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东北“海蜇村”大丰收,一网海蜇数万斤,渔民一年能卖100万

又到遼東海蜇收獲季。 7月8日上午, 雨中的椅圈鎮一海水養殖區, 養殖戶老景從池子里拎起一只海蜇, 為今年的第一次開捕拍照留念。 老景半開玩笑地說:這一網17000斤, 將近8萬元, 不算多, 還有更大的兩網過段時間再撈——這是一個池子的, 還有幾個池子, 總共能賣一百來萬吧。 就不感謝各個TV了, 感謝一下一起干活兒的哥們姐們吧, 跟我吃苦了, 一起分錢!

這是老景要感謝的哥們——拉網“男人幫”。 海蜇捕撈季, 他們每天奔走于各個養殖區, 每天凌晨兩三點開始下網, 早晨六七點鐘開始收網。 理想狀態下, 他們一天會有兩場活兒,

工錢論桶算, 一桶5塊錢, 5個人平分——如果最后上車的海蜇是200桶, 每人能分到200元;如果還能干第二網, 他們一天的收入就是400元。

在三個月的拉網季, 400元差不多是“男人幫”日工錢的最高值, 基本上三個月每個人的平均收入就是3萬元, 一年當中一半收入來自于此。 最后將網收攏的時候, “男人幫”手舞足蹈:我們很快就要拿到今天的第一個200元啦!

這是老景要感謝的姐們, 扒蜇“娘子軍”。 她們一再說:千萬別想多了, 我們是給海蜇扒衣。 8點半到達椅圈鎮養殖區的時候, 她們已經結束了第一波作業120元拿到手。 三個月的海蜇捕撈季, 他們每天凌晨3點從家里包車出發, 大約在凌晨4點到達第一波作業的養殖區, 早餐和午餐就是從家里帶來的黃瓜水果之類。

岸上, 前來拉海蜇的車主已經將200個海蜇桶卸載下來。 車主說, 捕撈上來的海蜇會裝進桶里運到營口的蓋州。 那里的海蜇加工廠會加工生產不同類別的海蜇制品再往外銷售。

網具被收攏后, 海蜇浮在水面色彩斑斕。 當地人稱這種海水養殖池子為蝦圈, 名字來自于1980年代末期的養蝦熱。 那時候老景初中剛畢業, 就跟著父親叔叔等長輩干起了海水養殖, 1萬元本錢是四個家庭湊起來的。 老景說, 1萬元在當時絕對是巨款, 誰想到第一年蝦苗投進去, 沒到秋天蝦苗基本死光, 母親坐在岸上哭得死去活來, 全家人甚至準備賣了房子去黑龍江種地。

老景說, 多虧那時候政策好, 上面知道情況后不但派來技術人員,

還幫助我們辦理了貸款, 鼓勵我們繼續干, 只要人還在, 困難就一定能挺過去。 僅僅過了一年, 老景家的蝦圈就回了本, 周圍的鄰居看到老景家真的掙錢了, 就放開膽子承包, 紛紛在海邊建起了自己的蝦圈。 到1990年代初, 老景和鎮上其他養殖戶就是這樣成了最早富起來的一撥人。

海蜇上岸后要立即捋掉須子并進行分割。 單純養蝦對勞動力需求不大, 但從立體養殖開始, 靠自家人單干就不行了。 老景說, 大約在00年以后, 養蝦趨于穩定甚至飽和, 效益也不像當初那么可觀, 就有了立體養殖, 養殖戶路數基本一樣, 一個蝦圈除了對蝦, 還有海蜇、小人仙(學名縊蟶)等, 也有的養海參、牙鲆魚等。 一年當中, 除了結冰, 其他時間都忙,

大量需要勞動力, 一個養殖戶就這樣帶著十幾家甚至幾十家一起掙錢。

老耿是海水立體養殖十多年的受益者之一。 02年加入拉網隊至今, 老耿每年三個月拉網季收入都穩定在將近4萬元的水準:這基本就是我一年收入的一半, 其他九個月再干點別的補貼兩三萬, 辛苦是肯定的, 但錢準成, 一天一算賬, 不帶討薪的, 老婆也就近打工, 兒子上學娶媳婦, 俺們不但沒拉饑荒, 手里還能有點閑錢, 這就相當不錯了。

拉網人從蝦圈里往岸上撈海蜇。 在遼東沿海, 拉網人的艱辛僅次于漂在海上的船員, 一天十幾個小時連續作業, 吃不好睡不好, 工資沒有船員高, 但也沒什么風險。 拉網人說:一行有一行的苦和難, 都不容易, 不吃苦弄來的錢,

哪個靠譜了?誰都想當老板, 老板就容易?我們幾點來他就得幾點來, 我們走了他才能走, 他是比我們掙得多, 但100萬都是他的?三分之二工錢本錢都是明賬, 他能拿到三分之一就不錯了。

海蜇捕撈就是跨地區聯合掙錢的開始。 正在削海蜇腦的孫師傅來自菩薩廟鎮。 在他看來, 海蜇只要是捕撈上岸, 接下來的各個環節都掙錢, 并且是跨鄉鎮甚至跨省聯合掙錢:就拿這個蝦圈來說吧, 圈主老景是椅圈鎮的、拉網的是北井子鎮的、扒海蜇衣是菩薩廟鎮的, 處理過的海蜇再運到營口加工——這些都是遼寧的, 在現場收海蜇衣煮海蜇衣的是浙江的。 這是不是跨省聯合掙錢?

在海蜇捕撈現場, 收購海蜇衣的老板需要對海蜇衣和海蜇腦立即進行脫水處理。 老板來自浙江溫州,扒海蜇衣的“娘子軍”就受雇于他。老板說,前五六年,經過脫水的海蜇衣在南方能賣1000多元甚至1500元一斤,但這些年到遼東沿海做海蜇衣半成品加工的人越來越多,價格下滑,一萬斤海蜇能出三四十斤脫水海蜇衣,現在這些脫水的半成品海蜇衣只能賣上五六百元一斤。不過,還是掙錢的,只是比原來少了一些。

遼東沿海的海水養殖富了多少人又帶動了多少人?沒有具體的數字,但當地有一個公認的說法:守在海邊,只要勤快點就窮不著。僅老景一個養殖區,一年將近200多人一起賺錢。尤其這些扒海蜇衣的女人,她們一年的收入甚至超出了家里的男人——因為手快活好,在本地非海蜇捕撈季,她們會被福建浙江等地的養殖戶邀請去扒海蜇衣,一年都閑不下來。她們滿滿自豪地說:我們扒出了遼寧扒向了全國!(棋簿紫/圖文)

老板來自浙江溫州,扒海蜇衣的“娘子軍”就受雇于他。老板說,前五六年,經過脫水的海蜇衣在南方能賣1000多元甚至1500元一斤,但這些年到遼東沿海做海蜇衣半成品加工的人越來越多,價格下滑,一萬斤海蜇能出三四十斤脫水海蜇衣,現在這些脫水的半成品海蜇衣只能賣上五六百元一斤。不過,還是掙錢的,只是比原來少了一些。

遼東沿海的海水養殖富了多少人又帶動了多少人?沒有具體的數字,但當地有一個公認的說法:守在海邊,只要勤快點就窮不著。僅老景一個養殖區,一年將近200多人一起賺錢。尤其這些扒海蜇衣的女人,她們一年的收入甚至超出了家里的男人——因為手快活好,在本地非海蜇捕撈季,她們會被福建浙江等地的養殖戶邀請去扒海蜇衣,一年都閑不下來。她們滿滿自豪地說:我們扒出了遼寧扒向了全國!(棋簿紫/圖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