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谁再和你说咖啡致癌,用这句话打他脸:“你能24小时喝3万杯?”

過去幾年, 咖啡是否致癌這個話題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 近幾個月, 這樣的爭議又因為一件事被推上風口浪尖。 今年4月份, 加利福尼亞州法院下達判決:全州的咖啡銷售者都需要在售出咖啡的標籤上貼一份警告, 讓消費者知道他們買到的咖啡裡含有一種“可能致癌的物質”。

一時間, 國內各大自媒體蜂擁而上, 什麼“星巴克最大醜聞曝光”、“喝了這麼多年咖啡, 你知道這種致癌物嗎?”的標題滿天飛舞, 以至於小編在端起手邊的咖啡杯的時候, 總會想:這一口下去, 我是不是就“西特了”。

然而一周前, 這件事又有了新的進展,

加州環境衛生安全處提出建議:撤銷咖啡產品標注致癌風險的法規。 因為“根據國際癌症研究學會的研究顯示, 烘焙和沖、煮咖啡過程中, 並不會產生存在重大致癌風險的物質。 ”

這種物質名叫丙烯醯胺, 產生於咖啡豆烘焙的過程中。 這種物質確實存在致癌的風險, 尤其動物在大量接觸它的時候會致癌。 然而在人類世界裡, 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物質, 因為只要一種食物裡有澱粉和氨基酸, 在經過高溫烹飪的時候就會產生丙烯醯胺。

這種物質讓通過油炸、烘焙等方式製作的食物都背上了“致癌”的嫌疑, 薯片、薯條、麵包、燒烤, 甚至連一些嬰兒食品裡都存在這種“可能致癌”的物質。 然而國際癌症研究學會的調查報告裡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任何一種癌症類型風險的增加,

可以被證明和人類涉入丙烯醯胺明確相關。 ”

那麼是不是丙烯醯胺對身體就完全無害呢?也不是, 在世界衛生組織對丙烯醯胺毒理學的研究報告中顯示, 人類每一公斤體重攝入0.5毫克丙烯醯胺, 就會導致神經病變。 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理論上說, 如果你是一個70公斤重的成年男性, 就得在24小時內喝下至少3萬杯濃縮咖啡, 才會產生神經毒性。

當然, 也不是說一個人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人, 我們首先需要擔心的不是咖啡是否致癌, 而是是否應該先送他去精神病醫院。

其實這麼多年在食品安全領域, 充斥著大量脫離劑量談療效的流氓邏輯,

“咖啡致癌”不是第一例, 也不會是最後一例, 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 瞭解這些知識當然是必要的, 至於過度解讀, 那就大可不必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