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孩子開金口了,想讓他順利表達,怎麼教?

☀自閉症家長/教育者學習、成長和分享、互助的心靈家園。 歡迎給我們投稿並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附上我們的二維碼。

熱心讀者小銘媽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孩子開口了, 想進一步增強他的語言能力, 在家庭中怎麼教?以琳張麗豔老師給了實用又專業的建議。


作者|張麗豔(以琳老師 BCaBA)

簡單的說, 開口就是孩子第一次有意識地發出有明確意義的語音。

孩子從零語言到開口是一個突破, 是一個質變, 而從開口到可以順利表達則是又一個積累量變的過程。

想要讓孩子更快地從一個字或一個疊音開始過渡到能順利表達,

需要遵從一定的規律。

1、先教提要求

當孩子能說出有意義的口語之後, 教孩子提要求是最容易成功的語言教學。

因為只要孩子一說出來, 成人馬上給予孩子要求的物品(或人物), 孩子的需求得到了立即的滿足, 也就是立即給予強化。 因為孩子的動機很強, 又可以馬上得到強化, 所以提要求的行為很容易建立和維持。

一個行為之所以一再出現, 就是因為它被強化了, 要求也是如此。

要求是什麼?

就是孩子最想要的

如孩子想吃的(薯片、海苔、好多魚)、想喝的(可樂、橙汁、牛奶)、想玩的玩具(汽車、陀螺、泡泡水)、想要的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想要的活動(躲貓貓、開飛機、看電視)、想要尋求説明(餅乾太高夠不著、可樂瓶子打不開、糖果的包裝打不開)、想要的資訊(QQ糖在哪裡?什麼時候去遊樂場?坐幾路車去動物園?)……

開始教孩子提要求時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語言能力來設置目標。 如果他只會說一個詞(如“餅乾”或者“餅餅”), 那麼當他看著餅乾伸手想拿時, 我們就可以輔助他說“餅餅”, 他一旦仿說了“餅餅”, 就要馬上把餅乾給他吃。

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提升, 我們對他提要求的方式也要“水漲船高”。

當孩子能夠仿說4個字了, 我們就可以教他說“我要餅乾”及“給我餅乾”。

當孩子學過了大小、顏色、形狀、方位詞等, 我們就可以要求孩子說的更明確、具體。 比如“我要吃大的餅乾”、“我要三角形的積木”、“我要藍色的彩虹糖”、“我要桌子下面的小汽車”。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要創設各種情境來讓孩子練習提要求, 他的許多需求都需要使用語言表達之後才能得到滿足。 比如把孩子喜歡的玩具放置在他看得到卻夠不著的地方, 如果孩子想玩玩具, 就必須讓大人幫忙, 這時候就可以教孩子要求幫助了。

提要求可以説明孩子學會主動使用語言進行溝通。

2、仿說是基礎

在孩子使用口語進行表達之前, 我們通常會做很多的仿說練習。 當孩子可以使用一個詞語來提要求以後,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使用更多的句式, 以及使用更完整、更準確的語言來表達。 這時候我們通常也會使用語言示範來做輔助, 因此仿說是孩子發展其他語言能力的基礎。

仿說就是複述別人所說的話。 比如, 媽媽要求孩子“說一樣的”,

當媽媽說“蘋果”時, 孩子也說“蘋果”。

教仿說時要考慮孩子的聽覺廣度和發音能力。

仿說需要孩子先聽後說, 如果孩子只能聽很短的句子, 那麼在教仿說時只能在孩子現有的基礎上增加一兩個字, 開始時可以教導孩子複述數位串。 比如, 孩子已經可以複述由2個數位組成的數位串5-1, 那麼接下來可以教導孩子複述5-1-8。 複述詞語串(如:大象-老虎)和短句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要求孩子複述的內容要逐漸增加長度。

對於剛發展出口語的孩子來說, 有一些發音比較困難, 比如像“鳳梨”、“麵條”等詞語對他們來說難度很大, 那我們在選擇複述的材料時就要選擇發音比較容易的。

除了考慮發音的難易程度, 在設計訓練項目時也要注意,

我們讓孩子仿說的內容最好在他的理解能力範圍內, 而且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 這樣的教學比較容易成功。

無論我們教導孩子何種技能, 都不要忘記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在生活中能使用這些技能, 以幫助他提高生活品質。

3、命名做基石

孩子掌握的詞彙量越大, 他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就越強。 所謂的詞彙, 就是這裡所說的命名。

通俗地說, 命名就是對周圍環境中的物品、事件或者狀態進行描述。 我們平時教孩子所說的物件名稱(桌子、蘋果、老虎、飛機)、動作名稱(吃飯、蕩秋千、跳繩、刷牙)、屬性(大的、紅色的、甜甜的、光滑的)、關係(在桌子上面、在椅子旁邊)等都屬於命名。

隨著孩子年齡和能力的增長, 我們需要有意識地説明孩子提高命名能力,讓他能夠做更多、更細緻或者更概括地描述。

比如,在孩子兩、三歲剛剛使用口語進行表達時,我們教他使用“衣服”一詞來指代所有的上衣。但是如果家長沒有有意識地進行教導,很多有溝通障礙的小朋友到了六、七歲可能仍然只會使用“衣服”一詞進行表達。其實我們的衣服因款式、材質、季節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字,比如西裝、襯衣、風衣、毛衣、羽絨服、裙子等。當孩子能辨別及說出很多的衣物的名稱後,還可以教孩子說“服裝”一詞,“服裝店”就是我們去買各種不同衣物的地方。

再比如,在孩子知道也會說“碗”、“筷子”“盤子”等詞的情況下,大人可以教“餐具”這個詞,因為“餐具”就是用餐的工具,只要列舉幾個孩子已經掌握的詞他就能很容易理解。

當孩子能夠做簡單的命名之後,我們可以教孩子進行複雜命名,即我們的描述中包含了多種屬性,如“去超市買的又大又甜的西瓜”;“一輛卡車正在飛快地跑”。

做複雜命名不需要重新準備教具,我們以前教孩子認知所使用的物品卡和動作卡都是很好的教材,只是我們在以前簡單命名的基礎上把教學目標提高了一個層次。

4、對話是重點

有溝通障礙的孩子雖然可以學會大量的命名,可是他們卻無法把已經掌握的命名應用到平時的對話中。比如孩子已經學會說“紅色的”,他很想要紅色的彩虹糖,但是當你問他“想吃什麼”時,他只是說“我要彩虹糖”。

要想教會孩子持續對話,首先要教會孩子回答各種不同的問句。

比如,我們經常教孩子回答“這是什麼”、“XX在幹什麼”、“這是哪裡”“這是誰”、“這是什麼顏色”、“這是什麼形狀”等簡單問句,除此之外我們還會教回答關於“為什麼”、“怎麼做”、“怎麼樣”等比較複雜的問句。

在教孩子回答各種不同的問句時,語言示範是很有效的輔助方式。即當家長提出問題後,立即說出答案讓孩子仿說,然後家長提示的字數逐漸減少,直到孩子能夠獨立回答問題。

持續對話不僅要求孩子能夠回答問題,也要求他們能夠對環境中未出現的狀況或者事件進行陳述。

比如給融合班上寫字課的老師檢查作業時發現某個孩子沒有寫作業,當老師詢問他“為什麼沒有寫”時,孩子只是重複老師的問題“因為我沒有寫”。

真實的情況是孩子昨天生病請假了,沒有來上學,不知道老師留了什麼作業。其實這個孩子學過了回答關於“為什麼”的問題,看著圖片也可以做出正確回答,但是生病請假是昨天發生的事情,而檢查作業是今天的事情,他無法將發生在不同時間的兩件事情進行聯繫並陳述。

最後老師問明情況,並輔助他作出正確回答。並告訴他,因為他不是故意不完成作業,所以老師就原諒他了。以後,其他小朋友因為生病沒有完成作業時也能夠向老師做出正確解釋。

語言最重要的功能是溝通。所以家長不能為教語言而教語言,把孩子學語言當成一種必須去完成的任務,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孩子會越來越排斥學語言。

對於已經有口語的孩子來說,讓他嘗到使用口語溝通的“甜頭”,體驗到正確使用語言進行溝通的便捷和高效,即他用口語比使用其他不恰當的方式可以得到更多的、更直接的強化,這樣他就會越來越喜歡使用語言進行溝通。


- END -

我們需要有意識地説明孩子提高命名能力,讓他能夠做更多、更細緻或者更概括地描述。

比如,在孩子兩、三歲剛剛使用口語進行表達時,我們教他使用“衣服”一詞來指代所有的上衣。但是如果家長沒有有意識地進行教導,很多有溝通障礙的小朋友到了六、七歲可能仍然只會使用“衣服”一詞進行表達。其實我們的衣服因款式、材質、季節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字,比如西裝、襯衣、風衣、毛衣、羽絨服、裙子等。當孩子能辨別及說出很多的衣物的名稱後,還可以教孩子說“服裝”一詞,“服裝店”就是我們去買各種不同衣物的地方。

再比如,在孩子知道也會說“碗”、“筷子”“盤子”等詞的情況下,大人可以教“餐具”這個詞,因為“餐具”就是用餐的工具,只要列舉幾個孩子已經掌握的詞他就能很容易理解。

當孩子能夠做簡單的命名之後,我們可以教孩子進行複雜命名,即我們的描述中包含了多種屬性,如“去超市買的又大又甜的西瓜”;“一輛卡車正在飛快地跑”。

做複雜命名不需要重新準備教具,我們以前教孩子認知所使用的物品卡和動作卡都是很好的教材,只是我們在以前簡單命名的基礎上把教學目標提高了一個層次。

4、對話是重點

有溝通障礙的孩子雖然可以學會大量的命名,可是他們卻無法把已經掌握的命名應用到平時的對話中。比如孩子已經學會說“紅色的”,他很想要紅色的彩虹糖,但是當你問他“想吃什麼”時,他只是說“我要彩虹糖”。

要想教會孩子持續對話,首先要教會孩子回答各種不同的問句。

比如,我們經常教孩子回答“這是什麼”、“XX在幹什麼”、“這是哪裡”“這是誰”、“這是什麼顏色”、“這是什麼形狀”等簡單問句,除此之外我們還會教回答關於“為什麼”、“怎麼做”、“怎麼樣”等比較複雜的問句。

在教孩子回答各種不同的問句時,語言示範是很有效的輔助方式。即當家長提出問題後,立即說出答案讓孩子仿說,然後家長提示的字數逐漸減少,直到孩子能夠獨立回答問題。

持續對話不僅要求孩子能夠回答問題,也要求他們能夠對環境中未出現的狀況或者事件進行陳述。

比如給融合班上寫字課的老師檢查作業時發現某個孩子沒有寫作業,當老師詢問他“為什麼沒有寫”時,孩子只是重複老師的問題“因為我沒有寫”。

真實的情況是孩子昨天生病請假了,沒有來上學,不知道老師留了什麼作業。其實這個孩子學過了回答關於“為什麼”的問題,看著圖片也可以做出正確回答,但是生病請假是昨天發生的事情,而檢查作業是今天的事情,他無法將發生在不同時間的兩件事情進行聯繫並陳述。

最後老師問明情況,並輔助他作出正確回答。並告訴他,因為他不是故意不完成作業,所以老師就原諒他了。以後,其他小朋友因為生病沒有完成作業時也能夠向老師做出正確解釋。

語言最重要的功能是溝通。所以家長不能為教語言而教語言,把孩子學語言當成一種必須去完成的任務,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孩子會越來越排斥學語言。

對於已經有口語的孩子來說,讓他嘗到使用口語溝通的“甜頭”,體驗到正確使用語言進行溝通的便捷和高效,即他用口語比使用其他不恰當的方式可以得到更多的、更直接的強化,這樣他就會越來越喜歡使用語言進行溝通。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