頗費心思維繫, 就像當初老厝前邊的魚塘被人強行填占(魚塘不是我家的, 但它一直就在那裡, 它的存在是合理正當的)以至消失。 徘徊在池塘邊緣, 抓著相機記錄而不參與捕魚, 難道不是新時期下對話語權的主動放棄?我想是的。 抬手就拍, 所見即所得?真的未必, 這只能讓我成為一個在洪流中裸奔的人, 沾上一腳丫子腥膻的魚鱗, 任誰都能潑我一臉河泥。

決計不能落入自我審查的陷阱。

題圖:2018/05/0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