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10道祛濕素食燉補湯,清理腸胃,燉補營養

傳統燉補都是用雞肉或排骨, 吃素的朋友們該怎麼補呢?下面就來教大家如何善用蔬果、豆類、中藥材和熱性食材來燉補, 讓你吃得無負擔, 身體更健康。

都來學學吧!

適合素食燉補的食材

1.中藥材

經常使用來作為燉補的中藥材, 大部分可做為食材且具有溫和藥性, 氣味清香, 燉煮湯品能增添風味,

也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 達到養生滋補、預防調理等功效。

燉補經常使用的中藥材有:枸杞、紅棗、黃芪、白果、淮山、何首烏、熟地、茯苓、人蔘須等。

2.蔬果蕈菇

天然蔬果含有多元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 能滿足人體所需, 是素食燉補必備的材料。

蕈菇類則富含多糖體, 能抗氧化、增強抵抗力、調節內分泌。

燉補用的蔬果、蕈菇通常都是選擇較耐久煮的種類, 如蓮藕、牛蒡、山藥、紅蘿蔔、馬鈴薯、香菇、金針菇、杏鮑菇等, 冬季盛產的大白菜也很適合燉煮。

3.大豆類製品

一樣平常的燉補會使用雞肉、排骨等肉類, 補充動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的最佳來源則是大豆, 含有人體必需胺基酸、卵磷脂等成分, 可以幫助修復細胞、補充體力。

最多見的大豆類製品有豆腐、豆乾、腐竹、豆漿、素肉等。

大豆也能夠用來煲湯, 但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燉爛。

4.熱性食材

熱性食材能促進全身的氣血循環, 袪除寒氣, 改善四肢舉動冰冷的問題。

但熱性食材在冬季食用容易燥熱上火, 所以適當搭配一些屬性寒涼的蔬果一起燉煮, 調和溫熱屬性, 對身體更有益處。

素食燉補常使用的熱性食材有老薑、胡麻油、桂圓、葡萄乾、花椒等。

酒釀製品也是極佳的熱性滋補食材, 但戒酒的素食者不克不及食用。

10道招牌冬季蔬食燉補

1.番茄美顏煲

材料:番茄2顆、豆皮30克、水1000毫升

藥材:枸杞10克

調味料:番茄醬4大匙、鹽1小匙

1)番茄洗凈去蒂, 切成小塊;豆皮以滾水稍微汆燙, 瀝幹水分, 切小塊備用;枸杞洗凈, 瀝幹備用。

2)取一湯鍋放入1000毫升水煮滾, 放入步驟1的番茄塊和豆皮塊煮滾。

3)放入枸杞, 加蓋以小火燜煮5~6分鐘, 起鍋前加入調味料即可。

番茄中富含美白肌膚的營養成分;豆皮含有大豆卵磷脂和維生素E, 能增進皮膚的健康與彈性;枸杞則有益于明目、補血, 經常食用膚色會更加紅潤哦!

2.牛蒡補氣煲

材料:牛蒡150克、紅蘿蔔30克、白菜60克、凍豆腐2塊、金針菇30克、鮮香菇3朵、水800毫升

藥材:黃芪12克、人蔘須10克、紅棗6顆

調味料:鹽1大匙、糖1小匙

1)所有材料洗凈,牛蒡、紅蘿蔔去皮切片,白菜切段,凍豆腐1塊切4小塊,鮮香菇去梗,金針菇切除根部。

2)取一湯鍋放入800毫升水煮滾,放入步驟1的所有材料煮滾,續放入藥材,加蓋以小火燜煮5~6分鐘,加入調味料拌勻即可。

牛蒡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和綠原酸,能健胃整腸,預防便秘。

黃芪則具有補氣、調節血壓等功效,很適合氣虛體弱、精神萎靡的人冬季溫補。

3.十全山藥大補煲

材料:山藥350克、素魚漿200克、水800毫升

藥材:熟地16克、黃芪8克、白果20克、紅棗5顆、淮山4片、人蔘須20克

調味料:鹽1大匙

1)山藥去皮切塊;素魚漿捏成小丸子狀,備用。

2)取半鍋油燒熱至140°C,放入步驟1的素魚丸炸至定型,撈出瀝幹油分。

3)湯鍋放入800毫升水煮滾,加入步驟1的山藥塊、步驟2的素魚丸煮滾,續放入所有藥材,加蓋以小火燜煮5~6分鐘,加入鹽調味即可。

這道素食煲湯很適合血虛體弱、過度疲勞的人食用。

山藥含有天然荷爾蒙,經常食用可以強健身體、恢復體力、潤澤津潤肌膚。

熟地能補血滋陰。

4.蔬食豆腐養神煲

材料:蓮藕60克、馬鈴薯40克、紅蘿蔔30克、豆腐40克、杏鮑菇80克、水800毫升

藥材:何首烏40克、人蔘須20克、茯苓2片

調味料:鹽1大匙

1)蓮藕、馬鈴薯、紅蘿蔔都洗凈去皮;杏鮑菇、豆腐洗凈,備用。

2)蓮藕、紅蘿蔔切成片狀;馬鈴薯、杏鮑菇切滾刀塊狀,豆腐切厚片。

3)取一湯鍋放入800毫升水煮滾,放入步驟1的蓮藕片、紅蘿蔔片和馬鈴薯塊煮。

4)續放入步驟2的豆腐片、杏鮑菇塊和所有藥材,加蓋以小火燜煮5-6分鐘,起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體質虛弱的人不適合熱補,宜選擇性質溫和的食材和藥材來調養氣血和腸胃功能。

蓮藕、馬鈴薯和伏苓一起煲湯,有滋補脾胃的功效;何首烏則能安神養血,紓緩白髮、腰膝酸軟等老化癥狀。

5.豆乳素肉溫補煲

材料:素肉30克、凍豆腐2塊、幹香菇3朵、原味豆漿1200毫升

藥材:花椒3克、紅棗6顆、枸杞5克、淮山5片、薑末10克

調味料:鹽1大匙、糖1大匙

1)素肉放入滾水中稍微汆燙,撈出擠幹水分;凍豆腐洗凈1塊切4小塊,幹香菇以水泡發,去梗切塊備用。

2)原味豆漿放入湯鍋以小火煮滾至香味散出,放入步驟1的所有材料煮滾。

3)續放入所有藥材以小火煮5~6分鐘(不可加蓋),加入調味料拌勻即可。

花椒是經常使用辛香料,也是中藥材之一,具有袪寒、暖胃的作用,是冬天怕冷的人燉補必備食材。

湯底以豆漿代替清水,不但營養加分,口感更香滑濃鬱。

豆漿煮沸後容易溢鍋,一定要邊煮邊攪拌。

6.麻油白菜溫補煲

材料:長白菜250克、杏鮑菇100克、素鴨肉100克、老薑30克、麻油3大匙、水1200毫升

藥材:枸杞5克

調味料:醬油2大匙

1)長白菜、杏鮑菇、素鴨肉洗凈;長白菜切段,杏鮑菇和素鴨肉切小塊;老薑外皮刷洗乾淨,切除髒汙,切片備用。

2)起一鍋倒入麻油燒熱,放入老薑煎香,放入步驟1的長白菜炒軟。

3)鍋中續加入1200毫升水,和步驟1的其餘材料煮滾,放入枸杞,加蓋以小火燜煮5-6分鐘,放入調味料拌勻即可。

麻油和老薑都是熱性食材,能促進氣血循環,適合冬季四肢舉動容易冰冷的人食用,有袪寒的作用,但冬季食用熱性食材容易燥熱上火,白菜屬性偏寒,正好可以中和麻油與老薑的熱性,也是很適合長時間燉煮的蔬菜。

7.南洋咖喱燉蘿蔔

材料:白蘿蔔300克、紅蘿蔔200克、小番茄5克、蔥花適量、水500毫升

調味料:南洋黃咖喱粉3大匙

1)紅、白蘿蔔洗凈,去皮後切大塊,備用。

2)熱鍋倒入少許油燒熱,放入南洋黃咖喱粉以小火炒出香味,再加入步驟1的蘿蔔塊炒勻。

3)加水拌勻,以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燉煮約30分鐘至蘿蔔熟透,最後加入小番茄續煮約3分鐘,熄火撒上蔥花即可(忌口可不加)。

先將咖喱粉以小火炒出香味,再加入蘿蔔塊炒一下,最後才加水燉煮,才能讓咖喱的香味比直接下鍋煮濃鬱。

如果要咖喱醬汁濃稠一些,可以少量搭配以熱水調勻的咖喱塊。

8.香草燉南瓜

材料:南瓜500克、紅甜椒絲5克、水500毫升

調味料:意式綜合香料1/2小匙、鹽1/4小匙

1)南瓜充分清洗乾淨,連皮切塊,備用。

2)將步驟1的南瓜塊、水和意式綜合香料一起放入湯鍋中略拌,中火煮開後改小火燉煮約20分鐘至南瓜軟化,最後加入紅甜椒絲略煮即可。

南瓜具有天然的甜味,簡單搭配上香草,即使材料只以南瓜為主,也不會覺得味道單調。

南瓜的外皮營養高,燉煮之後會更軟化好入口,帶皮燉煮也能讓南瓜久煮之後仍能維持形狀。

9.和風燉蔬菜

材料:白蘿蔔塊50克、紅蘿蔔塊30克、番茄塊10克、蓮藕片30克、玉米筍30克、杏鮑菇塊20克、牛蒡條20克、幹香菇5克、秋葵2支、白果5克

調味料:日式醬油2大匙、味醂3大匙、水500毫升

1)幹香菇洗凈,泡軟後切塊,備用。

2)將番茄塊和秋葵之外的所有材料和水一起放入湯鍋中略拌,中火煮開後改小火燉煮約30分鐘至熟透軟化,最後加入番茄塊和秋葵續煮3分鐘即可。

10.意式茄汁燉馬鈴薯

材料:番茄塊200克、茄子段100克、馬鈴薯塊300克、熟青豆仁5克

調味料:市售意式茄汁醬300克、水500毫升、鹽1/ 4小匙

1)熱鍋倒入適量油燒熱,放入番茄塊以中小火炒出香味,再加入馬鈴薯塊、茄子段和所有調味料拌勻。

2)改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燉煮約20分鐘至馬鈴薯軟化,最後加入熟青豆仁略煮即可。

燉煮後的馬鈴薯入口即化,且吸收了飽滿的味道,是燉蔬菜的人氣首選食材,澱粉含量高的馬鈴薯必須切的比其他材料大塊一點,才不會因為久煮糊化而變得太小失去口感。

經常食用膚色會更加紅潤哦!

2.牛蒡補氣煲

材料:牛蒡150克、紅蘿蔔30克、白菜60克、凍豆腐2塊、金針菇30克、鮮香菇3朵、水800毫升

藥材:黃芪12克、人蔘須10克、紅棗6顆

調味料:鹽1大匙、糖1小匙

1)所有材料洗凈,牛蒡、紅蘿蔔去皮切片,白菜切段,凍豆腐1塊切4小塊,鮮香菇去梗,金針菇切除根部。

2)取一湯鍋放入800毫升水煮滾,放入步驟1的所有材料煮滾,續放入藥材,加蓋以小火燜煮5~6分鐘,加入調味料拌勻即可。

牛蒡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和綠原酸,能健胃整腸,預防便秘。

黃芪則具有補氣、調節血壓等功效,很適合氣虛體弱、精神萎靡的人冬季溫補。

3.十全山藥大補煲

材料:山藥350克、素魚漿200克、水800毫升

藥材:熟地16克、黃芪8克、白果20克、紅棗5顆、淮山4片、人蔘須20克

調味料:鹽1大匙

1)山藥去皮切塊;素魚漿捏成小丸子狀,備用。

2)取半鍋油燒熱至140°C,放入步驟1的素魚丸炸至定型,撈出瀝幹油分。

3)湯鍋放入800毫升水煮滾,加入步驟1的山藥塊、步驟2的素魚丸煮滾,續放入所有藥材,加蓋以小火燜煮5~6分鐘,加入鹽調味即可。

這道素食煲湯很適合血虛體弱、過度疲勞的人食用。

山藥含有天然荷爾蒙,經常食用可以強健身體、恢復體力、潤澤津潤肌膚。

熟地能補血滋陰。

4.蔬食豆腐養神煲

材料:蓮藕60克、馬鈴薯40克、紅蘿蔔30克、豆腐40克、杏鮑菇80克、水800毫升

藥材:何首烏40克、人蔘須20克、茯苓2片

調味料:鹽1大匙

1)蓮藕、馬鈴薯、紅蘿蔔都洗凈去皮;杏鮑菇、豆腐洗凈,備用。

2)蓮藕、紅蘿蔔切成片狀;馬鈴薯、杏鮑菇切滾刀塊狀,豆腐切厚片。

3)取一湯鍋放入800毫升水煮滾,放入步驟1的蓮藕片、紅蘿蔔片和馬鈴薯塊煮。

4)續放入步驟2的豆腐片、杏鮑菇塊和所有藥材,加蓋以小火燜煮5-6分鐘,起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體質虛弱的人不適合熱補,宜選擇性質溫和的食材和藥材來調養氣血和腸胃功能。

蓮藕、馬鈴薯和伏苓一起煲湯,有滋補脾胃的功效;何首烏則能安神養血,紓緩白髮、腰膝酸軟等老化癥狀。

5.豆乳素肉溫補煲

材料:素肉30克、凍豆腐2塊、幹香菇3朵、原味豆漿1200毫升

藥材:花椒3克、紅棗6顆、枸杞5克、淮山5片、薑末10克

調味料:鹽1大匙、糖1大匙

1)素肉放入滾水中稍微汆燙,撈出擠幹水分;凍豆腐洗凈1塊切4小塊,幹香菇以水泡發,去梗切塊備用。

2)原味豆漿放入湯鍋以小火煮滾至香味散出,放入步驟1的所有材料煮滾。

3)續放入所有藥材以小火煮5~6分鐘(不可加蓋),加入調味料拌勻即可。

花椒是經常使用辛香料,也是中藥材之一,具有袪寒、暖胃的作用,是冬天怕冷的人燉補必備食材。

湯底以豆漿代替清水,不但營養加分,口感更香滑濃鬱。

豆漿煮沸後容易溢鍋,一定要邊煮邊攪拌。

6.麻油白菜溫補煲

材料:長白菜250克、杏鮑菇100克、素鴨肉100克、老薑30克、麻油3大匙、水1200毫升

藥材:枸杞5克

調味料:醬油2大匙

1)長白菜、杏鮑菇、素鴨肉洗凈;長白菜切段,杏鮑菇和素鴨肉切小塊;老薑外皮刷洗乾淨,切除髒汙,切片備用。

2)起一鍋倒入麻油燒熱,放入老薑煎香,放入步驟1的長白菜炒軟。

3)鍋中續加入1200毫升水,和步驟1的其餘材料煮滾,放入枸杞,加蓋以小火燜煮5-6分鐘,放入調味料拌勻即可。

麻油和老薑都是熱性食材,能促進氣血循環,適合冬季四肢舉動容易冰冷的人食用,有袪寒的作用,但冬季食用熱性食材容易燥熱上火,白菜屬性偏寒,正好可以中和麻油與老薑的熱性,也是很適合長時間燉煮的蔬菜。

7.南洋咖喱燉蘿蔔

材料:白蘿蔔300克、紅蘿蔔200克、小番茄5克、蔥花適量、水500毫升

調味料:南洋黃咖喱粉3大匙

1)紅、白蘿蔔洗凈,去皮後切大塊,備用。

2)熱鍋倒入少許油燒熱,放入南洋黃咖喱粉以小火炒出香味,再加入步驟1的蘿蔔塊炒勻。

3)加水拌勻,以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燉煮約30分鐘至蘿蔔熟透,最後加入小番茄續煮約3分鐘,熄火撒上蔥花即可(忌口可不加)。

先將咖喱粉以小火炒出香味,再加入蘿蔔塊炒一下,最後才加水燉煮,才能讓咖喱的香味比直接下鍋煮濃鬱。

如果要咖喱醬汁濃稠一些,可以少量搭配以熱水調勻的咖喱塊。

8.香草燉南瓜

材料:南瓜500克、紅甜椒絲5克、水500毫升

調味料:意式綜合香料1/2小匙、鹽1/4小匙

1)南瓜充分清洗乾淨,連皮切塊,備用。

2)將步驟1的南瓜塊、水和意式綜合香料一起放入湯鍋中略拌,中火煮開後改小火燉煮約20分鐘至南瓜軟化,最後加入紅甜椒絲略煮即可。

南瓜具有天然的甜味,簡單搭配上香草,即使材料只以南瓜為主,也不會覺得味道單調。

南瓜的外皮營養高,燉煮之後會更軟化好入口,帶皮燉煮也能讓南瓜久煮之後仍能維持形狀。

9.和風燉蔬菜

材料:白蘿蔔塊50克、紅蘿蔔塊30克、番茄塊10克、蓮藕片30克、玉米筍30克、杏鮑菇塊20克、牛蒡條20克、幹香菇5克、秋葵2支、白果5克

調味料:日式醬油2大匙、味醂3大匙、水500毫升

1)幹香菇洗凈,泡軟後切塊,備用。

2)將番茄塊和秋葵之外的所有材料和水一起放入湯鍋中略拌,中火煮開後改小火燉煮約30分鐘至熟透軟化,最後加入番茄塊和秋葵續煮3分鐘即可。

10.意式茄汁燉馬鈴薯

材料:番茄塊200克、茄子段100克、馬鈴薯塊300克、熟青豆仁5克

調味料:市售意式茄汁醬300克、水500毫升、鹽1/ 4小匙

1)熱鍋倒入適量油燒熱,放入番茄塊以中小火炒出香味,再加入馬鈴薯塊、茄子段和所有調味料拌勻。

2)改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燉煮約20分鐘至馬鈴薯軟化,最後加入熟青豆仁略煮即可。

燉煮後的馬鈴薯入口即化,且吸收了飽滿的味道,是燉蔬菜的人氣首選食材,澱粉含量高的馬鈴薯必須切的比其他材料大塊一點,才不會因為久煮糊化而變得太小失去口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