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一次意外誕生的偉大公司

我思故我在

全文字數: 1069

閱讀時間: 4 分鐘

今年5月即將和王煜全老師一起去美國東南部進行創新考察, 這次考察醫療健康類有比較大的比重, 有機會face to face與大咖交流中美最前沿的黑科技, 相信會給自己一個更大更廣闊的視角, 對自己和公司有更高的提升。

開始行程以前, 先來預熱一下。 瞭解亞特蘭大最偉大的公司——可口可樂公司。

1927年, 上海街頭悄然增加了一種飲料——“蝌蝌啃蠟'"。 名字還不是這種飲料最古怪的地方。 它棕褐色的液體、甜中帶苦的味道, 以及打開瓶蓋後充盈的氣泡, 讓不少人感覺到既好奇又有趣。

古怪的味道, 加上古怪的名字, 這種飲料的銷售情況自然很差。

這就是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的前身。

142年前的1886年, 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一個藥劑師, 約翰·彭伯頓(Dr. John S. Pemberton), 精選不同配料, 配置出一款口味獨特的糖漿, 助手不小心和蘇打水混合在一起, 卻發現更好喝了。 最開始這款飲料具有提神、鎮靜、減輕頭痛的作用, 是一款可在藥房裡銷售的飲料。 第一年的銷售量是平均每天9杯, 如今可口可樂每天的銷售量是19億。

142年以來, 可口可樂公司做了許多創新。 我就說下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三個。

首先就是起了個好名字。 可口可樂的英文名和中文名都是極大成功的, 不僅簡短好記, 還朗朗上口。

英文名字是有配方的兩種成分名字組合,

Coca的葉子和Kola的果實, 後來創始人覺得大寫的C重複後更醒目, 就誕生了Coca-Cola。

中文名字是由身在英國的一位上海教授蔣彝譯名的, 他獲得了用350英鎊的獎金懸賞。 而可口可樂也獲得了迄今為止被廣告界公認為翻譯得最好的品牌名。 它不但保持了英文名的音譯, 還比英文名更有寓意。

其次可口可樂對於包裝瓶的創新。 這款1915年設計問世, 現在仍然在使用的可口可樂瓶子造型獨特, 讓人過目不忘。

最早的時候, 所以飲料包裝瓶都是一樣的, 上下平均的圓形瓶身。 販賣飲料的人除了看商標也分不清品牌。 可口可樂公司想要一種有個性的瓶子, 一種競爭對手難以仿冒, 連碎片都能被認出是可口可樂瓶的瓶子。 設計人員設計出了這個經典的瓶子,

瓶身做得鼓一點兒, 形狀又好握又有特色。 可口可樂的弧形瓶設計出來後大獲成功, 除了樣子別致外, 還要歸功於這種形狀的瓶子更容易抓牢, 所以當人們抓起瓶子暢飲冰爽的可樂時, 瓶子不會滑脫, 更加安全。

第三是可口可樂的宣傳海報。 把可樂植入到每一個生活場景裡面。 聊天, 回家, 吃飯, 甚至是聖誕老人也會在聖誕前夜去冰箱裡取可口可樂補充能量。 聖誕老人的形象也是因為1931年可口可樂的宣傳海報確立下來的, 由插畫家HaddonSundblom設計。

可口可樂公司也是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資之一。 巴菲特從1988年開始買入可口可樂股票後, 一直在不斷的增持, 而且從不賣出。 他說對於好公司, 我希望能永遠持有。

在1997年的巴菲特的股東信中透露可口可樂公司已經賺取了110億美金的收益。 我們可以看一下可口可樂公司這些年的股票走勢。

這家從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開始起步的公司, 值得尊重和學習。 5月到亞特蘭大總部喝一瓶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