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認識東北:帶您瞭解居住在東北的那些少數民族


漢族(華夏族、漢人、炎黃子孫)

小編是漢族, 所以有必要瞭解自己的民族歷史。

漢族, 是上古傳說炎帝(或神農氏)與黃帝(或軒轅氏)兩個部落的後裔, 是在中國及海外華人占多數優勢的民族。 在歷史上, 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 華夏部落經殷商周秦等等原位處中原邊緣的夷人他者, 在諸夏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國”本部, 于漢朝形成自稱為漢人的“文化共同體”。 漢族別稱“漢人”、 “華人”, “唐人”、“秦人”、 “桃花石”等。 到了近代以後“民族”一詞傳入中國, “漢族”便取代“漢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炎黃子孫”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國民黨用來做為“漢族”的代稱或另稱,

現代則有龍的傳人等稱呼


蒙古族(蒙古語: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 西瑞爾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

“蒙古”意為“永恆之火”。 在古代蒙古語中, “蒙古”這個詞是“質樸”的意思。 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 13世紀初, 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 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後來逐漸吸收和融合了聚居於漠北地區的森林狩獵和草原遊牧部落, 發展成為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 主要分佈于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遊牧民族, 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 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


滿族(滿洲族、滿人、旗人、八旗子弟等)

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 滿族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以及後來的挹婁、勿吉、靺鞨和女真。

從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起, 努爾哈赤先後用11年時間, 統一了建州女真, 並挫敗葉赫等9部聯軍三萬人的進攻。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 又兼併了海西女真中的哈達、輝發和烏拉三部。 與此同時, 在對東海諸部的用兵中, 也不斷地取得勝利。 在30多年時間中, 努爾哈赤將東至海濱、西達開原、北抵嫩江流域、南至鴨綠江廣大地區分散的女真各部全部統一起來。


朝鮮族(朝鮮文:조선민족, 又稱韓民族 韓文:한민족、朝族、高麗族等)

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 自稱“白衣同胞”。

朝鮮族的主源, 應當是朝鮮半島最早的居民是韓和穢。 他們的先人早在舊石器時代就一直居住在朝鮮半島。 韓種族屬於南方蒙古人種,

居住朝鮮半島的南部。 穢種族屬於北方蒙古人種, 居住在朝鮮半島的北部及中國東北地區。 韓、穢兩種族早就人口眾多, 是朝鮮半島舊石器以至新石器時代諸文化的主人。


俄羅斯族(西元1世紀時被羅馬史家稱為“維勒底人”)

中國的俄羅斯族主要是從俄羅斯移居而來。 早在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侵入我國黑龍江地區的部分沙皇俄國士兵被俘歸降後, 被清政府送往北京, 編入八旗。 在後來的順治七年(1650年)、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二十二至二十四年(1683—1685年)間, 又有百余俄羅斯士兵, 隨軍隊自黑龍江北雅克薩邊城遷居北京。 今北京的羅、何、姚、田、賀五姓俄羅斯族人約200餘人, 即他們的後裔


錫伯族

錫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關於錫伯族的族源, 占主流的是鮮卑說 , 女真說 , 持女真說的學者還具體指出錫伯族源於女真瓜爾佳氏蘇完部 , 此外, 也有學者認為, 錫伯族最早起源于高車人色古爾氏, 發源於貝加爾湖南部的蘇古爾湖, 西元429年, 北魏太武帝遠征高車後, 始遷嫩江流域。


鄂溫克族(鄂溫克“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意思)

在鄂溫克族的傳說中, 認為他們的故鄉是勒拿河, 勒拿河很寬, 連啄木鳥也飛不過去。 說勒拿河一帶有“拉穆”湖(即貝加爾湖), 有八條大河流入湖中。 湖的周圍有很高的山, 鄂溫克人的祖先是從“拉穆”湖周圍的高山上起源的。 另一個傳說, 說鄂溫克人的故鄉是黑龍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帶


鄂倫春族(漢語就是“打鹿人”之意)

元朝時, 鄂倫春人被稱為“林木中百姓”和“北山野人”, 分佈極為廣闊, 在遼陽行省的管轄之中。 明朝時黑龍江以北有“乘鹿以出入”的“北山野人”, 就是指游獵於貝加爾湖以東、黑龍江以北的“使鹿部”, 也就是鄂倫春人。 清初文獻曾把鄂倫春人稱為“樹中人

十七世紀中葉以前, 鄂倫春人分佈於貝加爾湖以東、黑龍江以北, 以精奇裡江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歷史上這裡主要是缽室韋人和深末怛室韋人的活動區域, 因此, 隋朝時的缽室韋、深末怛室韋應是鄂倫春族先民的主要來源, 北室韋亦有可能參與了族體形成過程。


回族

不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 回族在歷史上都湧現過不少傑出的人物, 對當時人民生活和生產建設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赫哲族

赫哲人先民是肅慎族系的組成部分,歷史上包含於肅慎、挹婁、勿吉等古代民族之中。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赫哲語,屬阿勒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瑞爾字母來記錄語言,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赫哲族主要分佈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余脈,集中居住於三鄉兩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八岔赫哲族鄉、雙鴨山市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市敖其鎮敖其赫哲族村、撫遠縣抓吉鎮抓吉赫哲族村。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國外同源民族漢譯稱作吉爾吉斯族。

柯爾克孜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史記·匈奴列傳》最早出現了對柯爾克孜族的先民的記載。約西元前3世紀末,匈奴征服的北方諸族中,就有“鬲昆”,《漢書》作“隔昆”,“鬲昆”或“隔昆”即柯爾克孜族的先民,“鬲昆”是當時柯爾克孜的譯音。從《史記》的記載看,當時的“鬲昆”居住在匈奴以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以北的吉爾吉斯湖周圍,其活動地區為阿輔水(阿巴根河)與劍水(葉尼塞河)之間。


柯爾克孜族

達斡爾族有自己的語言,達斡爾語屬於阿勒泰語系蒙古語族 。原文字已丟失,現使用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達斡爾族能征善戰,後金為入關鞏固後方,三征索倫,故有俗語“索倫騎射甲天下”。清朝內外戰爭均有達斡爾將領參與。清朝以前的歷史較難考究。但是根據達斡爾族傳說及達斡爾人與契丹人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對比研究,史學家大多認為達斡爾族屬遼代契丹的後裔,而也有部分學者認為達斡爾族是由當地土著先民發展而來。

素材來源於網路


赫哲族

赫哲人先民是肅慎族系的組成部分,歷史上包含於肅慎、挹婁、勿吉等古代民族之中。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赫哲語,屬阿勒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使用西瑞爾字母來記錄語言,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赫哲族主要分佈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余脈,集中居住於三鄉兩村,即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八岔赫哲族鄉、雙鴨山市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和佳木斯市敖其鎮敖其赫哲族村、撫遠縣抓吉鎮抓吉赫哲族村。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國外同源民族漢譯稱作吉爾吉斯族。

柯爾克孜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史記·匈奴列傳》最早出現了對柯爾克孜族的先民的記載。約西元前3世紀末,匈奴征服的北方諸族中,就有“鬲昆”,《漢書》作“隔昆”,“鬲昆”或“隔昆”即柯爾克孜族的先民,“鬲昆”是當時柯爾克孜的譯音。從《史記》的記載看,當時的“鬲昆”居住在匈奴以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以北的吉爾吉斯湖周圍,其活動地區為阿輔水(阿巴根河)與劍水(葉尼塞河)之間。


柯爾克孜族

達斡爾族有自己的語言,達斡爾語屬於阿勒泰語系蒙古語族 。原文字已丟失,現使用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達斡爾族能征善戰,後金為入關鞏固後方,三征索倫,故有俗語“索倫騎射甲天下”。清朝內外戰爭均有達斡爾將領參與。清朝以前的歷史較難考究。但是根據達斡爾族傳說及達斡爾人與契丹人生產、生活、習俗、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對比研究,史學家大多認為達斡爾族屬遼代契丹的後裔,而也有部分學者認為達斡爾族是由當地土著先民發展而來。

素材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