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為什麼吃含有味精的食物會口渴?專家解析關鍵成分


為什麼吃含有「味精」的食物會口渴?專家解析關鍵成分!

不論是在餐廳外食、或是自家烹調, 能「增強鮮味」的調味料常被加在料理中, 因為當料理的鮮味被提高, 人們會覺得食物嘗起來更美味。 其中最為人熟知、能提高鮮味的調味料非「味精」莫屬, 主要關鍵在於「麩胺酸鈉」這個帶來鮮味的成分。

但從68年開始傳出「中國餐館症候群」至今, 味精對人體是否有害的爭議不斷, 2017年7月, 歐盟食品安全局更是重新評估味精的攝食量, 將味精的安全攝入量調整為每公斤體重30毫克, 即60公斤重的成年人一天不超過1.8克。

究竟鮮味是什麼?味精中帶來鮮味的成分「谷氨酸鈉」又是什麼?對人體的影響為何呢?

鮮味, 是繼酸甜苦鹹後, 被發現的第五個味道

具鮮美滋味且能引起食欲的食物, 統稱其具有鮮味。 食物中酸、甜、苦、鹹的味道, 很早就被科學界所探知, 但鮮味的發現, 卻是等到20世紀初, 由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化學教授池田菊苗所鑒別出來。

偶然間, 池田菊苗發現味噌湯中添加海帶, 能增加湯頭的鮮美, 便開始著手研究海帶的成分, 1907年時池田菊苗成功從海帶中萃取出30克的麩胺酸鈉, 他發現, 若食材含有麩胺酸鈉, 品嘗起來就會讓人覺得更加美味, 因此他便將這種味道的感覺命名為「鮮味umami(うま味)」, 自此, 鮮味更成為第5個被科學界發現的味覺。 在萃取出谷氨酸鈉後,

池田菊苗進而開發了大量生產谷氨酸鈉的方法, 成了味精的發明者。

鮮味的主要成分有哪些?為什麼吃含有味精的食物會口渴?

味精的主要原料是「谷氨酸鈉」, 人們在料理時加入味精, 味精會水解成「游離谷氨酸」和「鈉離子」, 而「游離谷氨酸」則會與我們口腔裡的味覺受器結合, 味覺受器便會向大腦傳遞更強烈的訊號, 影響我們對於味覺的評斷、讓我們感受到鮮味, 覺得食物特別好吃。

那為什麼有些人吃了味精容易感覺口渴呢?這並不是因為谷氨酸鈉本身有問題, 而是因為「鈉離子」的關係!在烹調過程中加入味精, 味精中的谷氨酸鈉溶解到水中會分解成「游離谷氨酸」和「鈉離子」, 「游離谷氨酸」與我們口腔裡的受器結合後形成鮮味,

而分解後的「鈉離子」則會進入到我們的身體循環當中。

由於味精並不像鹽巴或胡椒等鹹味容易分辨, 因此在烹調料理時很容易添加過量, 過多的谷氨酸鈉分解出的鈉離子, 才是讓身體有不舒服反應的主因。

不只味精, 這些食物、食品都富含鮮味物質!

具有鮮味的物質不是只有味精, 許多天然食物都能表現出鮮味, 比方說牛肉、魚肉、雞肉就含有很豐富的谷氨酸;而自然界中富含最多鮮味物質的蔬果就屬「番茄」, 它是所有蔬菜中, 游離谷氨酸鹽含量最高的, 這也是為什麼番茄能被用在許多菜肴裡, 而且味道還非常對味!日常或年節常用的乾貨, 例如南北雜貨行裡的海帶、昆布、魚幹、柴魚, 也都是常見富含鮮味物質的種類!

除了天然的食物, 我們常用的食品與調味料, 有許多都富含鮮味物質, 例如亞洲的發酵食物豆腐乳, 每100公克含有381毫克的谷氨酸鈉, 而經3天發酵後的天貝, 游離谷氨酸鹽的含量每100公克就含有1000毫克, 這些食物常被加在米飯或蔬菜中增添美味;東南亞洲常用的調味料, 魚露, 在製作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鮮味物質, 而鮮味物質含量的多寡也決定了魚露品質的高低。

生活中有許多食物都富含鮮味, 這讓我們覺得食物比較好吃, 但我們是如何感受鮮味的呢?谷氨酸在人體中是如何運作的呢?但對於味精, 你是否還有很多疑問與好奇呢?阿呆這次將從人體感受鮮味的天性與受器開始, 並介紹食品中常見的鮮味添加物,

讓你對鮮味有全新的瞭解!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發現食材若含有谷氨酸鈉, 品嘗起來會讓人覺得更加美味, 並將此味覺命名為「鮮味umami(うま味)」, 科學界在2009年將「鮮味」正式確認為人類在酸、甜、苦、鹹之外的第5味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