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他堅持用文字、照片、視頻記錄孫女成長中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人們常說“隔輩親, 格外親”, 這句話在陳宜森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孫女出生後, 他堅持用文字、照片、視頻記錄孫女成長中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7年間, 陳宜森寫下近80萬字的網路日記, 拍攝6000餘幅(條)照片和視頻, 讓孫女的可愛畫面及時定格。 現在, 這些日記和照片已被他按照時間段製作成了數本精美相冊。 陳宜森打算將相冊作為“愛心記憶”, 呈現在孫女的18歲“成人禮”上。

第一篇日記

2012年9月28日, 這個日子深深印在了陳宜森的腦海中。 “就是在這一天, 我給孫女格格寫了第一篇日記, 之後從未間斷。 ”陳宜森回憶說,

那日, 秋雨過後, 天氣微涼, 格格穿著一身紅色的絨裝, 張揚著小手要到外面玩耍。

陳宜森告訴記者, 孫女出生于2011年12月31日, 為其取名格格, 就是想讓家人對待公主一樣珍愛她, 呵護她。 “有了格格之後, 我時常回想起兒子小時候的成長故事, 也是很精彩, 但是, 現在只能在一些零碎的記憶中來尋找, 非常遺憾。 ”

當時, 看著格格晃晃悠悠地邁出好幾步, 陳宜森沉浸在幸福與喜悅之中。 作為爺爺, 他的心中突然萌生了一種創意:真實記錄孫女成長的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精彩瞬間, 讓她成年後可以翻查自己的成長歷程, 同時也定格和分享家人擁有格格的幸福。

已是天命之年, 陳宜森已經不像兒子小時候那樣為前途所累、為生活所役,

能以平和的心態和心情去看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點滴。 而且, 他一直從事文字工作, 決定用文字記錄、描述孫女的成長軌跡。

除了不想留下遺憾, 陳宜森還覺得格格和很多孩子一樣, 本身就是一個可愛的孩子, 有太多的地方值得記錄下來。 “她聰慧、調皮、搞笑、機敏, 還喜歡唱歌、跳舞, 如果用愛的眼光去欣賞和觀察, 一個小小的孩子, 就是一個豐富的世界, 就會成為人間最美的風景。 ”陳宜森說, 在每天與格格共處的時光中, 他對她的情態默記於心, 不失時機地“記錄在案”, 讓這些可愛的畫面在手機或電腦上及時“定格”。

80萬字

萬事開頭難。 剛開始, 陳宜森一到晚上給孫女寫日記時, 腦袋往往一片空白。 今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得苦思良久才能記起一些片段。

為了保存鮮活記憶, 陳宜森開始在口袋裡裝一個小本子和一支筆, 隨時記錄孫女的情態關鍵字。 後來感覺這樣不是很方便, 他就“發明”了以手機短信形式隨時記錄的方式。

2017年3月4日, 陳宜森的小孫女陽陽出生。 為全方位展現陽陽的可愛, 陳宜森從陽陽兩個多月開始就記錄她的成長日誌。 “與格格的日記相同, 主要是為了記錄陽陽成長的情態、動作及性格趨向, 全面展現她們的性格形成過程。 ”

“我把兩位孫女視為掌上明珠, 她們旺盛充沛的精氣神深深地感染著我, 讓我知道, 這是我們生命的延續, 是我們的希望。 ”陳宜森自豪地說, 格格長大了會成為才藝家, 而陽陽會成為高級管理人員。

陳宜森主要是通過網路日誌的形式來記錄孫女的成長。

每天早晨六點起床, 做完家務後打開電腦, 編輯孫女昨天發生的故事, 然後找到日記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擬出標題, 發表在QQ空間裡。 每一篇都有故事, 每一篇都是一個獨立的單元。 “發表前, 我總是再三修改, 以使其儘量完善。 其實, 我的目的很簡單, 就是想讓大家分享我的快樂和幸福。 ”

沒有圖片的文字, 不能引發共鳴。 陳宜森除了寫日記, 還特意購買了容量超大的手機, 來拍攝孩子們的可愛畫面。

現在, 格格已經知道爺爺陳宜森在為她寫日記的事情。 有時候, 她會高興地問爺爺“今天又給我寫了什麼”。 陳宜森告訴記者, “每到此時, 孫女的表情中就會出現為有我這樣的爺爺而自豪, 同時也為她的可愛而自得。

每天為孫女寫日記, 已經形成了習慣, 如果沒有及時記錄, 陳宜森就好像失去了什麼一樣。 所以, 即使當天工作很忙很累, 他也會在休息時間促使自己儘快完成。

就這樣,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7年間, 陳宜森已經寫下了80萬字的日記, 幾乎每天都要更新數百字的內容。 拍攝照片和視頻6000餘幅(條), 已經裝滿了電腦的硬碟。

5本相冊

每年年底, 陳宜森都會重新編輯整理當年的成長日記, 在篇頭或篇尾再寫一段“總結類”的文字, 抒發對孫女的成長感悟。 同時, 他把平時拍攝的照片選出若干精彩的, 或穿插于文章中, 或在日記的一個時間節點處插入十幾張, 基本和孫女成長的時段相吻合。

經過加工, 一部相對完整的每年《我們的格格》整理完畢。 在陳宜森看來,每每翻讀自己寫的格格日記,那種溫馨就會慢慢襲來,給人一種成就感。可惜的是,日記體電子相冊只有在使用電腦或手機時才能看到。

為達到一定的“收藏價值”,陳宜森找到在上海工作的侄女。“她在上海一家廣告公司負責圖文設計,我把自己製作的日記體相冊電子版發給她,讓她對相冊進行創意設計。”陳宜森說第一次看到《我們的格格2012》成品時,直接被“驚呆了”,太精美了。

每年元旦後,陳宜森都會將給格格寫的當年日記和圖片發給侄女,現在已經製作完成了《我們的格格2012》、《我們的格格2013》、《我們的格格2014》、《我們的格格2015》、《我們的格格2016》五本精美日記體相冊。《我們的格格2017》早已編輯完成,正在製作中。陳宜森說,這些日記體相冊每年出一本,僅作收藏。目前還沒有出版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話,會結集出版。

歲月流逝,暮老垂垂,看著格格和陽陽一天一天地成長,陳宜森心中有一個目標,就是記錄孫女們的成長要到她們18歲生日的那天再“退休”。“ 到時候,一摞由十幾本日記體相冊組成的‘愛心記憶’將呈現在她們的‘成年禮’上。”

陳宜森相信,堅持,就會夢想成真。

在陳宜森看來,每每翻讀自己寫的格格日記,那種溫馨就會慢慢襲來,給人一種成就感。可惜的是,日記體電子相冊只有在使用電腦或手機時才能看到。

為達到一定的“收藏價值”,陳宜森找到在上海工作的侄女。“她在上海一家廣告公司負責圖文設計,我把自己製作的日記體相冊電子版發給她,讓她對相冊進行創意設計。”陳宜森說第一次看到《我們的格格2012》成品時,直接被“驚呆了”,太精美了。

每年元旦後,陳宜森都會將給格格寫的當年日記和圖片發給侄女,現在已經製作完成了《我們的格格2012》、《我們的格格2013》、《我們的格格2014》、《我們的格格2015》、《我們的格格2016》五本精美日記體相冊。《我們的格格2017》早已編輯完成,正在製作中。陳宜森說,這些日記體相冊每年出一本,僅作收藏。目前還沒有出版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話,會結集出版。

歲月流逝,暮老垂垂,看著格格和陽陽一天一天地成長,陳宜森心中有一個目標,就是記錄孫女們的成長要到她們18歲生日的那天再“退休”。“ 到時候,一摞由十幾本日記體相冊組成的‘愛心記憶’將呈現在她們的‘成年禮’上。”

陳宜森相信,堅持,就會夢想成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