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新時代的深圳速度:從“中國特區”到“世界灣區”僅用38年

關注秦朔朋友圈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024篇原創首發文章

“1979年, 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但深圳好像就是一夜之間拔地而起的。 從祖國的邊陲小鎮到比肩國際大都市香港, 深圳僅僅用了38年。

建市之初, 深圳的經濟總量只有香港的千分之二, 到了去年末, 深圳的GDP總量是2.24萬億元人民幣, 基本持平於香港的2.3萬億元人民幣。 按照兩地GDP的增速來看, 2018年, 深圳的GDP總量將毫無懸念地超過香港。

沒有小平, 就沒有深圳

在時空的坐標系中, 建於東晉鹹和六年(西元331年)的寶安縣, 是深圳這座城市的歷史原點。 建制後的1600多年中, 寶安縣幾經浮沉, 卻也平平淡淡, 乏善可陳, 直到文章開頭提到的老人南巡之後, 寶安縣才迎來了新生命。

1977年11月第一次南巡廣東, 鄧小平扔下了一句話, “這是我們的政策有問題”。

當時的寶安縣有個羅芳村, 河對岸的香港新界也有個羅芳村。 不過, 寶安縣羅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4元, 而新界羅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港元;寶安一個農民勞動的日收入為0.7-1.2元, 而香港農民勞動一日收入為60-70港元, 兩者相差懸殊。 值得一提的是, 新界本沒有什麼羅芳村, 從寶安縣“逃港”過去的人多了, 也就有了另一個羅芳村。

| 鄧小平在深圳國商大廈樓頂俯瞰建設中的深圳全貌

正是這次南巡, “省尾國角”的寶安縣進入了鄧小平的視野。

1978年12月13日, 中央工作會議閉幕, 鄧小平發表了《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 他在講話時突然提出了一個理論:“讓一部分城市先富起來”, 並一口氣羅列了十多個城市, 第一個“城市”就是深圳。 這是“深圳”第一次為外界所知, 此前, 如果說起廣東毗鄰香港的這個地方, 都會稱作“寶安”。

1979年1月, 廣東省委決定撤銷寶安縣, 設立深圳市。

1980年8月26日, 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 這一天被稱為“深圳生日”, 深圳正式開始了崛起、趕超之路。

作為深圳的締造者, 小平同志一直牽掛著這座年輕的城市,

這個對外開放的視窗, 這塊對內改革的試驗田。

1984年1月24日, 鄧小平乘專列抵達深圳聽取了時任深圳市委書記、市長梁湘同志關於特區建設和發展情況的彙報, 聽完彙報, 鄧小平親筆題詞, “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 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

1992年1月19日, 鄧小平再次故地重遊。 8年前的水田、魚塘和低矮房舍, 如今已是縱橫交錯的馬路、高聳入雲的樓宇。 看到如此朝氣蓬勃的現代化景象, 小平興致高漲, 說沒想到特區發展那麼快。

吃水不忘挖井人, 位於福田區深南大道北、荔枝公園東南口的巨型室外宣傳畫——鄧小平畫像和蓮花山公園山頂廣場的鄧小平塑像早已經成為了深圳市的著名地標和旅遊景點。

來了就是深圳人

“來了就是深圳人。 ”這句現在在深圳隨處可見的口號, 彰顯了深圳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 但立市之初的深圳也走過彎路。

那時候的深圳還很落後, 基礎設施薄弱, 治安情況令人堪憂, 無論你是誰, 進入深圳, 首先要經過關口查驗有效證件, 內地人必須持有“邊防通行證”, 香港人必須持有“回鄉證”。

每天上下班, 必須攜帶“身份證、邊防證、工作證”。 如果你在大街上逗留或閒逛, 可能會遭遇突擊查證的員警, 如果你沒有攜帶證件, 將被冠以“三無人員”的罪名, 即刻押送到東莞樟木頭, 關進小黑屋“面壁思過”, 直到有人過來保釋你。

但伴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 作為“世界工廠”迅速成長壯大的深圳亟需大量的外來人口,

層出不窮的就業和創業機會也吸引著來自大江南北的勞動者。 1989年的深圳大地上出現了一次特殊的移民潮, 內地許多熱血青年在改革大潮的裹挾下, 不遠千里來深圳求職, 時稱“百萬勞工下深圳”。

| 上世紀八十年代, 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初期的景象

相比於其他城市, 人口持續淨流入, 已經成為深圳近年來的一個顯著特徵。

根據深圳統計局的資料, 深圳的常駐人口從1980年的33萬猛增到2017年的1252.83萬人。 2017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量達到62萬, 是近年來的最高值。

2016年8月, 深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人口服務管理的若干意見》《戶籍遷入若干規定》等文件, 提出將純學歷型人才落戶門檻放寬至大專及以上, 對人才入戶量不設指標數量上限。

2017年7月,《深圳市積分入戶辦法(試行)》正式啟動申請,全年的積分入戶計畫指標共10000名。該項政策是深圳首個單純的積分入戶政策,根據《深圳市戶籍遷入若干規定》第十一條依法制定,其目的是在純粹的學歷、技能等考量標準之外,為長期在深穩定就業和居住的非戶籍人口開闢一條新的入戶管道,試行期為三年。

由此,作為一線城市的深圳,落戶條件之寬鬆程度堪比二三線城市。

2017年11月1日是首個深圳人才日,讓人震驚的是,在寸土寸金,被BAT三大巨頭包圍的南山區後海金融商務總部的地段,深圳建了一座77萬平方米的公園,這個公園被命名為深圳人才公園。這個全國首個人才公園作為深圳惜才、愛才、敬才的地標和全新符號,“搶人”之心昭然若揭。

深圳人才公園的人才元素景點告訴我們,從改革開放以來的“工程兵”“外來妹”“IT工程師”等新名詞開始,深圳就是一座人才成就的城市,在這個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只有33.6歲的年輕城市中,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經認定的高層次人才平均年齡只有41歲。青年人是深圳的活力所在,也是深圳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從“深圳速度”到“蛇口基因”

1982年,一趟南下深圳的列車,運載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基建工程兵。從此,“拓荒牛”式的精神紮根這座城市,深圳國貿大廈等眾多地標性建築拔地而起,“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名揚海外,這在當時的中國絕無僅有。

1984年,比“深圳速度”更快的是“蛇口速度”,他們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深圳蛇口文化藝術中心廣場上,矗立著一座3米高的銅像,基座的石碑上刻著他的生平事蹟:

締造了中國經濟特區雛形,是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的靈魂人物,是招商銀行、平安保險、中集集團等著名企業的創始人,是百年招商局二次輝煌的主要締造者,是中國改革開放具有標誌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之一。

銅像所塑,是“蛇口之父”袁庚。2016年1月31日,袁庚逝世,享年99歲。銅像基座的評價,絕不是死後的溢美之詞,而是真切的蓋棺之論。

鄧小平啟動改革開放,袁庚是當之無愧的“急先鋒”。1978年10月,時任招商局董事長的袁庚,向中央提交了《關於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問題的請示》,提出“適應國際市場的特點,走出門去搞調查,做買賣”,建議在蛇口公社建立工業區。1979年1月,袁庚飛到北京,李先念給了他一個半島——就是後來著名的蛇口工業區,2.14平方公里。

正是在袁庚的領導之下,招商銀行、平安保險、中集集團脫穎而出,成為經濟改革的先行者。秦朔先生曾寫道:“位居財富50強的12家中國企業,從創立到今天,企業創始人仍在掌舵的,是中國平安的馬明哲和鴻海的郭台銘。1988年,馬明哲作為最早的倡議者和主要創辦人,在蛇口催生了平安。同年,郭台銘在深圳成立富士康精密組件廠、生產電腦周邊接外掛程式,任正非在蛇口創立了華為,2017年位居財富500強第83位。如果說1984年是中國現代公司的元年,那麼,1988年可以說是中國世界級企業的元年。”

“蛇口基因”就是打破舊框框,就是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而能夠破舊立新的前提是: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如果沒有解放思想,就不會有深圳特區,不會有蛇口工業區,不會有平安銀行,不會有華為,當然也不會有馬化騰的創業機會。

1998年11月11日,27歲的馬化騰和同學張志東在深圳正式註冊成立“深圳市騰訊電腦系統有限公司”,19年後的2017年8月7日,騰訊總市值30375億港元,超越阿裡巴巴的3878.27億美元(約30325.7億港元),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全球市值排名中位列第8位。

隨著2017年騰訊首次上榜“世界500強企業”,深圳土生土長的世界500強企業已有6家,分別是平安集團、華為、正威國際、招商銀行、萬科和騰訊。此外,深圳還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達346家,以及眾多估值超過10億美元但並未上市的“獨角獸”企業。據美國CB風險投資公司的統計,截至去年底全球共有222家獨角獸企業,其中有59家位於深圳。

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80後青年汪滔在2006年讀研時創辦的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中,大疆的產品佔據了7成,令“中國製造”在高科技領域嶄露頭角,一改過去“跟跑、追趕”的山寨形象。

2016年,深圳市國內專利申請量突破14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80.09件,連續12年全國領先,是全國平均水準的10倍。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3.81%升至2016年的4.1%,研發投入強度在全球僅次於以色列。過去“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正在逐步演變成“平均一天48件發明專利”的新深圳速度。

全球著名的創新城市裡,美國有矽谷,以色列有海法,中國有深圳。

從“中國特區”到“世界灣區”

今年1月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這條被稱為“二線”的管理線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的時候,為了便於管理,政府在特區和非特區之間用鐵絲網修築了一道管理線,沿線路面用花崗岩石板鋪成,路北側用高達3米的鐵絲網隔離。這道線將深圳分為特區內與特區外,俗稱“關內”和“關外”。非深圳戶籍人員需辦理“邊防證”,接受廣東邊防官兵檢查後方可通過。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特區管理線發揮了積極作用。當時特區對外實行的一系列稅收減免政策,為外商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從而保證了改革開放政策在特區內的順利實施。

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由“二線”產生的“關內”“關外”之分,卻形成了深圳“一市兩法”的兩重世界:特區內是高樓林立的現代城市,特區外則是非城非村的大工地。

2010年,國務院批復深圳經濟特區擴大到深圳全市,特區面積也由羅湖、福田、南山和鹽田四區共300多平方公里,擴大到包括寶安、龍崗等在內的近2000平方公里,深圳正式進入“大特區”時代,原特區關內關外發展差距開始不斷縮小。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從“一隅”到“一市”再到“一區”,永不停歇的深圳正在不斷升級自己的區域發展戰略,輻射帶動更大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

2017年3月6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廣東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甯卡發言時系統論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九市二區”城市群,是繼美國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

2018年4月9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博鼇論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很快就會出臺,完全有條件有信心把它打造成世界級的灣區。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接近紐約灣區,遠超三藩市灣區,進出口貿易額是東京灣區的3倍以上,區域港口集裝箱輸送量是世界三大灣區總和的約4.5倍,經濟增速分別是紐約灣區的2.26倍,東京灣區的2.19倍,三藩市灣區的2.93倍。不得不感慨,一個占全國土地面積不足1%,人口數量不足全國總人口的5%的地方,卻創造了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約13%的奇跡,並且仍在不斷飛速發展之中,這可真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觀。

達則兼濟天下,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繼續跨越式發展的重任當之無愧地落在了深圳身上,粵港澳大灣區16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深圳自己就培育了6家;3萬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深圳自己就擁有1萬家;2017年深圳GDP總量已經超過廣州,今年將毫無懸念地超越香港,正式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城市。

深圳市政府門前有一座標誌性雕塑,一頭粗獷雄偉、堅韌不拔的拓荒牛,38年前,深圳的創業者們就像這頭拓荒牛一樣,任勞任怨,踏實肯幹,把一個貧窮的邊陲小鎮,開墾成了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拓荒牛”代表的,正是一代代深圳人事不避難、開拓進取的精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引領特區發展到帶動灣區經濟,年輕的深圳再次被寄予厚望、委以重任。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祝福深圳,祝福中國。

作者上海交大畢業, 求釋財經創始人,以真心寫真言。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2017年7月,《深圳市積分入戶辦法(試行)》正式啟動申請,全年的積分入戶計畫指標共10000名。該項政策是深圳首個單純的積分入戶政策,根據《深圳市戶籍遷入若干規定》第十一條依法制定,其目的是在純粹的學歷、技能等考量標準之外,為長期在深穩定就業和居住的非戶籍人口開闢一條新的入戶管道,試行期為三年。

由此,作為一線城市的深圳,落戶條件之寬鬆程度堪比二三線城市。

2017年11月1日是首個深圳人才日,讓人震驚的是,在寸土寸金,被BAT三大巨頭包圍的南山區後海金融商務總部的地段,深圳建了一座77萬平方米的公園,這個公園被命名為深圳人才公園。這個全國首個人才公園作為深圳惜才、愛才、敬才的地標和全新符號,“搶人”之心昭然若揭。

深圳人才公園的人才元素景點告訴我們,從改革開放以來的“工程兵”“外來妹”“IT工程師”等新名詞開始,深圳就是一座人才成就的城市,在這個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只有33.6歲的年輕城市中,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經認定的高層次人才平均年齡只有41歲。青年人是深圳的活力所在,也是深圳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從“深圳速度”到“蛇口基因”

1982年,一趟南下深圳的列車,運載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基建工程兵。從此,“拓荒牛”式的精神紮根這座城市,深圳國貿大廈等眾多地標性建築拔地而起,“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名揚海外,這在當時的中國絕無僅有。

1984年,比“深圳速度”更快的是“蛇口速度”,他們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深圳蛇口文化藝術中心廣場上,矗立著一座3米高的銅像,基座的石碑上刻著他的生平事蹟:

締造了中國經濟特區雛形,是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的靈魂人物,是招商銀行、平安保險、中集集團等著名企業的創始人,是百年招商局二次輝煌的主要締造者,是中國改革開放具有標誌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之一。

銅像所塑,是“蛇口之父”袁庚。2016年1月31日,袁庚逝世,享年99歲。銅像基座的評價,絕不是死後的溢美之詞,而是真切的蓋棺之論。

鄧小平啟動改革開放,袁庚是當之無愧的“急先鋒”。1978年10月,時任招商局董事長的袁庚,向中央提交了《關於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問題的請示》,提出“適應國際市場的特點,走出門去搞調查,做買賣”,建議在蛇口公社建立工業區。1979年1月,袁庚飛到北京,李先念給了他一個半島——就是後來著名的蛇口工業區,2.14平方公里。

正是在袁庚的領導之下,招商銀行、平安保險、中集集團脫穎而出,成為經濟改革的先行者。秦朔先生曾寫道:“位居財富50強的12家中國企業,從創立到今天,企業創始人仍在掌舵的,是中國平安的馬明哲和鴻海的郭台銘。1988年,馬明哲作為最早的倡議者和主要創辦人,在蛇口催生了平安。同年,郭台銘在深圳成立富士康精密組件廠、生產電腦周邊接外掛程式,任正非在蛇口創立了華為,2017年位居財富500強第83位。如果說1984年是中國現代公司的元年,那麼,1988年可以說是中國世界級企業的元年。”

“蛇口基因”就是打破舊框框,就是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而能夠破舊立新的前提是: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如果沒有解放思想,就不會有深圳特區,不會有蛇口工業區,不會有平安銀行,不會有華為,當然也不會有馬化騰的創業機會。

1998年11月11日,27歲的馬化騰和同學張志東在深圳正式註冊成立“深圳市騰訊電腦系統有限公司”,19年後的2017年8月7日,騰訊總市值30375億港元,超越阿裡巴巴的3878.27億美元(約30325.7億港元),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在全球市值排名中位列第8位。

隨著2017年騰訊首次上榜“世界500強企業”,深圳土生土長的世界500強企業已有6家,分別是平安集團、華為、正威國際、招商銀行、萬科和騰訊。此外,深圳還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達346家,以及眾多估值超過10億美元但並未上市的“獨角獸”企業。據美國CB風險投資公司的統計,截至去年底全球共有222家獨角獸企業,其中有59家位於深圳。

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80後青年汪滔在2006年讀研時創辦的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中,大疆的產品佔據了7成,令“中國製造”在高科技領域嶄露頭角,一改過去“跟跑、追趕”的山寨形象。

2016年,深圳市國內專利申請量突破14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80.09件,連續12年全國領先,是全國平均水準的10倍。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3.81%升至2016年的4.1%,研發投入強度在全球僅次於以色列。過去“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正在逐步演變成“平均一天48件發明專利”的新深圳速度。

全球著名的創新城市裡,美國有矽谷,以色列有海法,中國有深圳。

從“中國特區”到“世界灣區”

今年1月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這條被稱為“二線”的管理線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的時候,為了便於管理,政府在特區和非特區之間用鐵絲網修築了一道管理線,沿線路面用花崗岩石板鋪成,路北側用高達3米的鐵絲網隔離。這道線將深圳分為特區內與特區外,俗稱“關內”和“關外”。非深圳戶籍人員需辦理“邊防證”,接受廣東邊防官兵檢查後方可通過。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特區管理線發揮了積極作用。當時特區對外實行的一系列稅收減免政策,為外商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從而保證了改革開放政策在特區內的順利實施。

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由“二線”產生的“關內”“關外”之分,卻形成了深圳“一市兩法”的兩重世界:特區內是高樓林立的現代城市,特區外則是非城非村的大工地。

2010年,國務院批復深圳經濟特區擴大到深圳全市,特區面積也由羅湖、福田、南山和鹽田四區共300多平方公里,擴大到包括寶安、龍崗等在內的近2000平方公里,深圳正式進入“大特區”時代,原特區關內關外發展差距開始不斷縮小。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從“一隅”到“一市”再到“一區”,永不停歇的深圳正在不斷升級自己的區域發展戰略,輻射帶動更大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

2017年3月6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廣東團全體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發改委主任何甯卡發言時系統論述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九市二區”城市群,是繼美國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

2018年4月9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博鼇論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很快就會出臺,完全有條件有信心把它打造成世界級的灣區。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接近紐約灣區,遠超三藩市灣區,進出口貿易額是東京灣區的3倍以上,區域港口集裝箱輸送量是世界三大灣區總和的約4.5倍,經濟增速分別是紐約灣區的2.26倍,東京灣區的2.19倍,三藩市灣區的2.93倍。不得不感慨,一個占全國土地面積不足1%,人口數量不足全國總人口的5%的地方,卻創造了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約13%的奇跡,並且仍在不斷飛速發展之中,這可真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觀。

達則兼濟天下,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繼續跨越式發展的重任當之無愧地落在了深圳身上,粵港澳大灣區16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深圳自己就培育了6家;3萬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深圳自己就擁有1萬家;2017年深圳GDP總量已經超過廣州,今年將毫無懸念地超越香港,正式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城市。

深圳市政府門前有一座標誌性雕塑,一頭粗獷雄偉、堅韌不拔的拓荒牛,38年前,深圳的創業者們就像這頭拓荒牛一樣,任勞任怨,踏實肯幹,把一個貧窮的邊陲小鎮,開墾成了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拓荒牛”代表的,正是一代代深圳人事不避難、開拓進取的精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引領特區發展到帶動灣區經濟,年輕的深圳再次被寄予厚望、委以重任。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祝福深圳,祝福中國。

作者上海交大畢業, 求釋財經創始人,以真心寫真言。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