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晚清上色彩照:乱世中的逃荒儿童衣不蔽体

圖一: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 是來自於晚清時期的老照片。 通過這一組照片, 我們可以來看看刻畫在影像中的這段艱難歲月。 這一組老照片都是經過後期上色而形成了如今的樣子, 進而呈現出了原始老照片中沒有色彩。 這張照片拍攝的是晚清江浙地區的一座水鄉小鎮, 水道上停滿了漁船, 可以看出該小鎮的居民是以捕魚為生。

圖二:晚清時期一棟建於河畔的小屋, 小屋底部為中空的支柱, 這種建築房子的方式起源非常早, 可追溯至原始部落時期, 最初這種四支架的房子底部用木制圍欄圍起來後,

可用來飼養野獸或者家禽, 後在唐朝時期使用頻繁, 如今在日本還可以見到這種建築體。

圖三:晚清時期的頤和園大理石船房, 這艘大理石船建於頤和園內昆明湖畔, 據說, 慈禧太后當時為了給這艘船翻新, 不惜動用北洋軍隊的軍餉, 但這個事情並未證實, 但慈禧太后特別喜歡這艘大理石船是肯定的, 因為在慈禧太后所留下的300多張照片中, 其中有好幾張都是在這艘船上拍攝的。

圖四:晚清時期的逃難者, 由於晚清受到外國列強的入侵, 底層百姓的生活變得極為艱苦, 而每到天災年, 朝廷無力救災, 求活路的平民百姓只得帶上家當, 選擇逃荒。

圖五:晚清時期居住在郊外的貧苦百姓, 當時百姓的房屋一般都會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

門前的河溝, 既可以洗衣服又可以洗瓜果。

圖六:晚清時期失去家園的難民兒童, 在那個隨時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 衣不蔽體, 風吹日曬也就是尋常之事了, 從他們一出生, 便要面臨一個充滿著艱苦的時代, 易代之時的可憐, 並非生活在安定和平時代的我們可以理解的, 所以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現在安定和平的生活。

圖七:晚清時期的宮女, 易代之時, 皇權坍塌, 宮女這一職業也隨著歷史的進程而消失, 據史記載, 晚清最後的末帝溥儀, 在自己被趕下皇位之前, 就提前遣散了大部分的宮女和太監, 這也象徵著奴僕時代的終結。

圖八:晚清時期的教會學堂, 隨著教會學堂的展開,

北洋時代中後期新式學堂慢慢建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