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週末, 和幾位讀者媽媽吃飯, 聊到了一個特別有趣的話題:“孩子怎麼玩比較合適?”幾位元讀者圍繞這個話題分享了自己的體驗,
嘟嘟媽媽是位全職媽媽, 從嘟嘟出生到現在3年的時間裡她寸步不離, 照顧嘟嘟的起居飲食, 做早教、陪玩一個不落下。 因此, 嘟嘟也對她表現出特別依賴的樣子。 “前幾天, 我看她在玩積木, 就走到一邊去做家務, 結果她立馬跟過來, 抱著我不放, 我的脾氣瞬間就上來了。 ”
小米媽媽是家裡的獨女, 小的時候父母工作忙, 她幾乎都是一個人玩的, 現在想來還對那種孤單的感覺記憶猶新。 “看過很多育兒書籍, 都強調讓孩子一個人玩的重要性, 能夠培養他的專注力。 可是我每次看到小米一個人, 總是忍不住要想——她會不會很孤單啊?”
陪孩子玩擔心TA太粘人, 讓孩子一個人玩又怕TA孤單——當媽媽是不是很糾結?然而,
1
擔心孩子孤獨?其實不必為孩子提供假想情緒
孩子一個人玩真的會孤獨嗎?我認為只有一種情況下會, 就是當孩子把自己的專注力從手頭上的事情抽離出來、想要尋求陪伴但又無果的時候。 我相信小米媽媽小時候應該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孤獨之感, 深刻到她不自覺地把這種孤獨感假想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當一個人專注于一件事情時, 他是不會感到孤獨的——對於這件事情,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感受, 比如當我們在認真地讀一本書時, 我們並不在意自己是不是一個人在家一樣。
02
擔心孩子太粘人?為孩子的玩耍設定小目標吧
既然不必擔心孩子會因一個人玩而產生孤獨情緒, 那麼可以肯定讓孩子一個人玩自然沒有什麼壞處。 正如研究所說, 一個人不被打擾地玩、做一件事情能夠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而專注力好的孩子在上學以後會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優勢。 其次, 讓孩子有獨處的時間, 能從一定程度上減少對家長的依賴, 防止孩子“越大越粘人”, 有利於孩子長大後獨立能力的塑造。
那麼問題來了, 如何從陪孩子玩過渡到讓孩子一個人玩?可以借用一些提升專注力的玩具,
“下面由寶寶單獨來完成這只動物的拼圖吧!”
“接下來寶寶用十分鐘的時間來想想怎麼樣搭一所不同的房子。 ”
“寶寶你試著自己花時間讀一下這個故事, 然後講給媽媽聽好不好?”
佈置完任務後, 家長可以在詢問孩子的意見後暫時離開, 讓孩子單獨玩耍。 當然, 這個問題是循序漸進的, 越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暫, 但會隨年齡的增長、家長有意識的訓練而提升。
曾經聽一個朋友分享她自己的育兒經, 從孩子1歲開始就有計劃地對孩子做“分離培訓”, 把孩子短暫地託付給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照料,
明白了這點, 相信你就不再糾結是否讓孩子一個人玩這個問題了。
童話爸爸, 每晚陪你遊覽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