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坐擁四萬億市場的中國餐飲行業,為何出不了一家千億龍頭?

我有一個開餐廳的朋友, 人稱髮際吳。

有這綽號, 一是因為他靠開餐廳發跡了, 二則是創業艱辛, 年少脫髮的緣故。

我去過一次他的店, 生意爆棚。 連上學時經常被我們嘲笑不求上進的髮際吳都能成功, 看來餐飲行業真的很景氣。

美團點評CEO王興曾說過, “按每人一頓飯10元計算, 一年在餐飲上的消費至少1萬元。 作為一門入口的生意, 14億人帶來的就是14萬億元的市場。

事實上, 一頓飯十塊錢這標準, 現在連碗蘭州拉麵都吃不到, 人們一年為吃的花費肯定要比14萬億元更多。

而且好生意講究的就是高頻, 人是鐵飯是鋼,

你可以一年不買新衣服, 你能一天不吃飯嗎?


餐飲行業收入表 來源:國家統計局

可問題是, 這麼大的一個行業, 為什麼在上市公司中卻幾乎沒有存在感呢?

自從湘鄂情改名中科雲網後, A股的餐飲企業就只剩下可憐的3家, 占整個市場的市值比例只有萬分之二。

好吧, 就算因為餐飲企業現金交易多、財務不規範, 難以登陸A股, 可看看一江之隔的港股, 情況也並沒有很好。

儘管本地餐飲連鎖翠華、大家樂和大快活都已上市, 主營業務在國內的呷哺呷哺、味千中國也前去助陣, 然而上市的餐飲公司仍然只有19家, 平均市值只有區區23億港幣。

上市餐飲企業匯總 截止至2018年1月底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當我把這個問題拋給髮際吳時,

他突然開啟了吐槽模式。

整個餐飲行業每年在以70%的比例洗牌。 結構性過剩, 門檻低, 跟風嚴重, 消費者喜好千變萬化, 一家店能存活三年就是勝利, 還談什麼上市啊!

事實上, 餐飲行業一方面要面對高昂的店鋪租金和漲勢兇猛的人力成本, 另一方面還要應付愈發挑剔的消費者。

單看餐飲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的利潤率, 10%左右的水準實在不像是個暴利行業。


上市公司利潤率 資料來源:Wind

低利潤率意味著較長的投資回報週期, 而現如今餐廳的生命週期又是有目共睹的短。

如何能快速收回投資甚至穩定盈利?

餐飲行業的大一統公式

總利潤(TR)=客戶單次消費利潤 (R) X 消費頻次 (F) X 消費人數 (Q)

所有餐飲企業要解決的問題, 要麼是讓每個進店的顧客多花錢,

要麼是讓他們更頻繁的來店裡吃, 再或者, 就是開更多的店, 吸引更多的新顧客。

那麼, 什麼又是決定這三個因素的關鍵呢?

上游供應鏈管理

是提升單次消費利潤的關鍵

當我們拿起香辣雞腿堡送向嘴邊, 很難想到這背後融合了穀物生產加工、肉雞養殖加工、蔬菜種植加工、醬料生產、產品包裝、物流配送和餐飲加工服務等諸多企業的心血。

上游的供應鏈管理對餐飲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優秀的供應鏈管理不僅保證食材的品質, 還能控制食材的成本。 無論在單次消費利潤上, 還是在價格優勢帶來的消費頻次上, 都能增加總利潤

供應鏈管理並非簡單的採購。 對大型餐飲企業而言, 每天面臨數量眾多且種類繁雜的採購需求,

只有通過科學系統的管理, 才可能滿足並保證餐廳供應的高效、穩定和安全。

海底撈大家都不陌生。 當年這火鍋第一股想上市未果, 無奈之下, 2016年將旗下火鍋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推上了港股市場。

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 憑藉海底撈餐廳的快速發展, 和供應鏈上的良好管控, 頤海國際的業績以年均50%以上的速度高速成長, 市場也心甘情願的給出了40倍的估值。

上市以來公司股價一騎絕塵, 一年多裡從2塊漲到11塊, 是妥妥的大牛股。


頤海國際K線圖

這麼看來, 那句“我吃火鍋, 你吃火鍋底料”, 不如改成“你吃火鍋, 我投火鍋底料股”更合適?

外賣不只改變你的生活

還擴大了餐廳的潛在客群

當人性的“懶”、“宅”、“饞”、“急”、“忙”有了互聯網, 外賣行業迎來爆發。

根據艾瑞諮詢去年發佈的報告, 2017年中國網路外賣行業總交易額超過2000億, 占整體餐飲行業比例高達20%以上。

業務幾乎覆蓋全國所有人口10萬以上的縣, 外賣成為餐飲業快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菜鳥死于常識, 老將死于趨勢, 一個成熟的餐飲上市公司很難死於常識, 卻可能死於突然加速的變化趨勢。

看著店裡進進出出的外賣小哥, 髮際吳告訴我外賣是如何重構餐飲的。

“首先, 外賣延長了經營時間, 提高了後廚的資源利用率

其次, 堂食客往往集中在周邊1公里, 而外賣配送範圍達到3-5公里, 拓寬了店鋪的服務輻射範圍

不過最重要的, 還是外賣的顧客不佔用餐廳的位置, 翻台率趨近於無限大,對於餐廳來說,流水的瓶頸一下子被解放了出來。”

傳統餐廳集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需要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人流、物流、資訊流,對經營管理提出很高要求。

而外賣不僅不佔用管理資源,還不佔用經營面積,只需提供產品,無需提供空間和服務。

因此,成功實現外賣策略的餐廳不管是坪效、人效都可以得到巨大的提升。

不僅能夠提升消費人數,還能提升消費頻次,給總利潤提升帶來巨大的空間。

能意識到外賣好處的餐飲企業才是好企業。

香港品牌大快活、大家樂的內地分店紛紛開展線上外賣業務,唐宮連續三年在年報中談到外賣的重要性,而擁有內地血統的呷哺呷哺更是輕車熟路,迅速融入外賣大軍。


資料來源:Wind

如何提高消費頻次?

餐飲品質是關鍵

即使有了外賣,能夠服務的潛在人群範圍得到擴大,但如何保證顧客不是一次性光顧,而能成為回頭客呢?

近幾年各式網紅餐廳的最終下場讓髮際吳背後發冷。

雕爺牛腩多次被爆店面關門,黃太吉只剩下加盟店,走紅上海的“趙小姐不等位”去年底所有門店關門大吉,韓寒參與投資的“很高興遇見你”只火了一年。

首創無餐具的水貨餐廳停止加盟,而刷新消費者三觀的便所主題餐廳銷聲匿跡。

不是號稱消費升級,行銷先行嗎?那為什麼這些曾經話題滿滿的餐廳卻如坐過山車一樣直上直下呢?

髮際吳為此專門去請教了一個餐飲界大咖,對方一邊盤著手上烏黑發亮的串子,一邊悠悠的說:

“消費升級大家都知道,但請不要把消費者當傻子,什麼烏七八糟的玩意包上’適合拍照‘、’玩噱頭玩概念’的幌子,就想成為經久不衰的招牌?

餐飲企業的口碑是靠顧客實打實的每次光顧積累起來的,發達的網路行銷可以讓你一步登天,但也能讓你瞬間被打回原形。

想想看你開餐廳的初衷吧——口味才是你真正的護城河。

不知是不是髮際吳聽了大咖的話之後有了頓悟,最近他的微信朋友圈再沒有轉發過各式稀奇古怪的行銷活動,什麼王者榮耀鑽石免單啊之類的,而是開始踏踏實實的研究起各種食材的好壞和消費者的飲食習慣。

“44%的中國消費者認為自己體重超標;

49%的人目前正在努力控制體重;

75%的受訪者通過改變飲食控制體重;

82%的受訪者願意多花錢購買不含有不良成分的食物,高於全球平均的68%。

重油、重鹽、重辣口偏好降低,以中和健康為特徵的甜鮮口感偏好背後是消費者的健康訴求。”

——美團點評2017年餐飲行業白皮書

對於中國的餐飲企業來說,麻辣和酸甜固然能帶來吃貨的贊許,但若想顧客一而再、再而三的惠顧,讓“偶爾解解饞”變成“日常打卡”,維持健康和美味的微妙平衡才是關鍵。

無論是新元素、wagas等主打輕食的新興品牌從一線城市逐漸向二三線城市的下沉。

還是主流餐飲企業如肯德基和必勝客推出K Pro和Pizza Hut Bistro這樣的子品牌來拓展白領市場,都是對健康趨勢的一種捕捉

可惜的是,中餐企業大多沒有意識到這種趨勢,大多還抱著好味道勝過好健康的理念,實在是落伍啦。

發跡吳遺憾的搖了搖頭。在他的店中,至少所有套餐都是包含蔬菜沙拉或者水果沙拉的。

成就千億市值?

品牌才是護城河

能在餐飲行業做到髮際吳這樣,其實已經十分難得。

在我的連聲讚歎下,髮際吳卻愁眉緊鎖看著門外。

順著他的目光,我發現店的對面有一家盒馬鮮生剛剛開業,人潮洶湧,坐在店裡的人正在享用現買現做的澳洲龍蝦

我瞬間明白了他的恐懼。

當賓士開拉麵店,宜家開餐廳,無印良品開咖啡館,盒馬鮮生開海鮮作坊,融合餐飲、零售、跨界品牌等多種業態模于一體的複合式店鋪越來越多時,競爭就不只來自同行,更來自看不見的地方。

“雖然這些異想天開的店很可能會分流消費者,但最終能否在這個市場立足,還是得回歸餐飲大一統理論。

是否能把控住客戶單次消費利潤,消費頻次和消費人數,而這其中最根本的只有一點——品牌和品質。“

——髮際吳的思考

想吃火鍋便想起海底撈,想吃洋速食就想起麥當勞,想喝奶茶就想到喜茶,這便是品牌在食客潛意識中的鬧鐘響了,喚醒他們複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穩定地提高消費頻次。

這與餐飲界的兩句諺語是一脈相承的:

“選品定輸贏”,

“尋找心智中有市場上無的品類”。

成功的餐飲企業必須要用一個特色的品類來打開市場,再用穩定的品質和穩步擴張的規模強勢地入侵食客的潛意識,把品牌刻在他們腦海裡,才有可能帶來寬闊的護城河。”

——髮際吳的思考

舉例來說,現在北京和成都很多人說到喝早茶就會想起唐宮。

事實上,直到2014年,唐宮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都乏善可陳。

因為之前在大陸的定位一直是相對高檔的正餐酒樓,因此八項規定出臺後,唐宮2013年的淨利潤應聲下降三成多。

然而和湘鄂情就此一蹶不振不同的是,唐宮的管理層選擇徹底改變市場定位,以大眾和年輕化為核心,在內地開始推行早茶文化,創立了“唐宮小聚”和“唐宮茶點”這樣的子品牌。

此外,在戰略上趁著2015年租金低迷的時期迅速鋪開分店,通過大宗採購控制供應鏈成本,推廣會員卡制度並積極發展線上電商平臺。

這三管齊下加速了RFQ的提升,從而刺激利潤水漲船高。

2016年,唐宮中報淨利潤增幅42.93%,年報增幅110.49%。


資料來源:各公司年報

然而,有先發優勢,甚至已經建立護城河也未必就能一直成功。

作為入口生意的餐飲行業,風險也比一般消費品高得多。

味千中國曾經紅遍大街小巷的拉麵在2011年“骨湯門”事件中被曝出湯底不是宣傳的大骨熬制,而是湯粉製成。

品牌形象就此一落千丈,結果業績大幅下滑.

什麼樣的中式餐飲

才能成就千億市值

髮際吳轉身離開,準備去和供應商談判。看著他退到後腦勺的髮際線,我再次感慨餐飲行業的艱辛。

面對上游冗長複雜的供應鏈,要有高效的管理嚴格把控原料的成本和品質

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水準,跟上時代趨勢,利用互聯網工具節省人力成本,擴大潛在客戶群

最關鍵的是要絞盡腦汁將品牌植入消費者心智中,讓消費者欲罷不能,從而提升客單價和複購率

只有三個全做到,才能在殘酷的餐飲業競爭中立足,甚至走向資本市場。

而這才是第一步。

相比麥當勞肯德基這樣流水化生產的西式速食,以及海底撈呷哺呷哺這樣只靠原料和服務,不靠廚師和手藝的火鍋品類,傳統上十分依賴廚師手藝的中式正餐行業,註定難以成為一個千億級別的大生意

這也是為什麼髮際吳的下一家店劍指過橋米線店——另一種可以流水化生產的中式餐飲,而其他連鎖店也在想方設法的擯除後廚對於餐飲品質和效率的掣肘。

“中國餐飲企業的千億市值夢就靠你了!”我向那個堅毅的背影喊道。

來源 | 雲鋒金融(Id:majikwealth)

翻台率趨近於無限大,對於餐廳來說,流水的瓶頸一下子被解放了出來。”

傳統餐廳集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需要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人流、物流、資訊流,對經營管理提出很高要求。

而外賣不僅不佔用管理資源,還不佔用經營面積,只需提供產品,無需提供空間和服務。

因此,成功實現外賣策略的餐廳不管是坪效、人效都可以得到巨大的提升。

不僅能夠提升消費人數,還能提升消費頻次,給總利潤提升帶來巨大的空間。

能意識到外賣好處的餐飲企業才是好企業。

香港品牌大快活、大家樂的內地分店紛紛開展線上外賣業務,唐宮連續三年在年報中談到外賣的重要性,而擁有內地血統的呷哺呷哺更是輕車熟路,迅速融入外賣大軍。


資料來源:Wind

如何提高消費頻次?

餐飲品質是關鍵

即使有了外賣,能夠服務的潛在人群範圍得到擴大,但如何保證顧客不是一次性光顧,而能成為回頭客呢?

近幾年各式網紅餐廳的最終下場讓髮際吳背後發冷。

雕爺牛腩多次被爆店面關門,黃太吉只剩下加盟店,走紅上海的“趙小姐不等位”去年底所有門店關門大吉,韓寒參與投資的“很高興遇見你”只火了一年。

首創無餐具的水貨餐廳停止加盟,而刷新消費者三觀的便所主題餐廳銷聲匿跡。

不是號稱消費升級,行銷先行嗎?那為什麼這些曾經話題滿滿的餐廳卻如坐過山車一樣直上直下呢?

髮際吳為此專門去請教了一個餐飲界大咖,對方一邊盤著手上烏黑發亮的串子,一邊悠悠的說:

“消費升級大家都知道,但請不要把消費者當傻子,什麼烏七八糟的玩意包上’適合拍照‘、’玩噱頭玩概念’的幌子,就想成為經久不衰的招牌?

餐飲企業的口碑是靠顧客實打實的每次光顧積累起來的,發達的網路行銷可以讓你一步登天,但也能讓你瞬間被打回原形。

想想看你開餐廳的初衷吧——口味才是你真正的護城河。

不知是不是髮際吳聽了大咖的話之後有了頓悟,最近他的微信朋友圈再沒有轉發過各式稀奇古怪的行銷活動,什麼王者榮耀鑽石免單啊之類的,而是開始踏踏實實的研究起各種食材的好壞和消費者的飲食習慣。

“44%的中國消費者認為自己體重超標;

49%的人目前正在努力控制體重;

75%的受訪者通過改變飲食控制體重;

82%的受訪者願意多花錢購買不含有不良成分的食物,高於全球平均的68%。

重油、重鹽、重辣口偏好降低,以中和健康為特徵的甜鮮口感偏好背後是消費者的健康訴求。”

——美團點評2017年餐飲行業白皮書

對於中國的餐飲企業來說,麻辣和酸甜固然能帶來吃貨的贊許,但若想顧客一而再、再而三的惠顧,讓“偶爾解解饞”變成“日常打卡”,維持健康和美味的微妙平衡才是關鍵。

無論是新元素、wagas等主打輕食的新興品牌從一線城市逐漸向二三線城市的下沉。

還是主流餐飲企業如肯德基和必勝客推出K Pro和Pizza Hut Bistro這樣的子品牌來拓展白領市場,都是對健康趨勢的一種捕捉

可惜的是,中餐企業大多沒有意識到這種趨勢,大多還抱著好味道勝過好健康的理念,實在是落伍啦。

發跡吳遺憾的搖了搖頭。在他的店中,至少所有套餐都是包含蔬菜沙拉或者水果沙拉的。

成就千億市值?

品牌才是護城河

能在餐飲行業做到髮際吳這樣,其實已經十分難得。

在我的連聲讚歎下,髮際吳卻愁眉緊鎖看著門外。

順著他的目光,我發現店的對面有一家盒馬鮮生剛剛開業,人潮洶湧,坐在店裡的人正在享用現買現做的澳洲龍蝦

我瞬間明白了他的恐懼。

當賓士開拉麵店,宜家開餐廳,無印良品開咖啡館,盒馬鮮生開海鮮作坊,融合餐飲、零售、跨界品牌等多種業態模于一體的複合式店鋪越來越多時,競爭就不只來自同行,更來自看不見的地方。

“雖然這些異想天開的店很可能會分流消費者,但最終能否在這個市場立足,還是得回歸餐飲大一統理論。

是否能把控住客戶單次消費利潤,消費頻次和消費人數,而這其中最根本的只有一點——品牌和品質。“

——髮際吳的思考

想吃火鍋便想起海底撈,想吃洋速食就想起麥當勞,想喝奶茶就想到喜茶,這便是品牌在食客潛意識中的鬧鐘響了,喚醒他們複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穩定地提高消費頻次。

這與餐飲界的兩句諺語是一脈相承的:

“選品定輸贏”,

“尋找心智中有市場上無的品類”。

成功的餐飲企業必須要用一個特色的品類來打開市場,再用穩定的品質和穩步擴張的規模強勢地入侵食客的潛意識,把品牌刻在他們腦海裡,才有可能帶來寬闊的護城河。”

——髮際吳的思考

舉例來說,現在北京和成都很多人說到喝早茶就會想起唐宮。

事實上,直到2014年,唐宮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都乏善可陳。

因為之前在大陸的定位一直是相對高檔的正餐酒樓,因此八項規定出臺後,唐宮2013年的淨利潤應聲下降三成多。

然而和湘鄂情就此一蹶不振不同的是,唐宮的管理層選擇徹底改變市場定位,以大眾和年輕化為核心,在內地開始推行早茶文化,創立了“唐宮小聚”和“唐宮茶點”這樣的子品牌。

此外,在戰略上趁著2015年租金低迷的時期迅速鋪開分店,通過大宗採購控制供應鏈成本,推廣會員卡制度並積極發展線上電商平臺。

這三管齊下加速了RFQ的提升,從而刺激利潤水漲船高。

2016年,唐宮中報淨利潤增幅42.93%,年報增幅110.49%。


資料來源:各公司年報

然而,有先發優勢,甚至已經建立護城河也未必就能一直成功。

作為入口生意的餐飲行業,風險也比一般消費品高得多。

味千中國曾經紅遍大街小巷的拉麵在2011年“骨湯門”事件中被曝出湯底不是宣傳的大骨熬制,而是湯粉製成。

品牌形象就此一落千丈,結果業績大幅下滑.

什麼樣的中式餐飲

才能成就千億市值

髮際吳轉身離開,準備去和供應商談判。看著他退到後腦勺的髮際線,我再次感慨餐飲行業的艱辛。

面對上游冗長複雜的供應鏈,要有高效的管理嚴格把控原料的成本和品質

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水準,跟上時代趨勢,利用互聯網工具節省人力成本,擴大潛在客戶群

最關鍵的是要絞盡腦汁將品牌植入消費者心智中,讓消費者欲罷不能,從而提升客單價和複購率

只有三個全做到,才能在殘酷的餐飲業競爭中立足,甚至走向資本市場。

而這才是第一步。

相比麥當勞肯德基這樣流水化生產的西式速食,以及海底撈呷哺呷哺這樣只靠原料和服務,不靠廚師和手藝的火鍋品類,傳統上十分依賴廚師手藝的中式正餐行業,註定難以成為一個千億級別的大生意

這也是為什麼髮際吳的下一家店劍指過橋米線店——另一種可以流水化生產的中式餐飲,而其他連鎖店也在想方設法的擯除後廚對於餐飲品質和效率的掣肘。

“中國餐飲企業的千億市值夢就靠你了!”我向那個堅毅的背影喊道。

來源 | 雲鋒金融(Id:majikwealth)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