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毕业于1978,40年后,170名学子重返母校一起回家

同學會, 一般是同班同學的聚會, 頂多同屆, 不同屆的就罕見了, 那么相差了40年祖孫級的同學會見過嗎?有, 就在遼寧丹東。 這一刻是7月9日早晨6點42分, 背景是丹東十四中的教學樓。 一位1978年的畢業生, 手拿當年的畢業證, 留下了40年后重返母校的紀念。 這一天, 被他稱為40年后回家的日子。

40年前的1978年, 被稱為改革開放元年。 當時的丹東十四中雖然僅僅是一所初中學校, 但一個學年的體量很大, 1978屆畢業生有600多人。 40年前畢業的時候, 他們揣著這種現在看上去年代感很強的畢業證書, 匆匆離校各奔東西, 沒有畢業禮、沒有畢業照。

40年后重返母校。 他們已經當了爺爺奶奶, 最大的62歲, 最小的也57歲了。 7月9日, 170名爺爺奶奶代表1978屆600多名畢業生回家了!

回家了, 他們依然是家里的孩子。 原來的小平房不見了, 原來的2層紅磚小樓不見了, 原來的土質操場也不見了, 但母校還在, 精神家園還在, 只是比原來更新更好了。

離開母校40年, 他是坐著輪椅乘火車從外省回來的:已經很幸運了, 跟那些已經去世的同學比, 我還能回母校看看, 很知足了。 對他來說, 母校熟悉親切卻又陌生:母校沒動地方, 但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完全是一個新的學校, 新好啊, 說明大踏步前進嘛!

對于40年前匆匆離校的學子, 家的大門是敞開著的。 現任校長于鵬說, 新大樓是1990年的時候在舊址上建的,

對于1978年畢業的學生, 這個家是全新的, 但還是那個家——丹東十四中。 于校長說, 一個多月前, 幾個78屆畢業生找到我說想回母校辦一次同學會, 我說太好了, 歡迎回家, 也好好看看咱們的新家。 這不, 今天, 他們就回家了。 我還給他們準備了禮物呢, 升旗儀式結束就送給他們。

于是, 年齡差距最懸殊的一次同學會出現了。 7月9日早晨7點30分, 丹東十四中操場, 爺爺奶奶組成了大班——170名1978屆畢業生代表跟十幾歲的學弟學妹一起參加了升旗儀式。

圖片中的長者今年62歲, 是78屆畢業生中年紀最大的, 給他戴校徽的女孩今年13歲, 完全三代人的距離。 長者說, 40年前匆匆離開母校, 沒怎么反應過來就下了鄉, 沒有畢業照、沒有畢業禮, 甚至沒見過校徽啥樣,

今天, 都齊了。

丹東十四中的校徽就是于校長所說的送給爺爺奶奶級學子的禮物。 1978年被稱為改革開放元年, 當時百廢待興, 規范的教育體系剛剛開始建設。 1978屆畢業生中的一部分人, 甚至離開了校園就投入到上山下鄉的行列中, 40年后能戴上母校的校徽, 彌補了他們40年的缺憾。 (丹東地區最后一次上山下鄉時間是1979年)

祖孫級同學間的互動, 小女孩給爺爺奶奶系絲巾。 小女孩說, 校長告訴我們, 這些爺爺奶奶當初離開學校沒有畢業禮, 下鄉、進廠和待業的, 什么都有, 今天我們就給他們補辦一個畢業禮。

上課的鈴聲響起, 爺爺奶奶學長目送孫子輩的學弟學妹離開操場回教室, 一如看到40年前的自己——40年的距離, 就在這一瞬間被消弭。

接下來, 他們也要走進教室, 在時隔40年后, 再次聆聽班主任老師的諄諄教誨。

75歲的張榮顯老師是78屆六班的班主任, 學生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張老師招牌式的微笑發問, 不溫不火卻很有力量。 雖然教室已經不是當年的教室, 張老師也年逾古稀, 但那熟悉的發問方式并沒有因40年的光陰流逝而有任何改變。

1978屆畢業生, 正好趕上十年動亂結束撥亂反正開始, 他們甚至沒能好好地咀嚼課堂的滋味就告別校園。 40年后, 他們重回母校走進課堂, 心中百味雜陳。

40年后重返母校, 170人只能代表40年前的600多人補拍一張不完整的畢業合照。 他們說, 下一個40年, 這里的人大多是看不到了吧?除非最小57歲的好好活著, 還有可能代表大家再回母校。

這話, 令人不勝唏噓不勝動容。 下一個40年又會怎樣?真心地希望醫學更發達、祝愿這些爺爺奶奶更長壽, 40年后, 他們都能再回家, 一起見證母校又一個40年的滄桑巨變。 (棋簿紫/圖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