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巧合?祖孙3代跨越53年薪火相传同踏强军路

八一建軍節前夕, 一段3代人同從軍一個部隊, 薪火相傳共踏強軍路的佳話在東部戰區空軍某場站被廣為傳頌。 沒錯, 圖片中左一為東部戰區空軍某場站油料股戰士楊效轅的父親楊杰, 中間為楊效轅的祖父楊延樂, 右一為戰士楊效轅。 祖孫3代同在一個部隊油料股從軍。 跨越53年, 祖孫3代演繹了怎樣一曲蕩氣回腸的軍魂傳承?53年, 他們又是如何堅守油料保障, 見證著強軍之路?請跟隨他們的足跡, 認真聆聽。

祖父楊延樂, 滿腔熱血獻給國防建設。 1965年, 18歲的楊延樂響應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 帶著一腔熱血來到軍營。

4年的警衛生涯磨練了他的意志品質, 連續四年被評為“五好戰士”, 后被組織提干, 分配至剛剛組建的某場站轉運站工作。 1976年轉運站編制到位, 楊延樂擔任了第一任指導員, 1983年又任油料股協理員直至1986年轉業。 22載軍旅, 當了17年的油料兵。

父親楊杰, 青春夢想匯入強軍征程。 時間來到1992年, 楊延樂20歲的獨子楊杰踏著父親的足跡來到該場站油料股, 完成了從小就有的從軍夢想, 成為一名附油車駕駛員。 他刻苦學習, 努力訓練, 雖只有2年的從軍路, 卻拿到了條令競賽二等獎、班教練指揮骨干第二名、駕駛教練排理論競賽一等獎等榮譽, 年年被評為優秀士兵。

2015年, 楊杰19歲的兒子楊效轅正在讀大學, 看到學院人武部征兵告示時,

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報名投筆從戎。 機緣巧合之下, 他被分配到現在的單位, 正是被父輩無數次提起的神圣之地——某場站油料股。 以下圖片均為戰士楊效轅在部隊訓練保障時照片。

“轉運站成立之初, 地處偏遠, 條件也很惡劣, 好多設備都要自己摸索著來, 人員又少, 往往一人要干幾種崗位, 也鍛煉了自己一專多能的能力。 ”今年72歲的楊延樂回憶著, “那時轉運站離股部有十幾里遠, 各方面設施都非常簡陋,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很是清苦, 如何管理、確保安全是最讓人頭疼的事。 ”回憶起往事, 猶如歷歷在目。

為此, 楊延樂這個轉運站第一任指導員在關心戰士生活的同時, 更是動員大家利用閑暇時間開荒種菜、養豬養羊,

甚至種植水稻。 在改善生活的同時使戰士們能安心服役, 更好地做好保障工作。

“特別能吃苦, 特別能戰斗, 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在楊杰身上進一步發揚光大。 “1993年搶修泄露管線, 挖到滿手血泡, 仍然輕傷不下火線, 血泡變成水泡, 流了膿, 結了痂, 任務完成后, 高燒幾日不退;1994年參加某演習, 強忍著膽囊結石的疼痛圓滿完成了飛行保障任務……”楊杰說。

父輩們的精神在楊效轅身上傳承著。 這個勤勉踏實又多才多藝的年輕戰士, 在2017年9月晉升為士官。 剛分到單位時, 擔負警衛站崗執勤任務的地方, 正是爺爺奮斗過十幾年的轉運站警衛班。 每當夜間執勤時, 時常有同批戰友抱怨空氣潮濕不適應, 站崗真辛苦。 同是獨生子女的楊效轅看著腳下爺爺奮斗過的土地,

就感到渾身充滿力量, 精神振奮, “一定要當個好兵, 不能給爺爺丟臉。 ”

53年, 油料兵換了一茬又一茬, 楊延樂早已青絲換白發, 楊杰也已兩鬢添霜, 而楊效轅正在拿著度量器小心翼翼地做著油料化驗, 風華正茂。 53年, 油品升了一級又一級, 保障戰鷹從一次次升級換代, 到如今叱咤風云的戰神轟六K。 53年, 不變的是黨旗飄揚, 是軍歌嘹亮, 是油料兵的忠誠, 是永不磨滅的軍魂, 是永不止境的強軍之路……圖文/張宇 更多精彩圖片故事,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八百里皖江(bblwj0556)。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