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行攝村落-白雲深處有人家;長泰青陽村

你對我說, 前路便是深山, 人煙罕至, 莫要前行。

蒼天寥廓, 大地崢嶸, 中國人對土地的感情十分深厚, 身居天地之間, 安身立命之所在紮的很深, 所謂君子行不離輜重, 根深固柢。

舉目遠望, 隱約有炊煙升起, 雞犬相聞, 似是人家。

一山一山的冷月, 一村一村的煙火, 白雲出岫, 藏在那樸實無華的村子之下, 看似平淡, 實則絢爛。 是天人合一的萬物寂寥, 是田園牧歌的白雲深處有人家。

旅途的意義是淨化心靈?是沿途的風景?沒有那麼多猶如小資一般的心靈雞湯來灌溉本就乾涸的心田。

上山下鄉是不忘本, 這個本就是不能忘了當初開天闢地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開天是仰觀天文以制曆法, 辟地是為了生存, 生活, 這是很實在的為了生生不息所做的一切, 是為了不要忘記自己是從天地來, 而不是什麼神話故事。

上山下鄉也是為了那句近乎淳樸的鄉愁二字, 情義千斤。 回到家裡, 去建設一個道德優良, 家學淵源, 傳統深厚的家風。 去感受大多數人的需求, 去幫助那些人, “天之道, 損有餘而補不足。 ”

山裡有許多參天大樹, 不知其幾歲。 必然是守定光陰, 迎來寒暑, 立盡晨昏, 望斷歸鴻。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枯藤老樹, 古道西風, 農人在村裡耕作, 婦人在溪邊浣洗, 老人家在堂前屋後照看著離群的雞鴨, 兒童在大埕前嬉戲打鬧。

人與自然是恰當的和諧, 桃花源未曾目睹, 思忖也不過如此。

雨後斜陽, 彩練當空, 雲霧飄渺。 攜清風作伴, 吟四季如歌。 山一程, 水亦一程, 莫問遠近。

青陽村過去以種植水稻為主, 因為地勢陡峭, 人力終有所不濟, 後來改種植茶葉。

一年分春茶和秋茶兩季, 春茶以清明過後為主, 秋茶以中秋過後為主。

采青, 以採摘嫩葉為主, 老葉不可用, 若要茶香, 雨後的茶葉亦不宜採摘。

茶樹多種植於梯田, 無法使用機械搬運, 只能肩挑人抗。

交通工具的進步, 就算是幾公里之外的新鮮茶葉, 也不擔心路途遙遠。

曬青。 顧名思義, 通過太陽或者其他方式, 使茶葉脫一部分水分, 一般只需要半日時光, 期間要時常翻動茶葉, 使底下的茶葉也完全曬青。

茶葉被曬的柔軟, 也就可以進入下一個步驟了。

曬青就跟曬穀子一樣, 對於天氣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晴空萬里自然是沒什麼擔憂, 遇上春夏之交, 時不時的就遇上陣雨, 一家子就得趕緊收茶葉或者稻穀, 以免被雨水打濕。 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交泰和合就容易降雨。 易經有一個卦叫“泰”卦, 代表天的乾卦居下, 代表地的坤卦居上, 是理也。

青陽村制茶的火源, 便是天地所饋贈的木材。 先人說, 出於天賦自然沖和之味, 方能補人。 只有以自然之物所造的茶葉, 才能香味沁人。

搖青。 那種古法的搖青方式並沒有見到, 取而代之的是以這種機器通過不停的轉動翻滾, 來達到搖青的目的。 也就是誘發茶香, 使茶香醇厚。

炒青。 搖青結束後便可以將茶葉放入機器進行炒青。

主要還是獲得應有的色、香、味;其次散發青草氣, 發展茶香;三是蒸發一部分水分, 使之變為柔軟, 增強韌性, 便於揉撚成形。

接下來是揉撚。 現在的揉撚方式也是以機器為主, 效率高, 通過充分的揉撚之後, 縮小體積, 使茶汁容易泡出, 又要耐沖泡。 有的制茶工序, 在揉撚之後還會繼續乾燥, 做法猶如炒青, 繼續提高茶香品質。 排出過多水分, 防止黴變, 便於貯藏。

經過以上過程, 制茶也就差不多了。

一杯春茶, 入喉回腸, 回味無窮, 煙火之外的秀色, 方不負春日好時光。

金銀花, 花初開色白, 經兩三日色黃, 故曰金銀花。 性甘寒氣芳香, 入肺經, 甘寒清熱而不傷胃, 芳香通透又可祛邪。 金銀花既能宣散風熱, 善清解血毒。

五六月期間, 於晴日晨露初幹摘取最佳, 平攤席上晾曬或陰乾, 注意翻動, 使其不黑。 忌烈日曝曬, 宜高燥通風環境之下保存。

小時候, 每當酷暑時期, 突遇高燒火毒蔓延, 煮金銀花和車前子當水喝, 有清熱解毒功效。

山野之間, 窩藏了一冬的筍, 聚集了天地精氣, 一聲春雷, 一場春雨之後, 就像金雞報曉一般準時的破土而出。

春食筍, 好似聞到了春泥的芬芳, 是那麼的清新, 必定是餐桌上最好的食材, 是對生活的坦誠。

不辜負這一份深情厚意, 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雖然不起眼, 卻令人驚喜連連。

春風像撒歡的孩子一樣滿山跑, 吹綠了青山, 吹皺了一汪清池, 你說這才是兒時的味道。

斑駁的牆面向世人述說著自己的年紀, 而深厚的內裡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如果不走近看一眼,是不會發現的。

靈動的飛簷向著蒼穹,偶爾能等來玄鳥報春,也沾滿了歲月厚重的痕跡。

神龜寨遺址,是青陽村先民最早生存的地方。在幾百年的時光洪流中,除了寨門和高牆尚在,其他的已不復當年光景。高牆之外皆是柚子樹和茶樹,如果不仔細尋找,寨門恐怕也要被雜草所覆蓋。

當地村民跟我說,當年先民來此地,是不想與滿清共天下,所謂“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青陽村先民的氣節可見一斑,從後來雍正封盧經為“忠諫”,也能看的出頗有些懷柔之意。

黃塵古道早已被湮沒,過去的故事還有多少人知道,不得而知。

歲月帶不走的,是那些充滿天地正氣的人名,就像天空閃耀的星星,照耀人們前行。

傳統的家庭,應該是是兒孫滿堂,諸姑伯叔,猶子比兒。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一群兄弟姐妹,父母會特別培養老大的責任感,培養幫忙做家務的責任,培養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培養用於擔當的責任。父母首先要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有了平時的引導,老大自己就會成為模範,繼而自然而然的去做一位兄長應該做的事情。一般來說,弟弟妹妹會自動的跟哥哥姐姐玩。

就像這幅畫面,哥哥揮舞著鋤頭從門前走過,弟弟跟在後面喜笑開顏,雖然我不知道他們之間說了什麼,但可以看出弟弟是很開心的跟著哥哥。如果哥哥不能帶好弟弟,就會給弟弟造成危險,這時候模範的作用就特別重要。

所以,我們有句話叫“長兄如父。”

有一天父母不在了,這個家就算是徹底的分離了。如果長兄能繼承父母的精神,擔當起家族的責任,那麼這個家族就還能有凝聚力。

在村裡的鄉間小道上,偶爾能聞到柚香的味道,小小的柚子掛在樹上,能經常看到鳥兒在樹間穿梭。這些可愛的生靈,或在微風細雨中,或在日麗風和中,或高飛或斜飛于空曠的山野之間,嘰喳一聲便由這棵香蕉樹上飛到那片稻田。

青陽村的兩大經濟來源,一是茶葉,再者便是柚子了。

要下雨了,這位老人拿著雨傘,拎著包袱,是要去給遠道而來的親朋接送嗎?

盧經忠諫府,亦是盧氏家廟。盧經的光輝事蹟成為青陽村所有人的楷模,其身沒,其精神永存。單簷硬山式屋頂、“二進一天井”石磚木結構,牆壁畫彩仙靈,栩栩如生。

古代的讀書人,目的在於“弘毅”,要樹立遠大的目標,要以天下為己任,為萬世開太平。這些都成了一代又一代士子的追求,也是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

推一合十,為士也,意思是士者應該要無所不學、無所不通。有志于天道,道之弘揚者,亦是承擔者。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一言以蔽之,是仁義,是天地,是生民,是往聖,是萬世!

我們崇敬天地,我們尊崇祖先,我們也景仰這些英雄聖賢,我們這個民族,也是靠這些人不斷的指引,奉獻,才換來國泰民安。

鹹熙大振,寓意百業興旺。中國人所有的期盼,都能看出是那種剛健的,向上的。或者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或者是“萬象更新”,或者是“華夏天地”,或者寓意天人合一,或者寓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鄰家的柳丁紅了。

這是蔥的一種,可惜我只知道閩南語怎麼念,不知道普通話該如何稱呼。這也是藥材,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通達陽氣的功效。主要用於外感風寒,比抗生素和吊水效果好多了。需要辯證感冒是風寒還是風熱等各種情況,方能對症下藥。

真正的藥材應該也是萬物的一種,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金石皆可入藥。

大雨已至,而農人尚在田疇耕作。一頂斗笠,一把鋤頭,便是一生的濃縮。

雨水,可以解決旱情,可以造成洪澇,可以春風化雨滋潤萬物, 可以狂風暴雨摧折生靈。但是人們並不會恨雨水,因為其大公無私。不會今天對這片果林多下幾滴雨,明天對那片稻田少下幾滴雨,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也。

人們的智慧是因勢利導,洪澇來則引導,乾旱則蓄水節用。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光陰的交替,季節的變換總會改變許多事情。帶走許多曾經熟悉的而現今逐漸陌生的東西,也帶來新的不曾會面過的事物,失去或者擁有,以結果來看都是時間的流走。

于時光而言,自己便是過客。於自己而言,這一瞬間便是自己的一生。從開始的寧靜再到喧囂浮華,再歸於平靜,那些如數家珍的情懷也終究會逝去,只有道,始終安之若素。

深情的望著青陽村的樣子,她是如此溫柔,她是這樣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因為她哺育了青陽村村民,因為她厚德載物。

華夏族人在仰觀天文之後,領悟了大道所在,獲得了開闊的胸懷,縱橫交錯的視野,目光如炬的觀察一切。

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這世間萬物,都成於天地,人亦如此。

正是明白了這一點,華夏族群才能經天緯地,去參與天地的運行。讓自己的精神,從鴻蒙之氣中迸發,湧向四周,在這過程所發生的許多精彩的瞬間,得以點亮人類前行的道路。

五月,山巔,還有微涼的風。

伴著清幽的時光,淡淡的生活氣息,時光在無邊的靜謐中逝去。

滿山的茶樹,是先民的智慧和汗水,猶如精神一樣傳承下來。

落日黃昏,夕陽幾度,偶爾被風雨無情遮掩,卻也難說再會。

仁者樂山。無論生活有多麼現實,那些高潔之士亦胸懷博達,紮根熱土。

暮雲從風,山巒綿延著向無際的天邊而去,倦鳥盤旋,飛向白雲深處的人家,尋找飄落的歸宿。

新浪微博@漢風來儀攝影工作室

圖文原創,支持轉發,禁止盜用

如果不走近看一眼,是不會發現的。

靈動的飛簷向著蒼穹,偶爾能等來玄鳥報春,也沾滿了歲月厚重的痕跡。

神龜寨遺址,是青陽村先民最早生存的地方。在幾百年的時光洪流中,除了寨門和高牆尚在,其他的已不復當年光景。高牆之外皆是柚子樹和茶樹,如果不仔細尋找,寨門恐怕也要被雜草所覆蓋。

當地村民跟我說,當年先民來此地,是不想與滿清共天下,所謂“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青陽村先民的氣節可見一斑,從後來雍正封盧經為“忠諫”,也能看的出頗有些懷柔之意。

黃塵古道早已被湮沒,過去的故事還有多少人知道,不得而知。

歲月帶不走的,是那些充滿天地正氣的人名,就像天空閃耀的星星,照耀人們前行。

傳統的家庭,應該是是兒孫滿堂,諸姑伯叔,猶子比兒。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一群兄弟姐妹,父母會特別培養老大的責任感,培養幫忙做家務的責任,培養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培養用於擔當的責任。父母首先要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有了平時的引導,老大自己就會成為模範,繼而自然而然的去做一位兄長應該做的事情。一般來說,弟弟妹妹會自動的跟哥哥姐姐玩。

就像這幅畫面,哥哥揮舞著鋤頭從門前走過,弟弟跟在後面喜笑開顏,雖然我不知道他們之間說了什麼,但可以看出弟弟是很開心的跟著哥哥。如果哥哥不能帶好弟弟,就會給弟弟造成危險,這時候模範的作用就特別重要。

所以,我們有句話叫“長兄如父。”

有一天父母不在了,這個家就算是徹底的分離了。如果長兄能繼承父母的精神,擔當起家族的責任,那麼這個家族就還能有凝聚力。

在村裡的鄉間小道上,偶爾能聞到柚香的味道,小小的柚子掛在樹上,能經常看到鳥兒在樹間穿梭。這些可愛的生靈,或在微風細雨中,或在日麗風和中,或高飛或斜飛于空曠的山野之間,嘰喳一聲便由這棵香蕉樹上飛到那片稻田。

青陽村的兩大經濟來源,一是茶葉,再者便是柚子了。

要下雨了,這位老人拿著雨傘,拎著包袱,是要去給遠道而來的親朋接送嗎?

盧經忠諫府,亦是盧氏家廟。盧經的光輝事蹟成為青陽村所有人的楷模,其身沒,其精神永存。單簷硬山式屋頂、“二進一天井”石磚木結構,牆壁畫彩仙靈,栩栩如生。

古代的讀書人,目的在於“弘毅”,要樹立遠大的目標,要以天下為己任,為萬世開太平。這些都成了一代又一代士子的追求,也是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

推一合十,為士也,意思是士者應該要無所不學、無所不通。有志于天道,道之弘揚者,亦是承擔者。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一言以蔽之,是仁義,是天地,是生民,是往聖,是萬世!

我們崇敬天地,我們尊崇祖先,我們也景仰這些英雄聖賢,我們這個民族,也是靠這些人不斷的指引,奉獻,才換來國泰民安。

鹹熙大振,寓意百業興旺。中國人所有的期盼,都能看出是那種剛健的,向上的。或者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或者是“萬象更新”,或者是“華夏天地”,或者寓意天人合一,或者寓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鄰家的柳丁紅了。

這是蔥的一種,可惜我只知道閩南語怎麼念,不知道普通話該如何稱呼。這也是藥材,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通達陽氣的功效。主要用於外感風寒,比抗生素和吊水效果好多了。需要辯證感冒是風寒還是風熱等各種情況,方能對症下藥。

真正的藥材應該也是萬物的一種,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金石皆可入藥。

大雨已至,而農人尚在田疇耕作。一頂斗笠,一把鋤頭,便是一生的濃縮。

雨水,可以解決旱情,可以造成洪澇,可以春風化雨滋潤萬物, 可以狂風暴雨摧折生靈。但是人們並不會恨雨水,因為其大公無私。不會今天對這片果林多下幾滴雨,明天對那片稻田少下幾滴雨,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也。

人們的智慧是因勢利導,洪澇來則引導,乾旱則蓄水節用。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光陰的交替,季節的變換總會改變許多事情。帶走許多曾經熟悉的而現今逐漸陌生的東西,也帶來新的不曾會面過的事物,失去或者擁有,以結果來看都是時間的流走。

于時光而言,自己便是過客。於自己而言,這一瞬間便是自己的一生。從開始的寧靜再到喧囂浮華,再歸於平靜,那些如數家珍的情懷也終究會逝去,只有道,始終安之若素。

深情的望著青陽村的樣子,她是如此溫柔,她是這樣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因為她哺育了青陽村村民,因為她厚德載物。

華夏族人在仰觀天文之後,領悟了大道所在,獲得了開闊的胸懷,縱橫交錯的視野,目光如炬的觀察一切。

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這世間萬物,都成於天地,人亦如此。

正是明白了這一點,華夏族群才能經天緯地,去參與天地的運行。讓自己的精神,從鴻蒙之氣中迸發,湧向四周,在這過程所發生的許多精彩的瞬間,得以點亮人類前行的道路。

五月,山巔,還有微涼的風。

伴著清幽的時光,淡淡的生活氣息,時光在無邊的靜謐中逝去。

滿山的茶樹,是先民的智慧和汗水,猶如精神一樣傳承下來。

落日黃昏,夕陽幾度,偶爾被風雨無情遮掩,卻也難說再會。

仁者樂山。無論生活有多麼現實,那些高潔之士亦胸懷博達,紮根熱土。

暮雲從風,山巒綿延著向無際的天邊而去,倦鳥盤旋,飛向白雲深處的人家,尋找飄落的歸宿。

新浪微博@漢風來儀攝影工作室

圖文原創,支持轉發,禁止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