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這些方法都是虐孩子!90%媽媽常犯的退燒誤區!

這是一個有些另類情懷的母嬰號。

除了提供靠譜育兒資訊, 沒熱點, 沒福利。

關注全憑兩兩相惜。

酒就是這麼香, 巷子愛深不深。

寶寶發燒了, 跟小火爐一樣滾燙, 第一反應是什麼?

趕緊物理降溫!溫水擦, 酒精擦, 貼上退熱貼。 不能外出見風, 在家多穿點, 出出汗好退燒。 清熱解毒+退燒藥全都吃上。 千萬不能燒太高啊, 燒高了會燒出肺炎、燒壞腦子、燒抽。 誒?吃了藥怎麼退不到正常體溫呢?肯定是藥不行, 肯定是病的太重了, 趕緊去醫院掛急診, 打吊瓶住院。

如果這些點全你都Get到了, 恭喜你!全錯!

面對寶寶發燒, 特別是新手媽媽很難淡定。

朋朋第一次發燒以前, 我看了很多媽媽的現身說法, 都是整夜整夜看著不能合眼, 一熬一個禮拜。

所以朋朋第一次發燒, 我也一夜沒睡, 不停的量體溫, 弄醒了喂藥, 還拿小本子記錄即時溫度和喂藥劑量, 並且腦補了各種突發狀況, 能寫個一萬字的應急預案了, 第二天火急火燎的去三甲醫院排隊一天, 絕對的親媽做派。

最近一次朋朋發燒完全沒有影響自己作息, 也沒怎麼量體溫, 藥也沒怎麼吃, 處女座隊友對我這種不管孩子生病的作法耿耿於懷, 爭吵過許多次。

那些口耳相傳的應對發燒技能, 為什麼就不對了呢?難道只能看著燒起來不管嗎?

發燒並不是一種病, 而是很多疾病的一種症狀, 比如常見的感冒,

胃腸炎, 皮膚炎症, 免疫性疾病等等, 甚至還有不明原因的發燒。

所以說燒退下去了, 不代表病就好了, 不退或者燒的高, 也不代表病的嚴重。 比如同樣的幼兒急疹, 有的39度多, 有的能燒到40度+, 這與基因有關, 跟病情沒有關係。

人是恒溫動物, 負責調解人體溫度的是下丘腦, 當身體有入侵者的時候, 下丘腦就會調高身體溫度。 病菌在高出的這點溫度下很難再生存, 發燒還能讓防禦機制更活躍, 去消除這些入侵者。 一定程度上說, 發燒並不是壞事, 它讓身體的免疫功能得到鍛煉。

人體為了達到下丘腦設定的溫度, 就要讓血管收縮, 減少熱量散失。 如果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就會讓肌肉震顫來產生熱量。 有經驗的媽媽應該熟悉,

寶寶手腳發涼就是要繼續往上燒了。 咱們發燒的時候也會有怕冷和發抖的體驗, 原因就是身體在製造熱量提高溫度。

退燒的原理也是這樣的, 下丘腦調低了溫度, 身體需要散發積聚的熱量,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出汗, 所以是人體主動出汗帶走了熱量, 而不是捂出了汗才退燒, 捂著只會中暑, 這是一種被動的升溫, 是致命的誤區。

物理降溫是有一點效果的, 但是就靠體表消耗那一點熱量, 即不持久也不明顯, 就像是不斷往熱鍋裡面倒涼水降溫一樣。 所有的權威機構, 包括美國兒科協會、加拿大兒科協會、世衛組織等等都不推薦物理降溫, 現在連國內的指南也不支援了, 因為不僅達不到降溫的目的, 還可能讓寶寶更不舒服。

換位思考一下, 咱們高燒不退, 已經冷的發抖了, 有個人還在不分晝夜的用水擦腋下, 擦大腿根, 擦腦袋, 得多難受啊。 退熱貼、擦洗、泡澡這些只有安慰家長的作用, 退熱貼還有可能引起皮膚過敏, 酒精擦洗還會酒精中毒, 得不償失。 只有不能吃退燒藥, 難受程度大於物理降溫不舒服的程度, 才可以用物理方式頂一頂。

退燒的第一選擇應該是退燒藥, 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對寶寶來說都是安全的。 用藥的原理就像是讓下丘腦暫時失靈, 設定不了高溫, 自然就出汗退燒了。

3個月以上寶寶首選對乙醯氨基酚, 6個月以上可選布洛芬, 一般吃藥後半個小時起效。 有時候吃了藥也沒退下來, 或者退下來不久又飆上去了,

可能是身體裡沒有足夠的水分來出汗散熱, 或者穿蓋太多。

發燒的時候要多喝水, 尿也會帶走熱量。 這個時候就是展現母愛的時候了, 用能想到的一切辦法讓寶寶喝水, 少量多次, 實在不行可以吃點水果或者喝點果汁, 做點有關喝水的小遊戲。

如果是冬天穿蓋少可能會冷, 就要儘量調高環境溫度, 空調暖氣全都利用起來。 實在達不到也不能讓寶寶凍著, 該穿還是要穿。 在身體升溫的時候會有些怕冷, 那個時候多穿一點更舒服, 不再升高了就脫掉。

同樣還要注意的是用藥過量, 看說明書吃怎麼會用藥過量呢?多數時候是用了其他的複方藥, 比如家喻戶曉的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 裡面的主要成分就有對乙醯氨基酚, 且不說這個藥有沒有用,單看這個成分起碼不能跟退燒藥一起吃。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交替使用了兩種退燒藥,原因是有大V建議過,也許醫院的醫生也會這樣建議。可是尼爾森兒科學、加拿大兒科協會、澳洲NPS和中國指南都不推薦交替使用退燒藥,可能增加不必要的風險。給寶寶吃藥前要仔細研究說明書,小雲就是這麼自學成才的。

吃藥了也降不到正常體溫怎麼辦啊?可是為什麼非要降到正常體溫呢?老話兒說的好「小孩不藏病」,退燒的目的並不是要退到正常溫度,而是讓寶寶不那麼難受。

朋朋39度多的時候還跟沒事一樣,我也沒有給吃藥。但是有一次明明不到39度,一上午都在睡,果斷吃了退燒藥,立馬滿血復活了。

每個寶寶對發燒的耐受能力不同,不用較真兒寶寶的體溫,有的寶寶燒到40度還能玩鬧,有的38.5就開始哭鬧了。如果真有嚴重的病,即使退燒了,寶寶也不會生龍活虎起來的,一切以寶寶的狀態為准。

特別是老人,完全無法接受體溫不正常這個事實,恨不得拿出仙女棒來搞定它,因為他們害怕燒出肺炎,燒壞腦子,燒抽,燒壞心臟。

這完全是邏輯顛倒,體溫高會損傷器官嗎?答案是會!當體溫達到42度的時候,器官就開始受損了。但是發燒不會燒到42度,最多會燒到40.6度。只有中暑,也就是外力導致的熱,才會讓體溫飆到42度以上,比如穿蓋太多捂熱,還有前幾天說的在車內熱死的。

如果出現了肺炎、心臟受損、腦膜炎和癲癇,也是因為這些病的最初症狀是發燒,病情加重顯現出來了而已。

發燒絕對是考驗家長的一道關,很多時候二話不說就去醫院了,排隊一整天,看病三分鐘,有時候排到了,寶寶的燒已經退了。結果要麼就是打吊瓶,要麼就是開一堆藥回家觀察。

如果沒有明顯的其他病變,打吊瓶純粹就是虐孩子,把寶寶置於耐藥性增加的風險中。

現在醫患關係太緊張,家長總覺得我都來看病了,不採取點措施那不是白看了麼?醫生可能也是怕遇見要命的家長,索性隨便開點藥去打吊瓶吧,一拍即合,兩廂情願。

就退燒這一件事來說,能口服不注射,光吃藥也能退,除非是有嘔吐或過敏,完全吃不了藥才考慮打吊瓶。

維琪百科關於發燒有一個「發燒恐懼症」的詞條,其實全世界的家長對這個事都不淡定,真想淡定起來光知道這些知識是沒用的,還需要時間的磨礪。

可是不知道這些誤區,即使磨出了繭子,下一次發燒還會各種慌張,咱們慌張不要緊,生病已經很難受了,咱就別再虐寶寶了。

關於發燒還有很多科普,一篇都寫下可能要總結半個月,寫出幾萬字來,還是分批慢慢講吧,未來一段時間主要補充這個話題。希望這些知識咱們永遠用不到。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ver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Span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fever/Paginas/fever-without-fear.aspx

http://www.mayoclinic.org/search/search-results?q=fever+in+child&Page=2&cItems=10

http://raisingchildren.net.au/articles/fever_a.html/context/645

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834870-treatment#showall

http://www.cps.ca/documents/position/temperature-measurement

且不說這個藥有沒有用,單看這個成分起碼不能跟退燒藥一起吃。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交替使用了兩種退燒藥,原因是有大V建議過,也許醫院的醫生也會這樣建議。可是尼爾森兒科學、加拿大兒科協會、澳洲NPS和中國指南都不推薦交替使用退燒藥,可能增加不必要的風險。給寶寶吃藥前要仔細研究說明書,小雲就是這麼自學成才的。

吃藥了也降不到正常體溫怎麼辦啊?可是為什麼非要降到正常體溫呢?老話兒說的好「小孩不藏病」,退燒的目的並不是要退到正常溫度,而是讓寶寶不那麼難受。

朋朋39度多的時候還跟沒事一樣,我也沒有給吃藥。但是有一次明明不到39度,一上午都在睡,果斷吃了退燒藥,立馬滿血復活了。

每個寶寶對發燒的耐受能力不同,不用較真兒寶寶的體溫,有的寶寶燒到40度還能玩鬧,有的38.5就開始哭鬧了。如果真有嚴重的病,即使退燒了,寶寶也不會生龍活虎起來的,一切以寶寶的狀態為准。

特別是老人,完全無法接受體溫不正常這個事實,恨不得拿出仙女棒來搞定它,因為他們害怕燒出肺炎,燒壞腦子,燒抽,燒壞心臟。

這完全是邏輯顛倒,體溫高會損傷器官嗎?答案是會!當體溫達到42度的時候,器官就開始受損了。但是發燒不會燒到42度,最多會燒到40.6度。只有中暑,也就是外力導致的熱,才會讓體溫飆到42度以上,比如穿蓋太多捂熱,還有前幾天說的在車內熱死的。

如果出現了肺炎、心臟受損、腦膜炎和癲癇,也是因為這些病的最初症狀是發燒,病情加重顯現出來了而已。

發燒絕對是考驗家長的一道關,很多時候二話不說就去醫院了,排隊一整天,看病三分鐘,有時候排到了,寶寶的燒已經退了。結果要麼就是打吊瓶,要麼就是開一堆藥回家觀察。

如果沒有明顯的其他病變,打吊瓶純粹就是虐孩子,把寶寶置於耐藥性增加的風險中。

現在醫患關係太緊張,家長總覺得我都來看病了,不採取點措施那不是白看了麼?醫生可能也是怕遇見要命的家長,索性隨便開點藥去打吊瓶吧,一拍即合,兩廂情願。

就退燒這一件事來說,能口服不注射,光吃藥也能退,除非是有嘔吐或過敏,完全吃不了藥才考慮打吊瓶。

維琪百科關於發燒有一個「發燒恐懼症」的詞條,其實全世界的家長對這個事都不淡定,真想淡定起來光知道這些知識是沒用的,還需要時間的磨礪。

可是不知道這些誤區,即使磨出了繭子,下一次發燒還會各種慌張,咱們慌張不要緊,生病已經很難受了,咱就別再虐寶寶了。

關於發燒還有很多科普,一篇都寫下可能要總結半個月,寫出幾萬字來,還是分批慢慢講吧,未來一段時間主要補充這個話題。希望這些知識咱們永遠用不到。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ver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Spanish/health-issues/conditions/fever/Paginas/fever-without-fear.aspx

http://www.mayoclinic.org/search/search-results?q=fever+in+child&Page=2&cItems=10

http://raisingchildren.net.au/articles/fever_a.html/context/645

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834870-treatment#showall

http://www.cps.ca/documents/position/temperature-measurement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