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非遺體驗游成時尚:200元燒皇家料器,每月接待上百人

在老北京有一門家喻戶曉的傳統手工藝——“料器”, 所謂料器就是用有顏色玻璃料燒制而成的各色工藝品, 在明清時期料器曾只能供皇家御用, 民間不得使用, 一直到今天還具有一定收藏價值, 但如今會這門技藝在北京僅有3人, 願意學的人寥寥無幾。

她叫邢蘭香, 北京料器代表性傳承人, 如今在北京會料器這門技藝的就是她和她兩個兒子, 邢蘭香從1962年開始進入北京料器廠學習料器製作, 至今已有56年。 7、80年代是北京料器最輝煌時期, 大量料器出口到國外, 為國家創造了不少外匯, 但在90年代因為市場競爭和自身設計問題,

北京料器廠倒閉。 盛極一時的料器就此開始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邢蘭香在料器廠時是技術骨幹, 料器廠倒閉後, 她就被一家外資企業高薪聘請去當技術顧問, 後來國家開始重視民間手工藝的復興, 把倒閉的料器廠建成了北京傳統手工藝聚集地——百工坊, 並邀請了邢蘭香入駐開店, 邢蘭香接到邀請後, 毫不猶豫地辭掉外企工作, 在百工坊開起了“料器邢”工作室。 沒過多久, 北京料器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邢蘭香成為了唯一傳承人。

料器的製作相比其他工藝非常考驗手藝人的手上功夫, 在製作時沒有底胎, 沒有圖稿, 更沒有模具, 僅靠手藝人一把鑷子和剪刀把燒融的料棍做成各種造型,

而且製作時必須一氣呵成, 不能有任何停頓, 否則就前功盡棄成廢品了。 因此料器被稱為“火中雕塑”。

邢蘭香說料器是一門手上活兒, 如果幾天不做, 就會生疏, 一切又要從頭開始學。 因此北京料器廠倒閉後, 很多料器師傅改行去了其他行業, 等再想做時, 已經做不了了。 還好她一直都在這行, 從未離開過這門手藝。

但因為這門手藝受原材料和工藝的限制, 無法量產且研發難度大, 也不能像工業製品那樣花樣多價格便宜, 因此市場越來越小, 邢蘭香原先帶的徒弟也一個個改行, 如今只有她兩個兒子願意學這門手藝, 他們一家也成為了北京唯一會料器的手藝人。

邢蘭香的兒子劉宇現在每天都守在店裡做活,

他也在不斷鑽研開發新的料器品種, 並嘗試推廣料器, 他在網上招募年輕人來體驗料器製作, 體驗一次收費200元左右, 每個月都有近百人來體驗。

圖中的年輕小夥子看到招募貼後, 來到這裡和劉宇學習料器的製作, 他說年輕人不是不喜歡這門手藝, 是因為這些傳統工藝被宣傳得太少, 很多人不知道, 即使知道也不知道找誰去學, 他就是偶然在網上看到劉老師的招募貼才有機會來體驗的。

料器作為一門有200多年歷史的傳統工藝, 如今的發展舉步維艱, 邢蘭香說她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這門技藝能傳承下去, 有更多的年輕人來學這門技藝。 圖為邢蘭香製作的料器小動物。 (更多手藝人故事, 請關注公眾號:侶行記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