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老媽的炸醬麵

老媽會做一種很好吃的炸醬麵

是祖傳的方法

從小我就特別喜歡吃老媽做到雜醬面, 做法呢和四川知名的擔擔麵不太一樣。 小時候雖然生活在廠裡, 條件還是算不錯的, 但是80年代普遍的經濟條件就那樣, 所以呀, 小時候吃到炸醬麵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後來生活條件好了, 炸醬麵已經不再稀罕。 可是我呀, 還是最喜歡——老媽做的雜醬面。

做法分享給大家

原料:豬絞肉 250g

調料:生薑 蒜 花椒 蔥頭 豆豉 豆瓣醬 醬油 豆粉

1

油燒熱, 倒入豬絞肉翻炒, 炒到豬肉變色, 肉開始收縮, 香味出來。

2

倒入適量生薑、 蒜、 花椒 、蔥頭、 豆豉、 豆瓣醬在剛才炒香的肉餡裡,

攪勻翻炒, 直到香味出來。

注意要小火, 不要把調料炸糊了。

然後倒入少量醬油調色, 適量鹽調味。

3

炒好的肉醬裡倒入適量水, 繼續熬肉醬。

4

肉醬湯燒開以後, 小火再翻滾下, 這時候就要加入豆粉水勾芡

不斷攪動, 最後成為粘稠的炸醬

5

熬好的炸醬裡面加上蔥花

6

最後起鍋, 雜醬面就做好了。

7

一邊熬炸醬的同時, 旁邊的一口鍋就燒水下面燙菜, 等炸醬熬好, 面也煮熟, 把炸醬舀到麵條碗裡, 拌勻, 香噴噴的炸醬麵就出鍋啦!

舊日重現

以前一直以為這炸醬麵的方法是從外婆那裡傳下來, 因為寫這篇文章詳細地問了來源, 聽媽媽講了背後的故事。 曾外祖父也就是外婆的爸爸姓葉, 家裡祖傳做飲食的好手藝。

可是在解放前, 普通老百姓都是缺衣少食, 再好的手藝, 也是難為無米之炊。 曾外祖父那時候在街上擺了一個小攤, 用祖傳的手藝賣小吃, 稀飯涼粉涼麵炸醬麵等。 當時, 炸醬麵基本上很少賣, 因為沒有什麼肉。 更多的是稀飯涼粉之類。 遇到窮人, 曾外祖父都會施粥救濟, 拌上一碗涼粉。 偶爾有肉, 煮了炸醬麵, 也會給人家夾上一筷子。 1926年外婆出生, 四川亂戰, 外婆在幾歲的時候, 曾外祖父決定去重慶謀生, 把一些手藝教給了曾外祖母, 臨走那天, 給家人煮了一碗炸醬麵, 才4歲的外婆吃得很開心, 曾外祖母吃得眼淚滾落。 那天離家的人, 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據說後來有人在重慶朝天門看到他, 賣川北涼粉。 他把錢交給老鄉,
托帶給老家的家人, 但是那位老鄉卻私吞了錢。

曾外祖母一個人拉扯著幾個孩子, 也做起了飲食的小生意, 和曾外祖父一樣, 也會進行施粥救濟。 再後來, 把手藝傳給了外婆, 外婆也擺起了小攤, 不變的是同樣會做施粥救濟的事。 老媽說每次回到家鄉, 遇到當年的老人, 都會念外婆的好。

外婆的手藝當中, 老媽學的最好的就是這道炸醬麵。 她小的時候, 偶而買到肉了, 外婆就會熬上一鍋炸醬, 讓孩子們吃上炸醬麵。 只不過那時, 肉實在是很少, 面少菜多。 所以在媽媽的記憶裡, 吃到炸醬麵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然後她又把這個方法教給我。 去過很多地方吃了各種各樣的麵條, 可是最喜歡的, 還是家裡這一碗炸醬麵。

從曾外祖父的1930年到現在的2018年, 還不到100年, 可是國內的變化卻是翻天覆地。 從軍閥混戰到抗日戰爭, 到今天的和平生活, 還沒有超過70年。 前段時間的敘利亞戰爭, 一直想寫點什麼, 卻覺得很無力。 突然想起那句話: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 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 甯為太平犬, 不為亂世人。 在戰亂年代一碗炸醬麵是非常奢侈的食物, 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卻是非常家常的食物。

《舌尖上的中國》為什麼會那麼火爆?在食物中, 寄託的永恆不變的卻是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你餓不餓?給你下碗炸醬麵?

鄉味記錄人

星 月

公益與教育從業者, 曾經的對外漢語教師, 堅信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一月一X 系列

“紮根本土, 相伴成長, 參與分享”是一年.四季自然藝術工作室越來越清晰的工作理念。

為此, 我們從本月起開始推出“一月一X ”系列, 旨在收集和分享與本土自然、人文主題有關的植物介紹、自然手作、傳統食育、遊戲兒謠、繪本故事等等, 傳承生態和生活美學。 為孩子, 也為我們自己, 在自然中、在生活雷根紮在這片養育我們的土地, 獲得生命滋養。

一月一鄉味, 是“一月一X” 系列中收集、記錄傳統鄉土味道的欄目。 希望它勾起了你的家鄉味道記憶。 歡迎你留言告訴我們你對本期鄉味的感受, 以及你還記得的家鄉味道

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校

自然即家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