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開化鄉村餐館,悄悄地佔領了半個杭州城

生活在杭州的市民, 在街邊拐角處, 與來自開化的餐館不期而遇, 已經是家常事了。 這些餐館, 有一些共同特點, 就是他們都散發著濃濃的鄉村氣息, 以及強烈的地理訴求, 他們都來自浙江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

已經無法考證, 究竟是哪一家最先落腳成為杭漂了, 但成規模建制在杭州紮根的, 應該是近十年以來的事。

最早的時候, 在一些城郊結合部或城中村, 零星看到打著錢江源或開化招牌的飯店, 這些早期的拓荒者, 多半是夫妻店, 不大的店面, 能容下五張桌子就算不錯了。

每逢夏天, 與一幫朋友們一起,

打著赤膊, 對吹著啤酒瓶, 吮著開化鄉村特有的紫蘇炒青螄, 那辣乎乎的味道, 真乃快意人生也。

發展到現在, 這些佔領了杭州各個角落的開化餐館, 已經蔚然成風。 百步之內必有芳草, 千步之內必有開化餐館。

不僅如此, 他們似乎也在響應黨中央的號召, 走上了“轉型升級”的道路, 現在你已經不大容易在城中村看到他們的“老破小”的身影了。 當然, 城中村在杭州也逐步成為了歷史。

他們熱衷在各種高檔綜合體裡亮相, 與豪華的MALL和寫字樓為伴, 在白領人群密集的地方安營紮寨。 從商戰的角度, 這應該也算是“農村包圍城市”的商業典範。

雖然沒有一個統一指揮, 但是, 於無聲處, 他們完成了華麗轉身。

NO.1|壹

300家以上, 這是徵詢了杭州業內多位人士之後,

初步估算出來的數字。

我們一起來簡單地算一下經濟賬。

300家, 包括老闆和老闆娘在內, 平均每家15名員工, 那麼就提供了4500人的就業崗位。

平均每家餐館15張桌子60個座位, 每天200人次的客流量, 就是3倍的翻台率, 那麼總共為杭州這個城市提供了6萬人次的餐飲服務。

杭州接近1000萬常住人口, 外加幾百萬的流動人口, 看起來6萬這樣的數字還不夠非常震撼, 但這是一個來自小縣城提供的餐飲服務, 從另一個角度說明, 開化鄉村餐館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目前還正在長身體階段。

這些餐館, 他們每天消耗的各類食材, 其中有70%左右來自于開化各個鄉鎮和村子的採集。 假定平均每家每天須採購食材1000-2000元, 那麼所有餐館加起來,

就為家鄉貢獻30-60萬的穩定收入。 這對於一個並不算富裕的開化縣來說, 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收入來源了。

NO.2|貳

杭州本土的“杭幫菜”, 以清淡平和為主要特點, 略帶甜味, 和同是江南的上海和江蘇南部又有很大區別。 杭幫菜“搶味”的元素不多, 這一特點使它容易吸收南北各地菜肴的精華, 所以現在的杭幫菜更像是 “萬能菜”, 容易博得南北食客的喜愛。

實際上, 現在杭州城的菜系, 已經非常多元化了, 川菜、湘菜、徽菜、粵菜、陝菜、東北菜, 甚至日韓料理, 七省八系, 不一而足。 這麼多菜系在一個城市裡共生共榮, 從側面說明了杭州是一個包容性和開放性的國際大都市。

來自錢江源的開化菜, 雖然稱不上獨立的菜系, 但在杭州也算得上一股新生力量,

一名後起之秀。

開化地處浙江省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 浙贛皖三省交界處, 整體地形以山區為主, 在歷史上, 這個縣又吸收了周邊各省的移民, 比如淳安在50年代因為建造新安江水庫, 就吸收了大量移民, 還有安徽、江西和福建的移民, 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 這就決定了即使在一個小縣城裡, 他的菜肴也是相當豐富的。

整體上, 開化餐館的菜肴, 有兩大特點:一是用綠色食品作原料, 呈現生態特點;二是烹飪法兼收杭幫菜系的色鮮與徽派菜系的味重兩個特色。

開化縣的居民口味偏重, 且無辣不成菜。 無論是葷菜還是素菜, 甚至是一碗鮮湯, 你也能看到紅紅的辣椒粉飄浮在上面。

現在, 這300餘家餐館把開化的風味帶到了杭州。

當你走進這些開化餐館時, 服務員遞上來的功能表上, 就能發現“滿滿地辣味”。 這些餐館所展示的功能表上, 一般會標明“微辣、中辣、重辣”。

仔細品嘗, 開化餐館的這種辣, 不同於湘菜的香辣, 更不同於川菜的麻辣。 用什麼語言來形容呢?我認為這種辣, 體現了大山的厚重和淳樸的民風, 是開門見山的辣, 記憶猶新的辣。

要是初來乍到, 之前對辣椒從沒有涉獵過, 那麼即使你點了一盤“微辣”菜, 也是夠你“吸溜”半天的。

杭州市民能夠逐步接受辣味, 我認為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經過總結發現, 但凡在平原生活的人們, 飲食習慣基本上是以清淡平和為主, 而在山區丘陵地帶, 比如四川、湖南、湖北、貴州、雲南, 則會偏愛辛辣和重口味。

杭州市區的地形,恰是從西部山區向杭嘉湖平原過渡的地帶。位於杭州西部的山區郊縣,如桐廬、建德、淳安,飲食方面是無辣不成菜的,到了杭嘉湖平原,就以清淡為主了。一個地區,卻是完全兩個方向。

近些年來,杭州市民的口味也越來越多元化,似乎“淡妝濃抹總相宜”。

清淡,我所愛也,辛辣,亦我所愛也。清淡和辛辣不可兼得?那就各點幾樣吧。也許有一天,一池西湖水,半是辣椒味,你也不要覺得太驚訝(我好象看到環保部門要找上門了)。

這樣的比喻有些誇張了,但至少杭州市民的口味越來越重,卻是不爭的事實。

杭州市民的味蕾變遷,一定有開化餐館的一份“功勞”。

當然,開化餐館“移民”到杭州後,也作了很多改良,借鑒了其他菜系的優良作法,和而不同,兼收並蓄,更上一層樓。比如前面提到的辣味分級,也是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

現在的開化菜,用料上乘,製作講究精細化,品種繁多,口味力求多變;色澤鮮豔油重,體現實惠;在燒制上以炒、燉、煨、蒸、臘等諸法見長。

畢竟環境不一樣了,面對的客戶群體不一樣了。如果總是老方一貼,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NO.3|三

贏在食材

為什麼開化餐館能夠在杭州形成氣候?很簡單,就是食材。食材是開化餐館能夠在杭州立足的核心競爭力。

開化,浙江省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浙贛皖三省交界處,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80.5%,地表水質為一類水,無工業污染,空氣品質常年為優,生態優勢非常明顯。

這裡的山是青的,水是甜的,空氣是清新的。

開化也是浙江省唯二不考核GDP指標的縣域(另一個是淳安千島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老天爺是公平的,當一扇窗戶被關上時,又悄悄地開啟了另一扇窗戶。

大到一條魚,一塊肉,一隻雞鴨,小到一塊豆腐,一顆青菜,一隻辣椒,一瓶醬,均每天從開化通過物流配送。他們是天然食材的搬運工。

民間為開化菜肴評出了十大特色名菜:即何田清水魚、開化青螄、蘇莊飲粉、古田山乾菜、馬金豆腐乾、金溪石斑魚、錢江源土雞煲、十八洞臘肉、農家生抄肉、南華山菌煲。

仔細分析之後,發現這裡的菜肴均離不開生態二字。可以說,原生態,貫穿了開化菜的全部線索。

以開化青螄為例,這盤菜曾於2014年5月2日登陸《舌尖上的中國2》。

青螄即清水螺螄,和一般螺螄不同,生長於清澈的溪澗,鮮中略帶一絲微苦,是清補之佳品。墨綠色色細長的外殼,從外觀上就能從螺螄中分辨出來。

除了長相不同以外,對水質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青螄的生長對水溫、水質以及周圍的環境要求極高,比較嬌氣:活水、不宜太深、且不能有污染。生長水域越好,青螄的個頭越大,腸子越綠,味道也更好些。

但是,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開化青螄身價立刻倍增。在節目播出之前,市場上5元/斤隨意買,但之後,青螄成了香餑餑,30元/斤還只能買到迷你型的。這樣的價格漲幅,估計杭州的房價也不過如此吧。

開化汽糕是另一盤到杭州餐館必點的菜。

這種看起來像土披薩的食物,是開化的另一個招牌。嚴格來講,它是開化居民早餐時的標配。

相傳在90年代時,就有師傅想把它引到杭州來。他信心滿滿在杭州擺開架勢,施展自己的手藝,結果發現這個汽糕做不起來,請另一個師傅來,還是同樣的結果。起先懷疑可能是水的緣故,但從開化運水過來,還是老樣子。個中緣由,到現在還沒有解開。

汽糕就是這麼嬌情,這麼戀家,離開了家鄉,它就撒起嬌來。

這讓我想起了貴州茅臺。茅臺酒離開了赤水河,離開了茅臺鎮,就不是我們心目中的茅臺。桔生准南則為桔,桔生准北則為枳,異曲同工之妙也。

所以,我們在杭州吃到的汽糕,都不是在杭州當地做的,而是在開化做好之後,通過物流驅車300多公里迅速運到杭州來的。

在開化的名菜中,冠首之菜當屬何田清水魚。何田地處邑內北鄉,是錢江源中之源。由於生態環境好,水資源豐富。何田自古以來,便有門前屋後,挖坑築塘,養殖清水魚的習俗。當地老百姓有句待客的口頭禪:山塢裡,沒好菜,抓條活魚把客待。這句話既道出了何田人熱情好客的民風,也展現了何田家家戶戶養清水魚的特殊風情。

何田清水魚,因常年養於清水塘,魚身黑黢,魚目發光。烹飪時,取活魚現殺,切成魚塊(亦有全魚燒制的),下鍋時油不宜多,且以清水燉煮,待魚湯呈奶白色,粘稠狀,附上常用的佐料即可。該魚湯鮮肉嫩,令人唇粘齒甜,回味無比。

除此之外,金溪石斑魚、馬金豆腐乾、蘇莊炊粉以及錢江源土雞、農家生炒肉等也很有特色。

馬金豆腐乾,取農家土制豆腐乾,佐以酸菜青椒爆炒,香軟爽口,很有嚼頭;

蘇莊炊粉,相傳該菜源于朱元璋屯兵蘇莊,一農戶為招待朱公,殺狗開葷,因擔心狗肉上桌不雅,故外裹糯米粉而炊之,不想其香無比,其味絕妙。朱元璋吃後大為讚賞,於是蘇莊炊粉盛行。以炊肉為主,兼炊蔬菜,如南瓜炊粉、蠶豆炊粉、萵苣炊粉等,甚至連帶魚也都炊粉,後來簡直是無菜不炊了;

至於農家生炒肉,開化人亦稱“強盜炒”,是強盜搶豬,殺倒即炒之意。該肉下鍋先爆油,待肉質酥黃,施少許冷水燜之,再佐以青(紅)椒片、大蒜子或蒜苗即可。此肉香甜酥嫩,又不油膩,備受客人稱道。

NO.4|肆

來開化餐館吃飯的,開化及衢州的老鄉自然是常客。在他鄉,能輕易品嘗到來自家鄉的飯菜,不僅是因為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更有滿滿的情懷。

當然,來這些餐館消費的,主要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食客。定位平民化,受眾廣泛性,尤其是鎖定了重口味,偏辣菜的消費群體。

說起消費,就必須聊一聊杭州市民對餐飲的態度。其實,杭州市民對餐飲消費有多挑剔,有多難伺候?!

這個城市非常宜居,經濟發達,消費水準高,自然人們也非常注重生活品質。杭州消費者初接受容易,但產生認同難、熟悉乃至忠誠更難。雖然當時踏足的時候本地消費者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當“杭兒風”吹過之後,飽和度已經顯現了。尤其是 90 後開始的消費者,沒有舌頭忠誠度。

在消費升級熱潮下,近年來,綜合體餐飲生意頗為火爆,但卻基本是連鎖社會餐飲的天下,像有特色又好吃的土菜館,想分一杯羹卻極不容易。有很多品牌堅持了幾年後,對杭州餐飲市場感到灰心。

實事求是地說,作為外來物種,開化餐館與杭州本土的餐飲品牌,比如樓外樓,新白鹿、綠茶、知外觀等,仍然有很大的距離。他們通過差異化競爭在杭州市場紮根下來並形成氣候,已經非常不容易。

這些根生錢江源,綻放錢江潮的開化餐館,以其大山的渾厚,樸實的民風,吃苦耐勞的品質,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堅定信念,深深地融入了杭州這片熱土。

從另一個角度看,開化菜也必須走出大山,擁抱外面的大世界,才有更光明的前景。否則,青螄味道再鮮美,在殼裡做道場的潛力畢竟有限。

特別感謝古竹餐廳、原味鄉村和季憶豐禾餐廳的支持,讓我能夠順利完成本文的創作。

則會偏愛辛辣和重口味。

杭州市區的地形,恰是從西部山區向杭嘉湖平原過渡的地帶。位於杭州西部的山區郊縣,如桐廬、建德、淳安,飲食方面是無辣不成菜的,到了杭嘉湖平原,就以清淡為主了。一個地區,卻是完全兩個方向。

近些年來,杭州市民的口味也越來越多元化,似乎“淡妝濃抹總相宜”。

清淡,我所愛也,辛辣,亦我所愛也。清淡和辛辣不可兼得?那就各點幾樣吧。也許有一天,一池西湖水,半是辣椒味,你也不要覺得太驚訝(我好象看到環保部門要找上門了)。

這樣的比喻有些誇張了,但至少杭州市民的口味越來越重,卻是不爭的事實。

杭州市民的味蕾變遷,一定有開化餐館的一份“功勞”。

當然,開化餐館“移民”到杭州後,也作了很多改良,借鑒了其他菜系的優良作法,和而不同,兼收並蓄,更上一層樓。比如前面提到的辣味分級,也是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

現在的開化菜,用料上乘,製作講究精細化,品種繁多,口味力求多變;色澤鮮豔油重,體現實惠;在燒制上以炒、燉、煨、蒸、臘等諸法見長。

畢竟環境不一樣了,面對的客戶群體不一樣了。如果總是老方一貼,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NO.3|三

贏在食材

為什麼開化餐館能夠在杭州形成氣候?很簡單,就是食材。食材是開化餐館能夠在杭州立足的核心競爭力。

開化,浙江省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浙贛皖三省交界處,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80.5%,地表水質為一類水,無工業污染,空氣品質常年為優,生態優勢非常明顯。

這裡的山是青的,水是甜的,空氣是清新的。

開化也是浙江省唯二不考核GDP指標的縣域(另一個是淳安千島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老天爺是公平的,當一扇窗戶被關上時,又悄悄地開啟了另一扇窗戶。

大到一條魚,一塊肉,一隻雞鴨,小到一塊豆腐,一顆青菜,一隻辣椒,一瓶醬,均每天從開化通過物流配送。他們是天然食材的搬運工。

民間為開化菜肴評出了十大特色名菜:即何田清水魚、開化青螄、蘇莊飲粉、古田山乾菜、馬金豆腐乾、金溪石斑魚、錢江源土雞煲、十八洞臘肉、農家生抄肉、南華山菌煲。

仔細分析之後,發現這裡的菜肴均離不開生態二字。可以說,原生態,貫穿了開化菜的全部線索。

以開化青螄為例,這盤菜曾於2014年5月2日登陸《舌尖上的中國2》。

青螄即清水螺螄,和一般螺螄不同,生長於清澈的溪澗,鮮中略帶一絲微苦,是清補之佳品。墨綠色色細長的外殼,從外觀上就能從螺螄中分辨出來。

除了長相不同以外,對水質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青螄的生長對水溫、水質以及周圍的環境要求極高,比較嬌氣:活水、不宜太深、且不能有污染。生長水域越好,青螄的個頭越大,腸子越綠,味道也更好些。

但是,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開化青螄身價立刻倍增。在節目播出之前,市場上5元/斤隨意買,但之後,青螄成了香餑餑,30元/斤還只能買到迷你型的。這樣的價格漲幅,估計杭州的房價也不過如此吧。

開化汽糕是另一盤到杭州餐館必點的菜。

這種看起來像土披薩的食物,是開化的另一個招牌。嚴格來講,它是開化居民早餐時的標配。

相傳在90年代時,就有師傅想把它引到杭州來。他信心滿滿在杭州擺開架勢,施展自己的手藝,結果發現這個汽糕做不起來,請另一個師傅來,還是同樣的結果。起先懷疑可能是水的緣故,但從開化運水過來,還是老樣子。個中緣由,到現在還沒有解開。

汽糕就是這麼嬌情,這麼戀家,離開了家鄉,它就撒起嬌來。

這讓我想起了貴州茅臺。茅臺酒離開了赤水河,離開了茅臺鎮,就不是我們心目中的茅臺。桔生准南則為桔,桔生准北則為枳,異曲同工之妙也。

所以,我們在杭州吃到的汽糕,都不是在杭州當地做的,而是在開化做好之後,通過物流驅車300多公里迅速運到杭州來的。

在開化的名菜中,冠首之菜當屬何田清水魚。何田地處邑內北鄉,是錢江源中之源。由於生態環境好,水資源豐富。何田自古以來,便有門前屋後,挖坑築塘,養殖清水魚的習俗。當地老百姓有句待客的口頭禪:山塢裡,沒好菜,抓條活魚把客待。這句話既道出了何田人熱情好客的民風,也展現了何田家家戶戶養清水魚的特殊風情。

何田清水魚,因常年養於清水塘,魚身黑黢,魚目發光。烹飪時,取活魚現殺,切成魚塊(亦有全魚燒制的),下鍋時油不宜多,且以清水燉煮,待魚湯呈奶白色,粘稠狀,附上常用的佐料即可。該魚湯鮮肉嫩,令人唇粘齒甜,回味無比。

除此之外,金溪石斑魚、馬金豆腐乾、蘇莊炊粉以及錢江源土雞、農家生炒肉等也很有特色。

馬金豆腐乾,取農家土制豆腐乾,佐以酸菜青椒爆炒,香軟爽口,很有嚼頭;

蘇莊炊粉,相傳該菜源于朱元璋屯兵蘇莊,一農戶為招待朱公,殺狗開葷,因擔心狗肉上桌不雅,故外裹糯米粉而炊之,不想其香無比,其味絕妙。朱元璋吃後大為讚賞,於是蘇莊炊粉盛行。以炊肉為主,兼炊蔬菜,如南瓜炊粉、蠶豆炊粉、萵苣炊粉等,甚至連帶魚也都炊粉,後來簡直是無菜不炊了;

至於農家生炒肉,開化人亦稱“強盜炒”,是強盜搶豬,殺倒即炒之意。該肉下鍋先爆油,待肉質酥黃,施少許冷水燜之,再佐以青(紅)椒片、大蒜子或蒜苗即可。此肉香甜酥嫩,又不油膩,備受客人稱道。

NO.4|肆

來開化餐館吃飯的,開化及衢州的老鄉自然是常客。在他鄉,能輕易品嘗到來自家鄉的飯菜,不僅是因為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更有滿滿的情懷。

當然,來這些餐館消費的,主要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食客。定位平民化,受眾廣泛性,尤其是鎖定了重口味,偏辣菜的消費群體。

說起消費,就必須聊一聊杭州市民對餐飲的態度。其實,杭州市民對餐飲消費有多挑剔,有多難伺候?!

這個城市非常宜居,經濟發達,消費水準高,自然人們也非常注重生活品質。杭州消費者初接受容易,但產生認同難、熟悉乃至忠誠更難。雖然當時踏足的時候本地消費者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當“杭兒風”吹過之後,飽和度已經顯現了。尤其是 90 後開始的消費者,沒有舌頭忠誠度。

在消費升級熱潮下,近年來,綜合體餐飲生意頗為火爆,但卻基本是連鎖社會餐飲的天下,像有特色又好吃的土菜館,想分一杯羹卻極不容易。有很多品牌堅持了幾年後,對杭州餐飲市場感到灰心。

實事求是地說,作為外來物種,開化餐館與杭州本土的餐飲品牌,比如樓外樓,新白鹿、綠茶、知外觀等,仍然有很大的距離。他們通過差異化競爭在杭州市場紮根下來並形成氣候,已經非常不容易。

這些根生錢江源,綻放錢江潮的開化餐館,以其大山的渾厚,樸實的民風,吃苦耐勞的品質,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堅定信念,深深地融入了杭州這片熱土。

從另一個角度看,開化菜也必須走出大山,擁抱外面的大世界,才有更光明的前景。否則,青螄味道再鮮美,在殼裡做道場的潛力畢竟有限。

特別感謝古竹餐廳、原味鄉村和季憶豐禾餐廳的支持,讓我能夠順利完成本文的創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