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健康飲食講究四平衡,這四條你一定要記在心裡

時下, 人們都特別注重健康誰都不願輸給疾病這個“頭號殺手”。 所以, 人們開始追求健康的飲食方式, 而健康是依靠每天從外界獲取營養物質所得, 這些營養物質來源於各種各樣的食物。 因此, 要保持身體健康就必須營養全面, 做到平衡飲食。

1“雜食者, 美食也”——雜與精的平衡

人體需要的營養是多方面的, 必須有眾多不同來源的食物才能滿足人體營養平衡的需要。 膳食偏簡求精, 實則有害無益, 特別是對生長發育不利, 偏食和食物過精易造成微量元素鐵、鋅、碘、礦物質元素鈣和某些維生素的缺乏以及一些營養素的過剩。

因此, 除需注意食品色、香、味、形以外, 更應保證食品來源的多樣化。

2“食宜暖”——膳食的冷熱平衡

“飲食者, 熱無灼灼, 寒無滄滄”, 指出了膳食的冷熱平衡。 “食宜暖”, 生冷食物進食過多會損傷脾、胃和肺氣, 微則為咳, 甚則為泄。 體虛胃寒的人, 應少吃生冷食物, 特別是在夏日更應慎重。 民間也強調“饑時勿急, 空腹忌冷”。 反之, 飲食也不可太熱, 否則易燙傷胃脘、咽喉。 據報導, 在華北地區食管癌高發區, 居民就有喜飲熱水、熱粥的習慣。 故古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熱食傷骨, 冷食傷肺, 熱無灼唇, 冷無冰齒。 ”所以, 膳食應當注意冷熱平衡。

3“食前忌動, 食後忌靜”——就餐前後動靜平衡

就餐前後動與靜的平衡同樣很重要,

因為人們每天飲食中所攝入的各種營養與身體的熱能消耗之間必須保持平衡。 《論語·鄉黨》中說:“食不言, 寢不語。 ”說明古人主張食前及食中宜靜而專注, 不可分心、高談闊論, 以利納穀和消化。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 能活九十九”, 說明進食後緩行散步有利於健康。

4“胃好恬愉”——進食前後的情緒平衡

進食前和進食中保持平靜愉快的情緒有利於消化活動正常進行, 與此相反, 則會危害脾胃。 《素問·舉痛論》中說:“怒則氣上, 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 驚則氣亂, 思則氣結。 ”人們在氣血紊亂的情況下, 不可能保證消化功能的正常進行。 古人說:“食後不可便怒, 怒後不可便食。 ”進食過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緒都應盡力排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