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北京不止有烤鴨烤肉 還有哪些特色小吃?

提起北京美食, 很多人往往脫口而出烤鴨。 不過, 北京作為幾朝古都, 美食不是只有烤鴨。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十種老北京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特色小吃。 它們是真正的“小吃”, 雖然個頭小但分量足, 而且很有特色, 關鍵價格不貴。 本文用圖均源自網路,侵刪。

豆汁兒

豆汁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 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 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 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 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豆汁兒歷史悠久, 據說早在遼宋時期就已在北京地區盛行,

而豆汁成為宮廷飲料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事情。

提起北京小吃, 首先讓人想起豆汁。 北京人愛喝豆汁, 並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 可第一次喝豆汁, 那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嚥, 捏著鼻子喝兩次, 感受就不同一般了。 有些人竟能上癮, 滿處尋覓, 排隊也非喝不可。

北京以及承德地區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小吃。 具有色澤灰綠, 豆汁濃醇, 味酸且微甜的特色。 豆汁是北京具有獨特風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 尤其是老北京人對它有特殊的偏愛。

推薦店鋪:北京各個小吃店均有

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是北京傳統特色小吃, 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橫街。 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 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

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 久而久之, 造就了鹵煮火燒。 鹵煮火燒是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 輔之以炸豆腐片、鹵汁, 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等輔料, 使火燒透而不黏, 肉爛而不糟, 頗受人們的喜愛。

其中, 豬肺含有大量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 包括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煙酸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豬大腸有潤燥、補虛、止渴、止血之功效。 可用於治療虛弱口渴、脫肛、痔瘡、便血、便秘等症。 豬肚中含有大量的鈣、鉀、鈉、鎂、鐵等元素和維生素A、維生素E、蛋白質、脂肪等成分。 可以補虛損, 健脾胃。

其中, 火燒切井字刀, 豆腐切三角, 小腸、肺頭剁小塊, 從鍋裡舀一勺老湯往碗裡一澆, 再來點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 熱騰騰的一碗端上來,

火燒、豆腐、肺頭吸足了湯汁, 火燒透而不黏, 肉爛而不糟, 偶爾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滿口脂香。

推薦店鋪:門框胡同百年鹵煮、北新橋鹵煮老店

炒肝兒

“炒肝兒”是清末由前門外鮮魚口“會仙居”的“白水雜碎”改進而成, 白水雜碎以切成段的豬腸、肝、心、肺加調料用白湯煮就, 由於不講究佐料, 製作簡單, 日久倍受歡迎。 於是店主將心、肺去掉, 易名“炒肝兒”, 一時間在京味小吃中別樹一幟。

炒肝佐料是在熬熱的食油中放入大料, 炸透後放入生蒜, 蒜變黃時立即放入適量的黃醬, 炒好置於罐中備用。 此外還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湯。 原料、佐料備齊後, 始製作炒肝兒。 先將熟腸段放入沸湯, 再放入蒜醬、蔥花、芡同"薑"末和口蘑湯,

然後將生肝條放入鍋中, 以澱粉勾芡, 最後撒上一層砸好的蒜泥即成。

注意:所謂炒肝並不是炒的, 而是煮出來的, 而且除了肝, 還有肥腸, 肥腸一般還比肝更多一些。 最後放澱粉, 因為比較濃稠, 要不停攪拌, 還是挺有"炒"的感覺的。

推薦店鋪:姚記炒肝、天興居

爆肚

爆肚是天津和北京風味小吃中著名的傳統小吃, 多為回族同胞經營。 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記載, 北京的清真餐館和攤販就經營爆肚。 北京天橋有“爆肚石”, 門框胡同有“爆肚楊”, 還有“爆肚馮”、“爆肚滿”等最為出名。

牛爆肚分牛百葉和牛肚仁, 羊爆肚分9種, 羊散丹、羊肚領、陽面肚板、陰面肚板、蘑菇、蘑菇尖兒、食信兒、葫蘆、大草牙。 爆肚王一般只做5種大眾易於接受的品種:牛百葉、牛肚仁、羊散丹、羊肚領、羊肚板(陽面肚板)。

爆肚是把鮮牛肚(指牛百葉和肚領)或鮮羊肚洗淨整理後, 切成條塊狀, 用沸水爆熟, 蘸油、芝麻醬、醋、辣椒油、醬豆腐湯、香菜末、蔥花等拌制的調料吃, 質地鮮嫩, 口味香脆。

梅蘭芳、馬連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萬春等名流無不喜食。 爆肚又脆又鮮, 不油不膩, 據說還可治胃病。 吃爆肚的人如會喝酒, 總要喝二兩, 喝完酒, 吃兩個剛出爐的燒餅, 確實是一大快事。 所以老北京都喜歡吃爆肚, 特別是農曆立秋之後, 北京人講究“吃秋”, 就有“要吃秋, 有爆肚”之說。

推薦店鋪:爆肚金生隆、鴉兒李記

艾窩窩

艾窩窩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北京風味小吃, 頗受大眾喜愛。 主要食材是糯米粉(江米)、麵粉做外皮, 其內包的餡料富有變化, 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藥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常以紅色山楂糕點綴,美觀、喜慶。因其皮外糝薄粉,上作一凹,故名艾窩窩。

艾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 《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 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另外一種傳說是艾窩窩來自於維吾爾族,與乾隆的寵妃香妃有關。艾窩窩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但因糯米較難消化,脾胃虛弱者宜適量食用。

艾窩窩是老北京清真風味小吃。曾有詩雲“白黏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艾窩窩。它的特點就是色澤潔白如霜,質地細膩柔韌,餡心鬆散甜香。同樣切糕也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老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特別是到了年節,切糕一定是老百姓必吃的食物,主要是為了取個吉利,因為切糕有“年年高”的意義。

推薦店鋪:北京各個小吃店均有

豌豆黃

豌豆黃兒原為漢族民間小吃,一般加有小棗製成,俗稱糙豌豆黃兒,在廟會等場合,置於罩有濕藍布的獨輪車上去賣。後傳入宮廷,由清宮禦膳房改進,俗稱細豌豆黃兒,與芸豆糕、小窩頭等同稱宮廷小吃。

豌豆中所含的止杈酸、赤黴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還含有豐富的賴氨酸,可以刺激胃蛋白酶與胃酸的分泌,提高胃液分泌功效,起到增進食欲的作用。中醫認為,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氣,解瘡毒,消炎,去除暑熱,有降血壓、除脂肪、減肥之功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道小吃過於甜膩:白糖是一種純熱能物質,它含有高熱量,但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除了導致發胖外,還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讓人上癮。另外,經常吃甜食,皮膚容易產生青春痘、脂溢性皮炎等問題。

推薦店鋪:北京各個小吃店均有

驢打滾

驢打滾,是東北地區、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麵,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這道甜膩的美食,曾經是小編的最愛。

“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麵、黃豆麵、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麵,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豆餡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黃豆麵入嘴後可以不嚼,細細品,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推薦店鋪:北京各個小吃店均有

褡褳火燒

褡褳火燒是老北京常見的傳統名點,相傳,褡褳火燒由順義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創制。製作時,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其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因其長條型,有時對折,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褡褳火燒。其口味類似鍋貼,但形狀不同。

剛上桌的褡褳火燒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老北京吃褡褳火燒時配用雞血和豆腐條製成的酸辣湯,鮮香酸辣,餘味無窮。

這道小吃有一個訣竅,要加入少量的韭菜。有些人吃韭菜易反胃,但做餡時又喜食韭菜的味道。因此用韭菜的中段兒包在類似鍋貼的褡褳火燒裡,煎熟後把韭菜抽出食用。褡褳火燒歷史悠久,風味獨特,一直享有盛譽。

推薦店鋪:左鄰右舍褡褳火燒、鑄鐘褡褳火燒

奶油炸糕

timg (6)

奶油炸糕是一道北京小吃中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主要製作材料是麵粉,配料是雞蛋液、香草粉、奶油,調料是白糖,通過大火炸制而成。

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裡嫩,香味濃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其主要食材有麵粉、奶油、白糖,香濃美味。奶油炸糕用上好麵粉為原料,先燒適量開水,水開後,改用小火,將麵粉倒入鍋內,迅速攪拌直到麵團由白變成灰白色,不粘手時,取出稍晾成燙麵。方法1 油相由2%甘油一硬脂酸脂、1%丙二醇硬指酸單甘油酯、5%熔點為50℃的氫化牛油和92%大豆油組成;水相由5.6%、10%發酵乳、3%蔗糖、0.1%古柯豆膠和2%食鹽組成。製作過程不複雜,在家裡也可以製作。

推薦店鋪:護國寺小吃連鎖店錦芳小吃店

老北京年糕

年糕——春節吃年糕,意為“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早在明、清時,年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老北京的年糕,實際由清真回民小吃店在春節時大量供應,是滿族拜神用的祭品,滿族名字叫飛石黑阿峰。目前,這種食物已經進化了為平民小吃。

目前,這種食物花色品種很多,僅涼糕的品種就有盆糕、餡糕、米糕、豆麵糕、塔糕、艾窩窩、豆渣糕、卷糕、藕絲糕、粽子等十多種。涼糕用料有整米、碎米、米粉之分,成熟方法也有蒸煮之別,十分細膩。

推薦店鋪:牛街清真白記小吃老回回小吃

有核桃仁、芝麻、瓜子仁、山藥泥等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質地粘軟,口味香甜,色澤雪白,常以紅色山楂糕點綴,美觀、喜慶。因其皮外糝薄粉,上作一凹,故名艾窩窩。

艾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 《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 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另外一種傳說是艾窩窩來自於維吾爾族,與乾隆的寵妃香妃有關。艾窩窩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但因糯米較難消化,脾胃虛弱者宜適量食用。

艾窩窩是老北京清真風味小吃。曾有詩雲“白黏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艾窩窩。它的特點就是色澤潔白如霜,質地細膩柔韌,餡心鬆散甜香。同樣切糕也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老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特別是到了年節,切糕一定是老百姓必吃的食物,主要是為了取個吉利,因為切糕有“年年高”的意義。

推薦店鋪:北京各個小吃店均有

豌豆黃

豌豆黃兒原為漢族民間小吃,一般加有小棗製成,俗稱糙豌豆黃兒,在廟會等場合,置於罩有濕藍布的獨輪車上去賣。後傳入宮廷,由清宮禦膳房改進,俗稱細豌豆黃兒,與芸豆糕、小窩頭等同稱宮廷小吃。

豌豆中所含的止杈酸、赤黴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質,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還含有豐富的賴氨酸,可以刺激胃蛋白酶與胃酸的分泌,提高胃液分泌功效,起到增進食欲的作用。中醫認為,利小便、止渴,和中下氣,解瘡毒,消炎,去除暑熱,有降血壓、除脂肪、減肥之功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道小吃過於甜膩:白糖是一種純熱能物質,它含有高熱量,但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除了導致發胖外,還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讓人上癮。另外,經常吃甜食,皮膚容易產生青春痘、脂溢性皮炎等問題。

推薦店鋪:北京各個小吃店均有

驢打滾

驢打滾,是東北地區、老北京和天津衛傳統小吃之一,成品黃、白、紅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的黃豆麵,猶如老北京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而得名“驢打滾”。這道甜膩的美食,曾經是小編的最愛。

“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麵、黃豆麵、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麵,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豆餡入口即化,香甜入心,黃豆麵入嘴後可以不嚼,細細品,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推薦店鋪:北京各個小吃店均有

褡褳火燒

褡褳火燒是老北京常見的傳統名點,相傳,褡褳火燒由順義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創制。製作時,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其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因其長條型,有時對折,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褡褳火燒。其口味類似鍋貼,但形狀不同。

剛上桌的褡褳火燒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老北京吃褡褳火燒時配用雞血和豆腐條製成的酸辣湯,鮮香酸辣,餘味無窮。

這道小吃有一個訣竅,要加入少量的韭菜。有些人吃韭菜易反胃,但做餡時又喜食韭菜的味道。因此用韭菜的中段兒包在類似鍋貼的褡褳火燒裡,煎熟後把韭菜抽出食用。褡褳火燒歷史悠久,風味獨特,一直享有盛譽。

推薦店鋪:左鄰右舍褡褳火燒、鑄鐘褡褳火燒

奶油炸糕

timg (6)

奶油炸糕是一道北京小吃中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主要製作材料是麵粉,配料是雞蛋液、香草粉、奶油,調料是白糖,通過大火炸制而成。

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裡嫩,香味濃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其主要食材有麵粉、奶油、白糖,香濃美味。奶油炸糕用上好麵粉為原料,先燒適量開水,水開後,改用小火,將麵粉倒入鍋內,迅速攪拌直到麵團由白變成灰白色,不粘手時,取出稍晾成燙麵。方法1 油相由2%甘油一硬脂酸脂、1%丙二醇硬指酸單甘油酯、5%熔點為50℃的氫化牛油和92%大豆油組成;水相由5.6%、10%發酵乳、3%蔗糖、0.1%古柯豆膠和2%食鹽組成。製作過程不複雜,在家裡也可以製作。

推薦店鋪:護國寺小吃連鎖店錦芳小吃店

老北京年糕

年糕——春節吃年糕,意為“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早在明、清時,年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老北京的年糕,實際由清真回民小吃店在春節時大量供應,是滿族拜神用的祭品,滿族名字叫飛石黑阿峰。目前,這種食物已經進化了為平民小吃。

目前,這種食物花色品種很多,僅涼糕的品種就有盆糕、餡糕、米糕、豆麵糕、塔糕、艾窩窩、豆渣糕、卷糕、藕絲糕、粽子等十多種。涼糕用料有整米、碎米、米粉之分,成熟方法也有蒸煮之別,十分細膩。

推薦店鋪:牛街清真白記小吃老回回小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