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換頭術”真的成功了嗎?

先看這則新聞: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7日報導, 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當日在維也納召開新聞發佈會並宣佈, 經過長達約18小時的手術, 他與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團隊成功將一具屍體的頭與另一具屍體的脊椎、血管及神經接駁。 手術團隊利用聚乙二醇可融合細胞的特點將其把頭部和身體的脊髓神經連接起來, 刺激脊髓神經生長, 最終讓頭部可與新的身軀連結。 而在該手術之前, 手術團隊已成功為老鼠及猴子移植頭部。 除開極其複雜的手術方式以外, “頭顱移植”也引發了道德與倫理上的爭議。

這個新聞出來後, 各種評論甚囂塵上, 關於道德、倫理的爭議也不絕於耳。 作為神經外科醫生我注意到了兩點:第一, 此次移植手術是兩個屍體之間的移植, 即一具屍體的頭和另一個屍體的身體組合, 不是真正意義的活體移植, 也就是說手術成功, 但屍體還是屍體, 不是一個有意識的人。 第二, 移植術利用了聚乙二醇可融合細胞的特點將頭部和身體的脊髓神經連接起來, 刺激脊髓神經生長。

我們先看一下細胞融合技術。 細胞融合是細胞遺傳學名詞, 是在自發或人工誘導下, 兩個細胞或原生質體融合形成一個雜種細胞。 聚乙二醇分子具有能改變各類細胞的生物膜結構, 使兩細胞接觸點處質膜的脂類分子發生疏散和重組的特性,

由於兩細胞介面處雙分子層質膜的相互親和以及彼此的表面張力作用, 從而使細胞發生融合, 從而形成雜種細胞。 也就是說本例頭移植手術對於神經脊髓的連接採用了細胞融合技術。


細胞融合技術

我們都知道, 神經的損傷修復極其困難, 神經再生仍然是困擾醫學界的一個難題, 神經信號的傳導、神經遞質的反應變化也極其複雜。 如果能解決了這個問題, 相信很多疾病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偏癱、截癱、帕金森、阿爾茨海默氏病等疾病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科學家霍金就可以站起來了。 聚乙二醇分子誘導細胞融合後形成一個新的雜種細胞, 這個細胞的功能有沒有完整的神經細胞功能也未可知。

新聞中也說了在此次手術前, 已經成功為老鼠及猴子移植頭部, 但並沒有說明移植後的頭部能不能支配新的軀體。

在人類的器官的移植中, 目前開展比較好的移植有角膜移植、腎臟移植, 角膜沒有血供, 排異反應小, 所以角膜移植開展的好。 腎臟移植是把供腎置入受體的髂窩內, 通過供腎靜脈與髂外靜脈端側吻合, 供腎動脈與髂內動脈端端吻合達到治療腎臟功能衰竭的目的。 至於肺移植、心臟移植和心肺聯合移植就更複雜了, 除角膜移植外, 其他移植均需要術前經過嚴格的血型、抗原、抗體等配型檢測。

再看看新聞中的頭移植, 涉及神經、血管、肌肉、食道、氣管、骨骼的縫合、吻合與固定, 血型、抗原、抗體等一系列的配型更不可缺少,

重要的是移植不僅僅是縫合在一起就可以, 術後的排異反應、併發症的出現, 各種功能的重建、恢復更是巨大的挑戰。

新聞中說, 經過長達約18小時的手術, 他與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團隊成功將一具屍體的頭與另一具屍體的脊椎、血管及神經接駁。 這也只是說明手術團隊完成了異體頭部和軀幹血管、神經吻合, 肌肉縫合, 骨骼固定, 以當前的醫學技術完全可以做得到。 新聞中所謂的頭移植的成功也只是移植的頭部和軀體的連接成功, 這個成功並不能代表在活體頭移植中可以成功, 即使在未來的活體頭移植中血供可以使大腦恢復活力, 但離斷後的脊髓如何能夠完美地做到神經再生和功能重建,

大腦能不能支配新的軀體也是個未知數。

新聞畢竟是新聞, 距離真正的“換頭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屍體上的頭移植可能噱頭的意義更大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