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一场病,一种药,《我不是药神》人性之外,还有这些……

作為一枚電影愛好者, 電影《我不是藥神》點映收獲好評之后, 就火速買了票沖進場觀看。 也許是因為影片名字和電影海報山爭大哥的上個世紀畫風原因, 影院最初并沒有完全重視這部電影, 但是短短幾天點映之后, 各大影院已經開始加場, 場場爆滿。

這部號稱近幾年國產片之光的電影, 究竟是如何吸引了這么大的票房的?主要還是在于它取材于真實而又上升到人性的故事, 讓人笑著哭, 哭著笑。 作為一名醫藥行業的人, 還想在這里說一些, 電影之外的。

1.什么是CML?

無論是在真實中還是在電影里,

故事都是圍繞CML發生的, 也就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你可能在最早橋段的韓劇里聽說過白血病, 也可能在身邊的某個人上聽到過白血病的悲劇, 在醫療不發達的以前, 這就是必死之癥, 即便是今天, 存活率也不能達到百分之百。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白血病眾多分型中的一種, 在每年的白血病新增患者中, 其中約有15%的人屬于這一種類型。 發病期分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變期。

在慢性期的時候病人可能會有一些乏力、關節疼痛等, 只有在驗血檢查的時候, 才會發現白細胞計數偶然性的增多。 所以很多人常在這個階段忽視了病情,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 就會進入加速期, 此時就會表現出一些很明顯的癥狀, 甚至藥物的效果開始降低,

病情如果持續惡化就會進入到急變期, 就像電影里的醫生說的“一旦進入急變期, 藥物就再也起不到作用”。 影片中的老呂最后就是進入了這個階段, 結果……哎……

2.【格列寧】真的那么貴嗎?

電影中的抗癌藥格列寧, 現實中也有原型, 是瑞士一家醫藥公司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所研發出的一款叫做Imatinib的藥物, 商品名叫做格列衛, 這也是導致現實和電影故事出現的起源。

電影中為了突出主人公的善, 似乎沒有去處理為何一款藥物會賣到那么貴這個問題上面, 瑞士公司研制的這款藥物, 治療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從而達到殺死癌細胞的目的。 并且這樣的藥物不會像化療同時殺死正常細胞, 它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靶向治療。

可以說, 這樣的藥物是真實意義上的有益人類的科研結晶, 在那個年代將一種疾病的治療完全轉向了新的方向, 雖然醫藥公司研制新藥的目的確實是盈利, 但這其中不僅包含了幾百億的資金投入, 還有科學家團隊夜以繼日的知識和汗水, 所以, 專利藥“真身”的價值可想而知。 國外的一些仿制藥, 也確實給大型醫藥公司(不止這一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程勇的原型是一個叫做陸勇的男子, 可能和他唯一不同的就是, 陸勇本人就是一個CML病人, 而他跨國購藥從最初就沒有盈利的想法,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在被抓捕后, 眾多白血病患者聯名請求, 法院也對他撤回起訴。

套用電影中老人的臺詞“我想活下去”,

現實也可以美好, 雖然我國不曾有便宜的仿制藥, 但是癌癥藥物入醫保、進口抗癌藥物零關稅……隨著醫藥的進步和政策的支持, 癌癥病人一定能更好的活下去, “以后會越來越好”!

【本文由“本草世界”新媒體原創出品, 作者荷西, 圖片來源于網絡;本文系騰訊獨家內容,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使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