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北伐军触动日本最敏感神经,济南惨案背后还有更大阴谋

文|周渝


佐佐木到一

當北伐軍取得節節勝利, 一路凱歌時, 日本陸軍內部對中國統一問題也做出不同判斷。 總體而言, 老一輩“支那通”的預測較為悲觀, 如關東軍參謀長齋藤恒久在1927年的意見書中就將國民黨領導的軍隊當成外國人來批判, 他甚至斷定中國人“沒有統一的力量, 政府也不能取得國民的統一”。 坂西利八郎則在退役前演講中, 將北伐軍的三民主義斥責為“虛設主義”, 將北伐看作與以往軍閥混戰性質相同的戰爭, 認為“支那除了走向崩潰以外別無他途”。 相反, 如佐佐木到一等新生代“支那通”對國民革命的共鳴,

也包含了對中國“統一”的期待, 但是, 這種所謂“統一”向來是將滿蒙地區排除在外的, 這一點在日本陸軍中已達成共識, 在田中內閣主持召開的東方會議上有明確體現。

1927年6月, 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召開東方會議, 會議上田中認為蔣介石遲早會統一滿蒙以外的中國, 他的最佳預設方案是, 代表北洋政府的張作霖與南方的蔣介石達成妥協, 滿蒙由奉系統治, 蔣介石則統一滿蒙以外的中國。 這期間, 田中與蔣介石和張作霖雙方都有秘密接觸。 當然, 日本陸軍也非鐵板一塊, 對張作霖的態度就有“援張派”與“排張派”之爭, 對于南方的北伐軍, 態度自然也不一樣。


濟南慘案后, 被日軍俘虜的北伐軍士兵。 日軍炮擊濟南,

導致中國軍民死3254人, 傷1450人

再來看北伐軍方面。 國民革命軍是借鑒蘇聯建軍模式訓練出來的軍隊, 意識形態比當時普通軍閥軍隊要濃厚得多, 尤其對壓迫中國的列強相當仇視。 1926年7月, 蔣介石發表的北伐誓師宣言中, 將矛頭直指帝國主義, 明言“而帝國主義者, 復煽動軍閥益肆兇焰。 ……帝國主義者復餌以關稅增收之利益, 與以金錢軍械之接濟, 直接幫助吳賊, 壓迫中國國民革命, 間接即所以謀永久掌握中國關稅之權, 而使中國經濟生命陷于萬劫不復之地”。 這里的帝國主義主要指英國, 但當時除了蘇聯, 包括日本在內的列強都被國民革命軍歸為帝國主義之列。 國民黨所實行的也是激進的革命外交政策, 幾乎與除了蘇聯之外的一切列強為敵,

高呼廢除不平等條約與收復主權之口號。 北伐戰爭爆發后, 國民革命軍高唱著“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的軍歌, 一路勢如破竹, 迅速擊垮吳佩孚, 攻占兩湖, 轉戰浙贛。 當他們與列強直接接觸之時, 矛盾便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927年3月23日, 北伐軍兵臨南京城下, 守城無望的北洋軍在渡江撤退前, 對南京城乘機進行搶掠。 24日, 南京城內和下關的外國領事館、教堂、學校、商社、醫院、外僑住宅均遭到侵犯和洗劫。 金陵大學副校長文懷恩(美國人)和震旦大學預科校長(意大利人)遇害, 此外英國僑民死亡2人, 日本僑民死亡1人, 法國僑民死亡1人。 英國和日本領事館成為襲擊的首要目標。 騷亂發生后, 美、英、法、意、日等國增兵上海并調集軍艦去南京江面進行威脅,

并對南京城內進行猛烈炮擊, 時間長達一小時之久, 炸死炸傷中國軍民上千人, 毀壞房屋無數。 事件中, 北伐軍出于對帝國主義的憤慨, 對江面的列強炮艦進行無差別射擊, 日本海軍的水兵有一人中彈身亡, 是為“南京事件”。 這次事件使南方革命軍與列強關系變得異常緊張, 但當時日本海軍接到了日本政府“隱忍自重”的指示, 未再采取進一步行動擴大事態。 在日本國內, “隱忍自重”的處理方式受到日本僑民與在野黨激烈批評, 反華情緒高漲, 對之后的濟南事件產生直接影響。


蔣介石下達給第一集團軍前敵總指揮朱培德等人的命令, 禁止北伐軍與日軍發生沖突

南京事件余波未平, 四一二政變、七一五政變相繼發生, 第一次國共合作以分裂告終, 蔣介石算是把蘇聯也得罪了。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 通常我們認為國民政府的革命外交政策主要是在四一二政變之前, 政變之后, 即對列強轉為妥協。 其實不然, 四一二之后的國民黨仍然在執行激進的革命外交政策, 南方陣營中的民族主義色彩與排外情緒并未因此而消失。 國民黨的這種革命外交在佐佐木到一看來, 是一種“暴舉”, 他認為“國民黨所具有的破壞力在孫氏去世后就變得更加露骨猙獰, 即使對日本示好也不能樂觀。 ”甚至認為如果北洋軍閥實力減弱, 諸如“南京事件”那樣的“暴行”就會蔓延到北方地區。 日本陸軍內部“征討論”甚囂塵上, 隨時準備以野蠻粗暴之方式干涉中國內政。所以,當北伐軍北上逼近山東之時,日本毫不猶豫地出兵了。

按照日本學界的主流說法,認為日軍此次出兵山東并非為阻止北伐,而是以保護僑民為主要目的,因為在漢口與南京,北伐過程中都發生過激烈的排外運動。“保護僑民”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有一點不容否認,那就是日本對膠濟鐵路向來敏感,控制膠濟線不僅是為了日本在山東的利益,更是在日本陸軍中已成為共識的滿蒙分離陰謀的重要保障。也就是說,當帶著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的北伐軍逼近山東時,無疑觸動了日本最敏感的那根神經,如何能順利實施侵略滿蒙的陰謀是日本軍部最重要的考量。

日本陸軍中,出兵論很有勢力,包括鈴木貞一、本莊繁等人都強烈主張出兵,揚言要挫敗中國人“先天的自大心理”。即使是對出兵態度消極的首相田中義一,也無法坐觀事態發展。不過這次出兵山東雷聲大雨點小,僅從東北調來約2000人,在青島登陸后停留了很久才進入濟南。當時南方陣營因寧漢分裂而自顧不暇,又逢蔣介石在徐州作戰失利,不久后引咎下野,山東勢態平息,日軍隨即撤出濟南,由青島返回,并未引起軍事沖突。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隨時準備以野蠻粗暴之方式干涉中國內政。所以,當北伐軍北上逼近山東之時,日本毫不猶豫地出兵了。

按照日本學界的主流說法,認為日軍此次出兵山東并非為阻止北伐,而是以保護僑民為主要目的,因為在漢口與南京,北伐過程中都發生過激烈的排外運動。“保護僑民”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有一點不容否認,那就是日本對膠濟鐵路向來敏感,控制膠濟線不僅是為了日本在山東的利益,更是在日本陸軍中已成為共識的滿蒙分離陰謀的重要保障。也就是說,當帶著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的北伐軍逼近山東時,無疑觸動了日本最敏感的那根神經,如何能順利實施侵略滿蒙的陰謀是日本軍部最重要的考量。

日本陸軍中,出兵論很有勢力,包括鈴木貞一、本莊繁等人都強烈主張出兵,揚言要挫敗中國人“先天的自大心理”。即使是對出兵態度消極的首相田中義一,也無法坐觀事態發展。不過這次出兵山東雷聲大雨點小,僅從東北調來約2000人,在青島登陸后停留了很久才進入濟南。當時南方陣營因寧漢分裂而自顧不暇,又逢蔣介石在徐州作戰失利,不久后引咎下野,山東勢態平息,日軍隨即撤出濟南,由青島返回,并未引起軍事沖突。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