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他本是晚清重臣,只因做了此事骂卖国贼,死时无处喊冤作此绝命诗

他本是晚清重臣, 只因做了此事罵賣國賊, 死時無處喊冤作此絕命詩

提到晚清名臣李鴻章, 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他賣國, 《馬關條約》與《辛丑條約》的簽訂讓這位前半生權傾朝野的李中堂后半生被無數人唾棄, 始終背負著賣國的罵名。 然而這位一生功過難以評判的重臣在臨終之時仍然心系國家。

他死前留下一首絕命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 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 八千里外吊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 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 請君莫作等閑看”, 他直到死前依然在渴望國家能夠脫離此時內憂外患的局面,

感嘆自己壽數將近, 渴望后人能夠有出色者繼承他的遺愿拯救國家。

在清朝末期, 最讓人諷刺的一種情況就是每次統治者面對洋人的侵犯不知如何是好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李鴻章推出去。 也許從今天的角度來看, 李鴻章所做出的一些避戰決策確實是非常嚴重的決策失誤, 但是他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在當時都是一場艱辛的掙扎。

他的無可奈何的背后是一群人在給他拖后腿, 是整個王朝的無力回天, 他沒有辦法一個人去對抗一個軍隊, 也無法一個人去拯救一個注定衰敗的王朝。

在他的一生里, 他已經做了他所有能夠做的一切, 比如說洋務運動, 就是他為了救國做出的努力,

然而在他失勢后, 所有的努力幾乎付諸東流。

條約的簽訂者確實是他, 但是決策者卻是清朝的統治者, 他是有過, 比如說為官不夠清廉, 私心很重, 但是他的過絕不至于讓他背上賣國的罵名, 他的心里一直都是有這個國家的。

在外交方面, 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努力來保衛著國家, 哪怕是最不利的情況, 他都能夠憑借出色的外交手段讓清政府付出最小的代價。

在簽訂《辛丑條約》之后, 年紀本來就不小的李鴻章在社會輿論與自身自責的雙重打擊之下一病不起, 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 縱然病成這樣, 還是被前來謀奪利益, 讓他簽字的俄使糾纏不清, 以至于病危。

李鴻章在臨終之時還在為國憂慮, 然而一直到近代相關史料越來越多,

他才開始獲得相對中肯的評價, 縱然如此還是有著無數人在詬病著他那些錯誤的決策, 卻沒有人想過他的背后是整個王朝的無力回天。

其實李鴻章是滿清后期最可憐的人, 第一個是, 做了那么多好事無人看見, 卻因一件壞事, 遭萬人唾棄。 第二個是, 殊不知這件壞事也是權宜之計, 無可奈何之舉。 第三個是, 即使這是件賣國之事, 也是被慈禧太后甩出來的鍋, 因為一個大臣是無法改變決定國家大事的, 當時的權利都在慈禧太后手上。 第四個是, 外國人都因為他的正義和骨氣由衷佩服, 反倒是國人愚昧無知, 不知道他是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小編為這位民族英雄惋惜, 如果是想了解此人, 可以去看《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