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处☆禁☆女作即获最高荣誉,他就是传奇编剧桥本忍!

據日媒報道, 著名編劇橋本忍于19日因肺炎在東京家中去世, 享年100歲。 與黑澤明長期合作的橋本忍被譽為“日本戰后第一編劇”, 他的代表作, 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羅生門》、《生之欲》、《七武士》(與黑澤明、小國英雄合作)之外, 還有《切腹》(小林正樹導演)和《砂器》(野村芳太郎導演)等。 除了編劇以外, 橋本忍以同樣的魄力投入執導及制片, 成為推動日本電影邁入黃金時期的重要推手之一。

當黑澤組的老友們先后都過世, 橋本忍在《復眼的影像》一書中引用了自己寫給黑澤明的唁電:“對領頭人黑澤先生, 我有一個請求。

請你和大家說聲‘橋本隨后就到’, 給我留一個盤腿而坐的位置。 ”如今, 一百歲的橋本忍先生, 終于和黑澤明等好友們, 盤腿而坐。

橋本忍本來是一名國鐵車站勤務, 1938年應征入伍, 卻由于感染結核病終生豁免兵役。 在傷病軍人療養所窩了四年的他, 雖然從死神的手中逃了出來, 卻因身體遭受重創無緣回國鐵復職, 就轉入軍需公司做職員。

在療養所養病期間, 一位傷兵借給橋本一本《日本電影》, 橋本看后覺得原來電影劇本這么簡單, 從傷兵口中得知當時日本編劇第一人是伊丹萬作(日本著名作家、導演, 其子伊丹十三也是電影導演), 便“自不量力”地投稿給伊丹, 沒想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橋本一有劇本就拿給伊丹講評修改,

伊丹萬作從此成為橋本忍編劇之路上的恩師。


伊丹萬作

然而, 與恩師的交情并不長。 橋本出入伊丹家探討劇本僅維持了三年左右, 1946年9月21日, 與橋本忍同病相憐的伊丹萬作(他也是肺結核病人)離開了人世。 伊丹的死對橋本造成了重大打擊, 甚至導致橋本在近半年的時間里放棄寫作。 然而當橋本回憶伊丹萬作去世前的遺訓時, 他再次振作起來, 開始嘗試通過改編文學著作的方式創作劇本。

伊丹先生在改編過程中所耗費的心力和過程,在他自己《靜臥雜記》中也有提及。 簡單地說, 他認為別把主題搞得晦澀難解這點最為重要。 故事必須能用最精煉而又完整的話語表述。 比如《無法松》就可以濃縮成“一個人力車夫對一個寡婦的奇特戀曲”這樣簡單明了。

——《復眼的影像》

橋本忍發現, 同為大正時代三大文豪, 夏目漱石(《少爺》)和森鷗外(《阿部一族》)都有代表作被改編后搬上大銀幕, 卻唯獨芥川龍之介缺席。 橋本看到在芥川的作品中, 《偷盜》最容易影像化, 《袈裟和盛遠》要改編也不難, 但“這兩者的血色都不夠好。 是淡紅的、生鮮的、常見的血。 而我想要的是紅得發黑的血, 從深處泛著光澤。 但我沒有看到這樣的作品。 ”

“不過, 倒是有一部作品, 不是紅得發黑, 倒是泛著渾濁的黑色。 血色不僅渾黑得微妙, 還散發出一股腥味兒。 ”這就是《竹林中》——橋本忍認為能夠不改實質地進行改編的只有這一篇, 甚至“以這篇為材料, 興許可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日本新電影,

一部不走尋常邏輯的時代劇。 ”于是僅僅花了三天就完成了劇本, 橋本認為既然這是一個發生在兩性之間的故事, 就將之起名為《雌雄》。

從《雌雄》到《羅生門》

伊丹萬作死前曾將橋本忍托付給自己的副導演佐伯清, 通過佐伯清, 橋本忍終于與伊丹曾通過劇本發掘的黑澤明搭上了線。 黑澤明在橋本的諸多劇本中挑選了《雌雄》準備采用。 但《雌雄》劇本的長度不足普通劇本的一半, 因此在橋本的提議下, 二人決定將《羅生門》也加進去。

短篇小說《羅生門》是時年(1915)就讀于東京大學英文專業的芥川龍之介, 以新人之姿步入文學殿堂的首發作品:薄暮時分, 被多年雇主打發走的仆人來到羅生門下, 走投無路之際在“餓死還是做強盜”之間抉擇,

恰巧這時發現一個老太婆正在拔死人頭發準備做假發, 仆人憤怒地追問老太婆為何這么做, 老太婆卻說這死人曾用蛇肉冒充魚肉賣給軍營, 所以拔她幾根頭發也沒什么不妥。 仆人聽罷搶去老太婆的衣襟迅速逃跑……三千余字的短小篇幅就將人心善惡之間的搖擺做了定奪, 冷峻之氣令人生畏。

電影《羅生門》的主體故事其實是來自另一部短篇《竹林中》(也譯作《密林中》、《竹林深處》、《筱竹叢中》等), 改編自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民間故事薈萃《今昔物語集》:一對武士夫婦路過密林, 不巧遇上臭名昭著的大盜多襄丸, 妻子真砂被奸污、武士被殺。 然而當多襄丸終于被緝拿歸案, 眾當事人分別陳述證詞之時, 卻發現每個人的版本都不一樣, 案件也愈發撲朔迷離……按照樵夫、行腳僧、捕快、巫婆、多襄丸、真砂、武士亡靈的順序,《密林中》使用了多段落、多視角的方式將這一故事展開,全文除了自白沒有任何多余的描寫,短小精悍。字數上僅比《羅生門》多出一千余字,卻更有故事性,因此成為電影《羅生門》的主要構成部分。

黑澤明親自修改的劇本,延續了這個“二合一”的建議:路過避雨的一個下人通過樵夫(電影中最終定為賣柴人)的轉述了解了《竹林中》這個故事,隨即化身為《羅生門》中的仆人,搶走了羅生門下棄嬰的衣服。樵夫良心發現,領養了棄嬰——一部彌漫著人性惡之氣味的電影最后卻迎來了一絲溫暖和希望。

1950年,橋本忍的處女作劇本《羅生門》,由黑澤明拍攝成電影。而這第一部作品,即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榮譽——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的威尼斯電影節,1951年授予其最高獎項金獅獎,同時,第23屆奧斯卡也將最佳外語片獎頒給這部電影。

此后,橋本忍和黑澤明合作,編寫了多部聞名于世的電影劇本,比如《生之欲》、《七武士》、《蜘蛛巢城》、《戰國英豪》、《惡漢甜夢》等。

關于《生之欲》

橋本忍在《復眼的影像》一書中,回顧了與其盟友黑澤明的交往和糾葛。其中關于《生之欲》的創作經歷分享給大家。

《生之欲》的劇本起源于黑澤明的一句話:“一個人知道自己只有75天的活頭,他會……”黑澤明找到剛剛出道的編劇橋本忍,讓他跟大名鼎鼎的編劇小國合作,三個人在賓館長包房,一起工作。

三人每天工作7小時,橋本在稿紙上寫,黑澤明第二個看,邊看邊改,或者撕掉,最后遞給小國英雄,小國點頭,才算通過,每天平均通過的劇本有15頁左右。

先設定主題,主題和故事又是不可分的。黑澤明認為,沒法用一句話說清楚主題和故事的作品,不適合拍成電影。

這部電影的主題設定為,一個人因為瀕臨死亡,找到了新生

接下來就是設定人物,首先是其職業,這個職業必須足夠枯燥乏味才行。在設計了舞臺工作人員等職業不果之后,最后想到了公務員。小國負責讓人物立體起來,他詳細描寫了這個人吃烏冬面的情景,人物頓時鮮活。

為了給灰暗的基調增加亮色,里面安排了一個要辭職的活潑的女職員形象。她要找科長渡邊簽字,從而帶給渡邊生之活力。

他應該是相親結的婚,只有一個兒子,跟兒子兒媳住在一起,但是形同陌路。

接下來是設計開場。開場是黑澤明寫的。就是政府各部門踢皮球,主婦遞交請愿信的場景。

為了讓故事不至于平鋪直敘,變成先進事跡報告會,故事在中段讓渡邊死掉,他的事跡,通過同事們在葬禮上的回憶描述出來。最后由公園巡警劃上句號。

整個創作條理清晰、穩步推進。這是理性創作的典范。影片的名字是黑澤明最后取的。

一波三折的《七武士》

在黑澤明和橋本忍合作《生之欲》的時候,黑澤明就透露過下一部想拍攝時代劇,二人商議后定名為《武士的一天》,簡單的概括一下就是非常現實主義,并且事無巨細的拍攝武士怎樣度過一天。具體一點的情節是講述一個武士早上怎樣起床,洗漱,祭拜祖先,吃飯,進城執行任務,結果因為在傍晚犯了一個微不足道的錯誤,晚上就在家剖腹自盡了。

但最終因為搞不清那個時代的人一天是吃兩頓飯還是三頓飯而放棄(橋本忍和助手幾乎查閱了所有的資料、訪談了很多專家,最終無法得出準確結論,不得不放棄創作)。由此可見其創作態度的嚴謹。(這個本子所花的功夫,也沒有白費。所做的這些準備,后來直接催生了另一個更為偉大的電影《七武士》。以及更久以后,橋本忍編劇,由小林正樹導演的《切腹》。)

后來,橋本忍花了15天寫出了另一部完整劇本《日本劍豪列傳》,是描寫七八個劍客的集錦片。劇本送到黑澤府上,他在一旁靜等對方讀完。黑澤明發現這是一部從頭到尾都是高潮的電影,沒有劇本必備的起承轉合。之后在一次談話中制片人提到:“有百姓會雇傭武士……”。這時候,橋本忍和黑澤明眼睛都亮了,找到了“貧困的農民請來七位武士戰勝一幫搶匪”的故事主題。于是,橋本忍執筆,小國英雄負責審核,黑澤明專心寫人物,他們一起把《武士的一天》和《日本劍豪列傳》兩個劇本融入了《七武士》,為了寫前兩個劇本所查閱的資料和做的考證也都派上了用場。

再后來,就創造出這部三小時半的影史經典黑白電影。

“今后的自己,任何東西都能寫。”

這便是五百零四頁的《七武士》帶給我的珍貴禮物。——《復眼的影像》

從一張海報到《切腹》

《切腹》這個故事就是由之前《武士的一天》演變而來的,下面這個視頻是橋本忍談關于《切腹》的創作過程。

橋本忍說: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因為我對切腹很感興趣,想知道他們如何做。切腹是劃開肚皮,豎切或橫切,像這樣切你的肚子,切口清晰,橫切不是說你切這兒然后切那兒,因為腸子會掉出來,橫切是先切,然后這樣轉,繞過來然后向上……這是一種技術。你切下去然后伸長脖子,讓站在你后面的介錯人,給你致命一擊。自此,切腹就被埋在了我的腦中,所以,當我讀到瀧口康彥的故事時,我想這個有關切腹的故事,正是我想要的,我認為他的故事正合適,不過太殘忍了,我不確定該怎么把它拍成電影,這個想法再次被我擱置。


《修女喬安娜》

然后在1961年戛納電影節,我正在看海的時候,轉過身看到一張海報,是波蘭導演卡瓦萊羅維奇的《修女喬安娜》,海報又長又窄,日本當時沒有這樣的海報,我覺得它新鮮有趣,“等一下,“我想”我一直想拍一個有關切腹的故事,如果我做成了切腹的故事,然后在戛納展映……海報會是什么樣子呢?“我再次看海,一個孤獨地坐著的武士,進入我的腦海,”就是這樣,我可以做到,“我想。


《切腹》

橋本忍談《切腹》

天地太悠遠,而人太渺小了。

我們的存在,仿佛都是那么不真實,就如同是小小的螻蛄。

回到東京,哪怕是寫一個字,寫兩個字,我都要寫。就算是只能面對打字機三五分鐘,我也要寫。這是螻蛄的生存方式——蠕動。就因為想著要完成,想著要完美,才沒有辦法著手開始。不用去管能不能完成,寫得是不是完美,怎樣都好。盡力而為就行了。做不到中斷就是了。就算寫著寫著中途死了??如果是一直寫到死,沒有比這個更符合螻蛄的愿望的了。——《復眼的影像》

編輯:佐爾巴

案件也愈發撲朔迷離……按照樵夫、行腳僧、捕快、巫婆、多襄丸、真砂、武士亡靈的順序,《密林中》使用了多段落、多視角的方式將這一故事展開,全文除了自白沒有任何多余的描寫,短小精悍。字數上僅比《羅生門》多出一千余字,卻更有故事性,因此成為電影《羅生門》的主要構成部分。

黑澤明親自修改的劇本,延續了這個“二合一”的建議:路過避雨的一個下人通過樵夫(電影中最終定為賣柴人)的轉述了解了《竹林中》這個故事,隨即化身為《羅生門》中的仆人,搶走了羅生門下棄嬰的衣服。樵夫良心發現,領養了棄嬰——一部彌漫著人性惡之氣味的電影最后卻迎來了一絲溫暖和希望。

1950年,橋本忍的處女作劇本《羅生門》,由黑澤明拍攝成電影。而這第一部作品,即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榮譽——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的威尼斯電影節,1951年授予其最高獎項金獅獎,同時,第23屆奧斯卡也將最佳外語片獎頒給這部電影。

此后,橋本忍和黑澤明合作,編寫了多部聞名于世的電影劇本,比如《生之欲》、《七武士》、《蜘蛛巢城》、《戰國英豪》、《惡漢甜夢》等。

關于《生之欲》

橋本忍在《復眼的影像》一書中,回顧了與其盟友黑澤明的交往和糾葛。其中關于《生之欲》的創作經歷分享給大家。

《生之欲》的劇本起源于黑澤明的一句話:“一個人知道自己只有75天的活頭,他會……”黑澤明找到剛剛出道的編劇橋本忍,讓他跟大名鼎鼎的編劇小國合作,三個人在賓館長包房,一起工作。

三人每天工作7小時,橋本在稿紙上寫,黑澤明第二個看,邊看邊改,或者撕掉,最后遞給小國英雄,小國點頭,才算通過,每天平均通過的劇本有15頁左右。

先設定主題,主題和故事又是不可分的。黑澤明認為,沒法用一句話說清楚主題和故事的作品,不適合拍成電影。

這部電影的主題設定為,一個人因為瀕臨死亡,找到了新生

接下來就是設定人物,首先是其職業,這個職業必須足夠枯燥乏味才行。在設計了舞臺工作人員等職業不果之后,最后想到了公務員。小國負責讓人物立體起來,他詳細描寫了這個人吃烏冬面的情景,人物頓時鮮活。

為了給灰暗的基調增加亮色,里面安排了一個要辭職的活潑的女職員形象。她要找科長渡邊簽字,從而帶給渡邊生之活力。

他應該是相親結的婚,只有一個兒子,跟兒子兒媳住在一起,但是形同陌路。

接下來是設計開場。開場是黑澤明寫的。就是政府各部門踢皮球,主婦遞交請愿信的場景。

為了讓故事不至于平鋪直敘,變成先進事跡報告會,故事在中段讓渡邊死掉,他的事跡,通過同事們在葬禮上的回憶描述出來。最后由公園巡警劃上句號。

整個創作條理清晰、穩步推進。這是理性創作的典范。影片的名字是黑澤明最后取的。

一波三折的《七武士》

在黑澤明和橋本忍合作《生之欲》的時候,黑澤明就透露過下一部想拍攝時代劇,二人商議后定名為《武士的一天》,簡單的概括一下就是非常現實主義,并且事無巨細的拍攝武士怎樣度過一天。具體一點的情節是講述一個武士早上怎樣起床,洗漱,祭拜祖先,吃飯,進城執行任務,結果因為在傍晚犯了一個微不足道的錯誤,晚上就在家剖腹自盡了。

但最終因為搞不清那個時代的人一天是吃兩頓飯還是三頓飯而放棄(橋本忍和助手幾乎查閱了所有的資料、訪談了很多專家,最終無法得出準確結論,不得不放棄創作)。由此可見其創作態度的嚴謹。(這個本子所花的功夫,也沒有白費。所做的這些準備,后來直接催生了另一個更為偉大的電影《七武士》。以及更久以后,橋本忍編劇,由小林正樹導演的《切腹》。)

后來,橋本忍花了15天寫出了另一部完整劇本《日本劍豪列傳》,是描寫七八個劍客的集錦片。劇本送到黑澤府上,他在一旁靜等對方讀完。黑澤明發現這是一部從頭到尾都是高潮的電影,沒有劇本必備的起承轉合。之后在一次談話中制片人提到:“有百姓會雇傭武士……”。這時候,橋本忍和黑澤明眼睛都亮了,找到了“貧困的農民請來七位武士戰勝一幫搶匪”的故事主題。于是,橋本忍執筆,小國英雄負責審核,黑澤明專心寫人物,他們一起把《武士的一天》和《日本劍豪列傳》兩個劇本融入了《七武士》,為了寫前兩個劇本所查閱的資料和做的考證也都派上了用場。

再后來,就創造出這部三小時半的影史經典黑白電影。

“今后的自己,任何東西都能寫。”

這便是五百零四頁的《七武士》帶給我的珍貴禮物。——《復眼的影像》

從一張海報到《切腹》

《切腹》這個故事就是由之前《武士的一天》演變而來的,下面這個視頻是橋本忍談關于《切腹》的創作過程。

橋本忍說: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因為我對切腹很感興趣,想知道他們如何做。切腹是劃開肚皮,豎切或橫切,像這樣切你的肚子,切口清晰,橫切不是說你切這兒然后切那兒,因為腸子會掉出來,橫切是先切,然后這樣轉,繞過來然后向上……這是一種技術。你切下去然后伸長脖子,讓站在你后面的介錯人,給你致命一擊。自此,切腹就被埋在了我的腦中,所以,當我讀到瀧口康彥的故事時,我想這個有關切腹的故事,正是我想要的,我認為他的故事正合適,不過太殘忍了,我不確定該怎么把它拍成電影,這個想法再次被我擱置。


《修女喬安娜》

然后在1961年戛納電影節,我正在看海的時候,轉過身看到一張海報,是波蘭導演卡瓦萊羅維奇的《修女喬安娜》,海報又長又窄,日本當時沒有這樣的海報,我覺得它新鮮有趣,“等一下,“我想”我一直想拍一個有關切腹的故事,如果我做成了切腹的故事,然后在戛納展映……海報會是什么樣子呢?“我再次看海,一個孤獨地坐著的武士,進入我的腦海,”就是這樣,我可以做到,“我想。


《切腹》

橋本忍談《切腹》

天地太悠遠,而人太渺小了。

我們的存在,仿佛都是那么不真實,就如同是小小的螻蛄。

回到東京,哪怕是寫一個字,寫兩個字,我都要寫。就算是只能面對打字機三五分鐘,我也要寫。這是螻蛄的生存方式——蠕動。就因為想著要完成,想著要完美,才沒有辦法著手開始。不用去管能不能完成,寫得是不是完美,怎樣都好。盡力而為就行了。做不到中斷就是了。就算寫著寫著中途死了??如果是一直寫到死,沒有比這個更符合螻蛄的愿望的了。——《復眼的影像》

編輯:佐爾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