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你知道廣東潮汕人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嗎?

端午節, 潮汕人俗稱"五月節"。 這一天, 潮汕人家普遍吃粽子、梔粿, 此外, 還有的會吃一些健身除病的藥物、藥膳與藥酒, 澄海、潮安等一帶, 中午還有吃真珠花菜煮豬血湯的習俗。


潮汕粽

潮汕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是從中原傳下來的。 清雍正《海陽縣誌》載:"端午插艾蒲于門, 艾形虎, 又設角黍。 "宋明時期, 已有不少中原人落籍潮汕, 食粽之俗, 也應早已有之。 初時應是家庭製作, 作為祭祀之用, 逐步推廣為市場銷售食品, 而且品質不斷提高。


雙烹"粽(鴛鴦粽)

潮汕的粽子別具特色, 其中一種叫"雙烹"的粽子, 也有人叫其鴛鴦粽,

是潮汕地區最負盛名的傳統名小食。 潮汕"雙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餡料, 一個粽子的餡, 一半是鹹, 一半是甜。 鹹餡主要是鹹蛋仁、蝦米、香菇、臘腸、翅脯、蓮子、栗子和南乳豬肉;甜餡主要是水晶餡、烏豆沙餡或紅豆沙餡和甜糯米。 一口咬下去, 即甜滋滋, 又香噴噴, 深受潮汕人的喜愛。

潮汕的"雙烹"粽的製作工藝要求嚴格, 不僅"色、香、味"俱全, 其形狀也很講究, 要用竹葉、咸水草紮成四角形。 煮熟的粽子外觀棱角分明, 晶瑩的米粒清晰潤滑, 十分惹人喜愛。

梔水燒開糯米凝, 青青竹葉裹成棱。 只恐夜深香欲散, 直到天明不歇蒸。

在潮州鳳凰鎮, 端午節包梔粽的習俗由來已久。 "鳳凰桅粽"包得像一個小枕頭, 而不是傳統的三角, "枕頭粽"也因形似枕頭而得名,

雖也以糯米為原料, 但其製作方法和滲入的液汁, 卻絕無僅有。

小小的梔粽, 製作工序十分繁瑣:采柴燒灰燼, 淋開水攪拌均, 過濾成梔水。 糯米浸梔水十多小時, 至金黃。 竹葉不能帶水。 粽子煮上六七小時粘性出。


梔粽

梔粿微帶棕黃色, 吃起來有點苦香。 潮汕人吃的時候, 通常都是用紗線拉割成薄片, 粘上白糖。 食用時沾糖, 甘香爽口與普遍粽子相比另有滋味, 且具補中益氣, 清除腸毒之功效。 鳳凰茶友品粽且吟:

糯米含黃竹泛青, 未輸奇茗亦甘馨。 鳳凰別有一番味, 佳節陡然香滿庭。

《本草綱目》曰:梔子有清熱瀉火、除煩解鬱、涼血解毒的功效。 《潮汕百草良方》則說:"味苦、性寒、無毒、根味淡。 內服清熱利濕、利尿、除煩、涼血止血、散瘀"。


真珠花菜煮豬血湯


珍珠花菜豬血湯

潮汕舊俗認為, 端午節是"聖日", 吃了草藥湯能立即見效, 且效果顯著。

這一天潮汕人除了吃各種粽外, 潮汕不少地方還會用伸骨節、使君子葉、真珠花菜、雞蛋、豬肉、豬血等一起煮湯吃, 能起明目、去熱毒、驅腹蟲的作用。 據說吃真珠花菜能明目和清除腹內毒質, 使君子葉能殺死腹內蛔蟲, 伸骨草能強筋壯骨, 幾種草藥合煮能互相補充。 農村家庭常於端午日用使君子花炒蛋給小孩吃, 對治小孩疳積效果甚好。 也有用使君子葉和薏米、赤豆熬湯飲吃, 除病健身, 放點紅糖, 頗為適口。


五果湯

五果湯是潮汕民間傳統的保健食品。 潮俗以桂圓(龍五果湯眼)、白果(銀杏)、蓮子、薏米、百合為補中健脾食物,

合煮為甜湯(也有換入柿餅、芡實者), 很多潮汕家庭平時也有吃五果湯, 但由於舊俗認識, 認為吃藥最有效, 這一天很多家庭會特意煮一鍋五果湯全家分享。 在夏日裡, 五果湯里加上薄薄碎冰, 冰涼涼以及淡淡的甜更有如沐春風的美妙。


五果湯


五果湯

潮汕扒龍舟龍舟各千秋農曆五月初五, 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 端午, 又名端陽、端正、重五、重午、午日、天中、天長、地臘等。 對端午的解釋, 《太平御覽》卷三十釋"端, 初也", 又訓"午"與"五"通。

端午節的一個傳統活動項目就是賽龍舟。 賽龍舟, 又叫龍舟競渡, 是我國一項歷史悠久的水上競技活動。 關於龍舟活動的起源, 歷來各家說法不一。 有起于紀念吳 臣伍子胥屍沉錢塘江之說;有起于越王勾踐為報越國被滅之恥,

借嬉水競舟之名訓練水軍之說;有起于紀念東漢孝女曹娥五月五日沉江尋父之說。 而較為通常的說法 是起于紀念楚國詩人屈原自溺汨羅江而死, "裡人聞原自溺, 爭棹小舟, 出以彩線, 恐為蛟龍所攖食也。 又龍舟競渡之戲, 亦因拯救屈原而起, 至今自楚至吳, 相沿成俗。 "(《東周列國志》)

賽龍舟是潮汕人民喜愛的活動, 歷史悠久, 而潮汕各地的龍舟形狀也各有千秋, 大體分為大真龍、小真龍、假龍、土船龍和國標龍, 還有比較特別的游旱龍。 大真龍


賽龍舟

大真龍一般以32漿或36漿, 外加鼓手、鑼手、掌陀各1人, 共35人或39人, 龍舟陪有龍頭神(龍頭)。 主要使用地方:潮州、汕頭、揭陽。 小真龍


賽龍舟

小真龍一般以16漿或22漿, 外加鼓手、鑼手、掌陀各1人,共19人或25人,龍舟陪有龍頭神(龍頭)。主要使用地方:潮州、汕頭、揭陽。假龍


賽龍舟

假龍一般以10漿,外加鼓手、掌陀各1人,船太小容易積水陪一人潑水,共13人。龍舟無陪有龍頭神(龍頭)以紅花和紅綢代替,因此被戲稱為假龍,主要使用地方:澄海。土船龍


賽龍舟

土船龍20漿或32漿,外加鼓手、鑼手、掌陀各1人,船身太淺容易積水陪一人潑水,共24人或36人。龍舟無陪有龍頭神(龍頭),以老爺金花、紅綢、令旗和花籃(或香爐)代替。因是潮汕土木舟加長形,外地人戲稱土舟龍,主要使用地方:潮陽。國標龍


賽龍舟

國標龍20漿,外加鼓手、掌舵各1人(有時外加鑼手1人),共22人或23人。龍舟陪有龍頭神(龍頭),汕頭此次海灣龍舟賽用的就是這種龍舟,一般領導也要舉行象徵性點睛儀式。


點睛儀式

旱龍顧名思義就是在陸地上的龍舟,歷史上潮汕游旱龍有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汕頭市龍湖區下蓬鎮官埭尾村(解放後停止),另一個地方是潮州市饒平縣所城鎮,兩個地方游旱龍方式也各不一樣。

汕頭官埭尾村的是把龍頭神(龍舟頭)請到加長形轎杆的神轎上,神轎兩旁各綁上兩支帶有竹葉大青竹中間穿上大龍標代表龍身和龍尾,兩邊拴上兩條大木杉由小夥子 抬起龍轎代表龍舟手,膽大的人站在轎子後面兩邊木杉上抱住龍頭代表船舵,仿照劃龍舟方式轎前轎後配備"龍舟頭擊鼓,龍舟尾敲鑼"在鄉里街道上賽跑。

饒平所城鎮的是,用彩紙和竹子糊成的紙龍舟,它的頭和尾都插上繡球和彩帶 龍身中間留著一個空空的肚子,用於給村民放驅邪用的紙錢。一般陪有高燈彩旗,敲馬頭鑼,有點類似于潮汕遊神方式。紙龍舟遊遍古城三街六巷,最後被眾人送出城外燒掉。

外加鼓手、鑼手、掌陀各1人,共19人或25人,龍舟陪有龍頭神(龍頭)。主要使用地方:潮州、汕頭、揭陽。假龍


賽龍舟

假龍一般以10漿,外加鼓手、掌陀各1人,船太小容易積水陪一人潑水,共13人。龍舟無陪有龍頭神(龍頭)以紅花和紅綢代替,因此被戲稱為假龍,主要使用地方:澄海。土船龍


賽龍舟

土船龍20漿或32漿,外加鼓手、鑼手、掌陀各1人,船身太淺容易積水陪一人潑水,共24人或36人。龍舟無陪有龍頭神(龍頭),以老爺金花、紅綢、令旗和花籃(或香爐)代替。因是潮汕土木舟加長形,外地人戲稱土舟龍,主要使用地方:潮陽。國標龍


賽龍舟

國標龍20漿,外加鼓手、掌舵各1人(有時外加鑼手1人),共22人或23人。龍舟陪有龍頭神(龍頭),汕頭此次海灣龍舟賽用的就是這種龍舟,一般領導也要舉行象徵性點睛儀式。


點睛儀式

旱龍顧名思義就是在陸地上的龍舟,歷史上潮汕游旱龍有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汕頭市龍湖區下蓬鎮官埭尾村(解放後停止),另一個地方是潮州市饒平縣所城鎮,兩個地方游旱龍方式也各不一樣。

汕頭官埭尾村的是把龍頭神(龍舟頭)請到加長形轎杆的神轎上,神轎兩旁各綁上兩支帶有竹葉大青竹中間穿上大龍標代表龍身和龍尾,兩邊拴上兩條大木杉由小夥子 抬起龍轎代表龍舟手,膽大的人站在轎子後面兩邊木杉上抱住龍頭代表船舵,仿照劃龍舟方式轎前轎後配備"龍舟頭擊鼓,龍舟尾敲鑼"在鄉里街道上賽跑。

饒平所城鎮的是,用彩紙和竹子糊成的紙龍舟,它的頭和尾都插上繡球和彩帶 龍身中間留著一個空空的肚子,用於給村民放驅邪用的紙錢。一般陪有高燈彩旗,敲馬頭鑼,有點類似于潮汕遊神方式。紙龍舟遊遍古城三街六巷,最後被眾人送出城外燒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