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李玫瑾教授:家長牢記「2不管3不慣」,孩子少走彎路,發展更好

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 可是, 要善於教育他們, 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 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

家長想要培養出來一個優秀的孩子, 要做的對決不僅僅是給他愛而已。

同時, 家長也應該是孩子這一生的一個引領者, 一個教育者。 有慈愛的一面, 也要有嚴厲的一面。

切不可一味地溺愛孩子, 要星星不給月亮。

李玫瑾教授也多次表示說, 現在有個很奇怪的現象, 家長往往在該管孩子的時候不作為, 而在不該管的時候卻常常施加干預。

規范孩子的行為, 最好的時候就是在孩子的兒童階段。 結果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捨不得, 或者是認為孩子的這些行為無傷大雅。

然後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 發現問題嚴重了, 然後才想起來管了。 那這個時候正是孩子叛逆的時候, 家長根本管不了了。

所以李玫瑾教授說,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 家長一定要做到「2不管3不慣」。

兩不管

1、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很多時候, 不是孩子做不到, 而是我們認為孩子做不到。

孩子的獨立意識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不是與生俱來的, 而是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幫孩子去建立, 去培養的。

孩子明明可以做得到, 家長卻不放心讓孩子去做, 那麼孩子形成惰性思維, 孩子剛生出來的一點點獨立心理就又被「墮落」心理給壓下去了。

所以孩子即使還小, 也是有很多能夠自己做的事情的。

第一次可能做得不太好, 但是熟能生巧。 而孩子永遠不做, 就永遠沒有成長的機會。

豆瓣一部評分為9.2分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就跟拍了日本幼稚園孩子的生活。

3周歲的孩子早上被媽媽叫醒之後, 就會自己洗臉、還是掛毛巾、換衣服、疊睡衣……

到了學校之後, 自己的書包是自己拿著的;午餐吃完的飯盒孩子們要自己收拾;

放學回家的時候,

也是自己穿好衣服, 換好鞋子, 拎著書包和爸爸媽媽回家。

2、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管

孩子的成長不應該只是在身體上, 也有在精神層面的。

在綜藝節目當中, 胡可的兒子小魚兒拿著一塊麵包手舞足蹈的走著, 一不小心跌倒了。

在一旁做飯的胡可, 回頭發現,屁股著地,一點傷都沒有,於是淡定的繼續切菜,小魚兒拍拍屁股,淡定得起來了,接著玩去了。

很多時候,反而是大驚小怪,認為孩子不能承受,於是趕緊安慰孩子,把孩子的性子養的驕縱了。

三不慣

1、孩子不尊重人不慣

孩子指著一個比較胖的人哈哈大笑說「大胖豬」,那麼家長千萬不可以用「童言無忌」這句話袒護孩子。

這只會讓孩子認為自己這樣的行為是允許的,一旦知道父母會袒護自己,孩子下一次依舊會這樣做。

而這樣孩子就是不尊重別人,會被人說「沒教養」。

2、觸碰原則的問題不慣著

每一個孩子都是在犯錯誤的過程當中長大的。孩子不觸碰到邊界,是不知道界限在哪裡的。

最怕的就是孩子已經觸碰到底線了,家長也沒有嚴厲教育孩子,沒有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演員戚薇在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

戚薇有一條裙子,女兒也特別喜歡,不讓戚薇穿走。說「這是我的」,戚薇就說「不,這是我的。

戚薇說,「不能說你年紀小,就有道理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這是不對的!」

3、孩子沒有責任感不慣

剛才也說了,孩子犯錯是常態,孩子犯錯了才能把問題暴露出來,然後才好糾正。

但是如果孩子暴露問題之後逃避問題,不願意負責,怎樣的態度家長就要警惕了。

畢竟責駡與懲罰都不是目的,讓孩子懂得改正以及自我擔責才是孩子成長的最大意義。

很多家長都有一一個不好的習慣,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代替孩子給對方道歉,這樣是對孩子的成長沒有益處的。

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說對不起,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應該道歉或者是彌補。

回頭發現,屁股著地,一點傷都沒有,於是淡定的繼續切菜,小魚兒拍拍屁股,淡定得起來了,接著玩去了。

很多時候,反而是大驚小怪,認為孩子不能承受,於是趕緊安慰孩子,把孩子的性子養的驕縱了。

三不慣

1、孩子不尊重人不慣

孩子指著一個比較胖的人哈哈大笑說「大胖豬」,那麼家長千萬不可以用「童言無忌」這句話袒護孩子。

這只會讓孩子認為自己這樣的行為是允許的,一旦知道父母會袒護自己,孩子下一次依舊會這樣做。

而這樣孩子就是不尊重別人,會被人說「沒教養」。

2、觸碰原則的問題不慣著

每一個孩子都是在犯錯誤的過程當中長大的。孩子不觸碰到邊界,是不知道界限在哪裡的。

最怕的就是孩子已經觸碰到底線了,家長也沒有嚴厲教育孩子,沒有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演員戚薇在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

戚薇有一條裙子,女兒也特別喜歡,不讓戚薇穿走。說「這是我的」,戚薇就說「不,這是我的。

戚薇說,「不能說你年紀小,就有道理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這是不對的!」

3、孩子沒有責任感不慣

剛才也說了,孩子犯錯是常態,孩子犯錯了才能把問題暴露出來,然後才好糾正。

但是如果孩子暴露問題之後逃避問題,不願意負責,怎樣的態度家長就要警惕了。

畢竟責駡與懲罰都不是目的,讓孩子懂得改正以及自我擔責才是孩子成長的最大意義。

很多家長都有一一個不好的習慣,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代替孩子給對方道歉,這樣是對孩子的成長沒有益處的。

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說對不起,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應該道歉或者是彌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