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馬伊琍怒懟“愚蠢的獨立育兒觀”,分房分床到底怎麼分?

2歲以後的孩子, 恐懼主要來自想像力, 此時發育完全的想像力, 會對一定的刺激而產生恐懼, 這種刺激也會刺激寶寶的想像力, 從而陷入更加恐懼的狀態, 這種預想性恐懼會伴隨寶寶這個階段的成長發育, 比如獨處、黑暗、死亡、綁架者及搶劫者等。 一般來說, 這種恐懼在寶寶四歲時達到高峰, 在四到六歲這一年齡段維持高峰, 此後高峰開始下降。

(點擊上面文字瞭解安全感如何建立)

【牛媽心語】

第一次當媽時, 那會非常流行一篇文章,

大概講的是一個洋媳婦教婆婆如何帶孩子,

裡面說到一點記憶非常深刻——孩子哭不抱,

不哭才去抱,

自己當媽後, 一開始非常的小心翼翼,

愛又不敢愛,

生怕就把孩子給溺愛了, 愛太多了,

被社會上種種批判嚇得, 感覺稍微不小心就會把孩子寵壞了。

但在某個時刻就會突然頓悟,

愛不等於溺愛, 吝嗇你的愛, 才會把孩子帶壞,

缺乏愛的孩子問題重重。

當小小的嬰兒哭鬧時, 媽媽的內心是很揪心的,

可是為了所謂的“睡眠訓練”, 所謂的“將來獨立”而去克制自己愛孩子的本能反應,

強迫自己不去抱孩子,

究竟是為什麼, 折磨自己和孩子呢?!

孩子轉瞬就長大了, 為什麼大家不能好好愛孩子呢?

更奇怪的是, 很多人覺得和孩子不能太親密,

可是明明需要孩子獨自面對成長的時候,

卻又不放手, 生怕孩子吃苦。

育兒的方式的確沒有百分百的模式,

正因為如此, 我們才更應該從人性、從生命的成長角度, 去談教育,

找到適合每個孩子成長的最佳方法。

-----------------------------------------------------------

我是牛媽彭小蹦, 兩個孩子的媽媽, 原創親子漫畫作者, 哥哥是小學二年級的哥哥, 妹妹是三歲的妹妹, 這裡記錄的是我和孩子們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 從孩子的行為心理、餵養、陪伴、讀書等方面, 原創了500多篇漫畫文章, 在過去的一年, 有近2千萬次閱讀, 與幾十萬媽媽在育兒路上溫暖同行。 遇見孩子, 發現更好的自己, 很榮幸, 在這條修行路上, 我們同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