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李大衡:策展人要介入到社會的語境之中

2018 年3月23日, 第二屆 Hyundai Blue Prize 中國青年策展人獎在現代汽車文化中心(北京)正式開啟。 “漂流”作為 Hyundai Blue Prize 2017 獲獎展覽之一, 也於同期開幕。 Hyundai Blue Prize 是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 Company)繼在韓國創立 VH Award 多媒體藝術大獎後, 針對當代藝術發展現狀, 專為中國青年策展人設立的年度大獎, 獎項致力於增強社會參與性, 與大眾一起探索藝術展覽的未來形式。 值此之際, 現代汽車全球藝術總監、“2017 年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策展人李大衡(Deahyung Lee)與我們分享了他的策展理念以及未來策展人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參與到藝術的進程中。

現代汽車全球藝術總監李大衡(Deahyung Lee)

對話策展人

Q=《藝術商業》

A =現代汽車全球藝術總監 李大衡(Deahyung Lee)

Q:在現代汽車文化中心(北京)建立的背景下, 你如何將自己的方法論應用于現代汽車中, 在藝術與文化領域會有哪些新的探索?

A:我站在策展人的角度來說, 一個好的策展人應該是一個善於維持平衡的人。 策展人要有對藝術理論的獨到見解, 同時也要用屬於你自己的視角去觀看現實世界, 這在某種意義上就要求你要成為一個領導者, 因為現如今的展覽項目會越來越多地彙集不同行業、不同學科的資訊, 同時你也要統籌資金的來源與開支, 運用不同的媒介資源去促成展覽, 當然所有這些必然會花費大量的時間。 我本人以獨立策展人的角色工作了很多年,

當我來到現代汽車這樣一個世界級的企業時, 在大量的資訊面前如何篩選出有用的資訊並創造新的價值是我需要重新看待的, 我需要平衡的東西變得更多了。

“漂流”展覽現場:韓馨逸、劉辛夷、楊紫三人項目 ,《密室》, 2016-2018, 綜合媒介

(圖片版權歸現代汽車文化中心所有)

Q:在更多的資訊面前, 這次現代汽車文化中心(北京)的展覽在選擇藝術家和作品上有哪些傾向?這些藝術家的觀念和作品如何與空間產生敘事關係?

A:所有的標準都來源於我和其他 6 位評委會成員的討論, 很幸運的是在長期的討論後我們的觀點是高度一致的。 坦誠地說, 現代汽車文化中心(北京)這一空間其實有一些來源於建築本身的限制, 這不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場所,

但我們需要尊重建築和空間本身。 這是一座非常老的建築, 原有的工業區成為現今當代藝術活動的聚集地, 這也是 798 藝術區本身的魅力所在。 這次展覽的策展人李佳非常好地處理了展覽空間, 通過一些細微的佈局調整規避了原有的很多限制, 讓這個空間變得更加具有整體性。

Q:目前現代汽車針對公眾以及支持藝術項目的藝術策略是什麼?

A:我們與其他公共藝術機構和美術館(例如MMCA)已經有了多年的合作關係, 2018年的 Hyundai Blue Prize 也旨在支持中國的青年策展人和藝術評論家, 一旦我們確定了支持和資助的人選後, 我們會給予他們完全的獨立性。 我作為現代汽車的全球藝術總監輕易不會對他們的項目進行評論,

我不想因為我的身份對他們的創作產生干擾和限制。

Q:你作為現代汽車的全球藝術總監, 如何平衡企業需求和個人風格之間的關係?如何在企業平臺上同樣保持展覽的學術性?

A:現代汽車同樣很認可和尊重我的想法和理念。 在接下來的 10 年中, 我更多要討論的主題是未來的藝術棲息地在哪裡。 現在我們在討論可持續經濟、分享經濟和獲得性經濟, 同樣藝術在未來也許會變成一種非物質的體驗。

Q:在藝術棲息地的語境下, 你認為企業和藝術愛好者除了收藏和愛好之外, 在未來應該用怎樣的姿態參與到當代藝術的發展中?

A:在我看來, 無論企業還是個人愛好者, 更多應該關注的不是藝術品本身, 而是藝術理念和想法。

我本人也是一樣, 更關注於新的想法和觀念, 這也為未來藝術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Q:你認為策展人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 會有哪些實驗性的探索?

A:可能我們先要對當代藝術進行更為準確的定義, 而當代藝術的界限正在迅速地擴張, 充滿了不確定性。 所以未來策展人的工作範疇可能不僅僅局限於藝術領域, 而是會拓展到更廣闊的社會領域, 拓展到具體的行動中, 拓展到每個人的身邊, 進而我們才會更好地瞭解藝術和藝術所扮演的角色。

Q:所以這是你在2018年Hyundai Blue Prize 的發佈會中提出的“給藝術‘講故事’的人”的概念以及提到“策展人時代”已經到來的原因嗎?

A:是的, 這是整個 Hyundai Blue Prize 的核心主題, 這其實給予了策展人這一角色更多的希望, 希望他們不是只關注藝術世界和藝術作品,而是著眼於整個社會並且參與到社會發展進程中來,社會語境的範圍是要比單一藝術領域的討論涵蓋更多內容的;希望可以賦予更多地區、更多不同背景和角色的人以話語權,能充分地討論和互動。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也需要有更多的展示角度才可以全面地被世界瞭解和認識。策展人參與到社會進程中來,可以為我們開啟更多的視窗去全面地瞭解我們的世界。

Q:你對未來的策展人有什麼建議?

A:我與蛇形美術館的 Yana Peel 以及 Hans Obrist提到這個問題時,他們提到了未來藝術發展中科技的角色以及我剛剛提到的藝術棲息地的概念,我們正在將這兩個概念融入現階段的策展理念和藝術理念之中。有時你只關注藝術形式和藝術產生的環境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把視角放在更高的社會景觀中。

採訪、文 / 陳鋆堯

圖片提供 / 現代汽車文化中心

希望他們不是只關注藝術世界和藝術作品,而是著眼於整個社會並且參與到社會發展進程中來,社會語境的範圍是要比單一藝術領域的討論涵蓋更多內容的;希望可以賦予更多地區、更多不同背景和角色的人以話語權,能充分地討論和互動。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也需要有更多的展示角度才可以全面地被世界瞭解和認識。策展人參與到社會進程中來,可以為我們開啟更多的視窗去全面地瞭解我們的世界。

Q:你對未來的策展人有什麼建議?

A:我與蛇形美術館的 Yana Peel 以及 Hans Obrist提到這個問題時,他們提到了未來藝術發展中科技的角色以及我剛剛提到的藝術棲息地的概念,我們正在將這兩個概念融入現階段的策展理念和藝術理念之中。有時你只關注藝術形式和藝術產生的環境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把視角放在更高的社會景觀中。

採訪、文 / 陳鋆堯

圖片提供 / 現代汽車文化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