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走啊 去後坪趕場!

走啊~去後坪趕場

天麻麻亮

場上燈光漸亮, 人影憧憧

從四面八方趕場來的村民一點點喧鬧開晨曦和薄霧

熱鬧, 彙聚而來

其實大約不過四五點樣子


春末夏初的時節

一串小巧的粽子最容易勾起早起而來略顯饑腸轆轆的食欲

有純糯米裹就,

也有巧手的娘子摻入綠豆紅豆

源自自家耕種的食材

有著農家最樸實的滋味


轉角是碼的整整齊齊的蒿子粑粑小攤兒

野外采一捧蒿子葉葉兒, 搗成渣渣淘洗乾淨

餡兒或者臘肉就蒜葉

或者用炒得噴香擂成末末的碎芝麻拌糖

如何調和鹹甜口的差異

土家人民自有他們的智慧

隨著蒸籠裡的水汽嫋嫋升起

這大自然的饋贈熏香了味蕾


還未感受完草木青香

讓人食欲大增的油粑粑似乎穿越時空而來

兒時兩毛錢一個的油粑粑你還記得嗎?

裡面放上蘿蔔酸菜、豆腐丁

入油鍋烹炸的金黃脆香

取出來來不及放涼

咬上一口, 嘎嘣脆

齒頰留香


這是個和油粑粑相似度很高的小點心

糯米綠豆粉的絕配給味蕾帶來別具一格的體驗


不得不說小時候的很多美食能流傳到如今

其吸引力並不曾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倒退

悠長的香味, 在時光的長河中穿越而來

恰如這份油糖粑粑的甜、軟、香...

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美食, 魅力彌久曆新


雖然還不曾到中秋

但是山上的桐葉已經長成

摘下來做成“葉葉兒粑粑”滋味是極好的

剝開外衣

白白胖胖、松鬆軟軟的粑粑三口兩口就能吃完一個


品嘗過各種小點心

不來選點什麼準備一頓豐盛的午餐麼?

“巨巴”(桂魚)煮湯是一絕

好魚不常有, 下手要趁早

樸實的鄉里漢子頭天下河捉來

第二天趕早來集上, 很快就一搶而空


如果不想喝湯

試試白魚換個口味

小火煎的兩面焦黃

就是一碟下飯的好菜


除了各種魚

這時節的野菜也紛紛粉墨登場

帶上竹竿和柴刀

從高大的香椿樹上採摘下來

抽一根稻草隨手捆上

小小的一把, 老遠就能聞到香氣

不由得的想起香椿炒蛋、香椿拌豆腐...

最是家常菜肴打動人心


清炒一盤鴨腳板

仿佛還能留住一點春的綠色


“酒絲葉”(紫蘇)和上面的桂魚是好搭檔

煮開的湯鍋裡放幾片

香氣獨特

或者紫蘇煎嫩黃瓜也是一道美味呀~


不知不覺, 天已大亮


買賣米油糧面的角落擠著三三兩兩的人群

笑成菊花的古銅色臉上

是家有餘糧的富足

也是對賣個好價錢的期許


自家種的蔬菜也拿來趕場

這時候往往已經賣的差不多了

掌秤的大叔特意翹高秤尾

最後還能額外多送一點

早點趕回家, 有做好的早飯和小兒女的歡笑


背著竹背籠的老奶奶也終於在即將散場的當口蹣跚而來

或許稱一斤肥瘦相間的肉回去做成胖墩墩的餛飩

也或許剁成入口即化的肉圓子, 炒一碟軟糯的蠶豆

和老伴兒在種滿了梔子花的院子裡小酌一杯~

最美不過夕陽紅


趕場的人已經三三兩兩

剃頭師傅的攤子前還有等候的顧客

或許小時候就曾在這裡剃頭?

傳承悠久的老手藝人

趿著拖鞋的年輕人

時代的碰撞下, 意外的和諧~


趕場【趕集】歸納起來為一種民間民俗傳承

它蔓延在全國各地

並且大同小異

甚至可以理解為一種文化

記得以前和一個朋友談起趕場

或者是因為年輕的原因

她的理解趕場是件丟人的事

而現在人到中年的我

開始喜歡上趕場這種感覺

僅僅是喜歡

我其實並無文化

如同有人跟我吵架

張口就罵;你個沒文化的裝文化

搞到最後我都不知道文化是什麼東西了

去他娘的文化

不如我們趕一場【趕集】去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