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孩子有大智慧:學會「斷舍離」,父母丟掉焦慮走向從容,孩子更優秀

斷舍離並不只是家居整理術, 也是一種有效的育兒方法, 教育孩子, 也要做到斷舍離。

01

斷:斷絕繁雜, 幫孩子做減法

其實當孩子降臨人世, 初為父母, 我們也曾抱有這樣的初心, 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快樂就好!

只是, 當孩子漸漸長大, 我們卻在紛紛擾擾中迷失了本心, 我們要求孩子得第一名, 要求孩子多才多藝, 恨不得他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綜藝《親愛的小課桌》裡的凱凱媽媽, 每天都要給孩子佈置額外作業, 偷懶加卷子, 錯題多了加卷子, 如果不仔細就再加卷子, 一個寒假能給孩子做376張卷子。

「父母能有什麼害孩子的心!」我們固執地認為, 父母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孩子好, 卻唯獨忘記了, 那個小小的稚嫩的肩膀能不能承擔這一切。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的期盼沒有錯, 但是父母需要把握好給孩子施壓的分寸, 千萬別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得不說,

教育環境的殘酷讓家長與孩子都深陷于壓力之中, 但父母要做的絕不是給孩子層層加碼, 而是幫孩子做減法, 讓孩子可以甩開包袱, 輕鬆上陣。

02

舍:捨棄重負, 給孩子慢慢成長的可能

「快點寫作業」、「快點吃飯」、「快點睡覺」……, 這些話語幾乎成了許多父母的口頭禪。 在這不斷的催促中, 孩子感受到的是煩躁、焦慮, 直至心生抗拒, 抗拒身邊的一切, 比如不想去上學。

遇到孩子厭學怎麼辦?

或者苦口婆心勸說, 或者暴力打罵, 逼迫孩子回到課堂, 而這位爸爸卻給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答案。

當他14歲的兒子說再也不想去學校了, 他表示理解, 還辭去了工作, 開著房車帶著兒子游走中國體驗生活, 全程往返近1萬公里。

50多天的時間裡孩子變化很大,

他想念家人, 也對學習重新提起興趣, 準備回到校園。

父親說, 會尊重孩子的意願, 不強迫他做任何事情, 但是會做好引導。

孩子說, 他明白了, 學習不止是為了學歷, 更多的是家人希望自己是一個有學識正直的人, 就算學習很苦, 也會逼著自己吃這個苦。

孩子是幸運的, 擁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好父親。 他不是高高在上, 而是願意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與孩子平等交流, 允許孩子慢慢找到生命的微光。

孩子的成長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 它需要的是父母百分之百的耐心與愛。

我們總以為給了孩子最好的保護, 卻忽略了沒有陽光和雨露的滋養, 幼苗是不會長大的。

大自然有它的規律, 孩子的成長同樣如此。

身為父母, 我們需要尊重孩子本來的生長規律, 耐心地等待它發芽、長大, 而不是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綻放。

03

離:脫離執念, 放手讓孩子成長

曾經看過一部俄羅斯的動畫短片《臍帶》, 發人深思。

孩子出生的時候非常瘦弱, 媽媽心疼孩子, 沒捨得剪斷臍帶, 日子久了, 這根臍帶習以為常, 也就再也剪不斷了。

孩子開始學走路, 每每想要觸摸這個神奇的世界, 媽媽就擔心孩子受到傷害, 忙不迭用臍帶拉回兒子。

孩子要上學了, 在校園裡他被小夥伴們嘲笑、欺負, 媽媽依舊不願剪斷臍帶, 索性幫孩子辦了休學, 在家自己教。

孩子慢慢長大,他沒有工作,沒有朋友,沒有戀人,更沒有孩子,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

母親一天天衰老下去,終有一天離開了孩子,而孤獨一人,一事無成的兒子,驚慌失措,他該如何面對餘下的日子?

動畫短片的情節雖然有些荒誕,可現實生活中,不捨得放手的父母大有人在。

擔心孩子遇到危險,害怕孩子受到傷害,於是,索性不給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像短片中的母親那樣,固執得將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可是,父母難道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嗎?如果有一天你不再能夠陪伴在孩子身邊,從未獨自經歷風雨的孩子,他該怎麼辦?

尹建莉老師說過:「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線之上,幾乎可以同意孩子去做一切願意做的事情。這樣不會慣壞孩子,生命受到的阻礙越少,成長越健康,才能越容易顯露。」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羅森塔爾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父母不斷通過語言、表情、態度等表達對孩子積極的期望,孩子就能夠做得越來越好。

反之,父母越是不認可孩子,不願意放手讓孩子去做,那孩子也只會變得如你所願,越來越糟糕。

父母越早放手,孩子就越容易適應自己的未來,讓孩子成為真正獨立的個體,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最負責任的愛。

卸下孩子身上的重負,讓他們得以尋找人生的方向,這是「斷」;

舍去心中的雜念,幫助孩子成長為他們最好的模樣,這是「舍」;

放開孩子的手腳,讓他們有機會在風雨中磨煉自我,這是「離」。

哲學家康得說過: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好的親子教育,也要做到「斷舍離」,適當的放手,孩子才能成為自己的主宰,才能更好的成長。

孩子慢慢長大,他沒有工作,沒有朋友,沒有戀人,更沒有孩子,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

母親一天天衰老下去,終有一天離開了孩子,而孤獨一人,一事無成的兒子,驚慌失措,他該如何面對餘下的日子?

動畫短片的情節雖然有些荒誕,可現實生活中,不捨得放手的父母大有人在。

擔心孩子遇到危險,害怕孩子受到傷害,於是,索性不給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像短片中的母親那樣,固執得將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可是,父母難道能照顧孩子一輩子嗎?如果有一天你不再能夠陪伴在孩子身邊,從未獨自經歷風雨的孩子,他該怎麼辦?

尹建莉老師說過:「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線之上,幾乎可以同意孩子去做一切願意做的事情。這樣不會慣壞孩子,生命受到的阻礙越少,成長越健康,才能越容易顯露。」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羅森塔爾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父母不斷通過語言、表情、態度等表達對孩子積極的期望,孩子就能夠做得越來越好。

反之,父母越是不認可孩子,不願意放手讓孩子去做,那孩子也只會變得如你所願,越來越糟糕。

父母越早放手,孩子就越容易適應自己的未來,讓孩子成為真正獨立的個體,這才是父母對孩子最負責任的愛。

卸下孩子身上的重負,讓他們得以尋找人生的方向,這是「斷」;

舍去心中的雜念,幫助孩子成長為他們最好的模樣,這是「舍」;

放開孩子的手腳,讓他們有機會在風雨中磨煉自我,這是「離」。

哲學家康得說過: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好的親子教育,也要做到「斷舍離」,適當的放手,孩子才能成為自己的主宰,才能更好的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