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看著酷只是一個最不重要的附加項

小弟學生時代, 最潮的皮衣是B3;那是量化寬鬆以前的世界, 商業版B3產地是阿根廷, 說不上好, 但也算真材實料, 年輕人買上一件並不輕鬆, 多半愛護有加, 我還見過有人上網發帖請教皮毛一體的領子髒了怎麼清洗的。

到了後來全球變暖, B3的江湖地位就被A2取代了。

這倆皮衣都是二戰軍機上用的, 那時飛機密封不嚴, 機艙裡溫度常在零度以下, 不穿厚點實在扛不住, 飛行員穿個馬皮A2就湊合了, 機槍手坐一個大洞後面開槍, 風頂頭吹著, 非得帶毛羊皮(shearling)的B3不可, 同樣場合, 英國人也有類似的叫“Irvin”, 從不列顛上空的鷹到敵後炸水壩穿的都是這個,

之間改過版, 因為戰爭越打越窮, 皮塊越裁越小。

《敦克爾克》劇照(為了減輕閱讀障礙, 這裡補一句:A2/B3這些字母和數位指的都是飛行夾克

80年以前出生的人, 童年多少都嘗過物資匱乏之苦, 看貨的評價標準是“猛”而不是“精”, 相比常見的棉麻毛, 對成本更高的皮衣有天然的嚮往, 而皮毛一體的shearling大衣扎實厚重, 是皮衣中的豪傑。

Irvin的現代演繹, 但事實上, 這類夾克都是外國一群肥宅在穿, 慘不忍睹

這個門類裡, 最早出現的市場是韓產二手洋垃圾;後來是蘇軍剩餘物資, 幾百塊錢的長大衣上身就有穿越回東線作戰的感覺;再往後有互聯網了, 但不發達, 三四千塊錢的三流美國商業版已經算神器。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試錯, 中間也出現過一些邪路, 比如油光水滑貂皮領的綿羊皮褸子, 曾是90年代油膩中年人的標誌物, 今天他們自己也不提了。

85後到00後的童年幸福得多, 等他們開始穿皮衣的時候開始流行vintage, 最流行的款是A2, 不用牛皮, 一定要和二戰時代一樣用馬皮, 皮子不結實就罷了, 價格還要翻一個跟頭。

還是Irvin的現代版, 其實廠家也會致敬的, 特別是英國廠家, 對RAF是有感情的, 畢竟owed so much by so many to so few

這裡不想說啥A2、G1, 相比這些, 飛行夾克裡有一個更有特點的流派, 即德國空軍夾克。 德國飛行員從40年開始得到授權, 可以自己找裁縫做短皮衣, 不限定款式, 所以他們沒有英美那種固定的形制, 彼時正逢法國淪陷, 很多人的衣服都是找法國裁縫做的,

範本就是民用的騎行夾克。

Eric Hartmann

由於衣服的成本是自己決定的, 所以做工用料也常能勝過同時期英美的工廠量產貨。 其中複雜點的是傳統裁剪的雙排扣短夾克, 有點像早年的騎兵軍裝裁了下擺, H.J.Marseille就喜歡這種, 但多數人如Hartmann還是喜歡簡單點的裁剪加拉鍊的搭配。

現在人覺得德國飛行夾克政治上不硬氣, 大眾市場上不如英美流行, 但有一項例外, 就是一戰紅男爵那款雙排扣皮衣。 這種長及大腿的雙排扣短皮衣產自德國, 成名卻因為蘇聯, 當初為了給敵對的沙俄添亂, 德國人支援反對派列寧, 提供的軍援物資裡就包括這種飛行員皮衣。

只是列寧沒有空軍, 這種包住屁股, 還有條外腰帶的黑色皮衣就發給了“契卡”, 就是後來群眾們喜聞樂見的克格勃。

motoringcoat, 英國廠商做這衣服的時候不提紅男爵, 也不提克格勃

前些年我看俄劇《伊薩耶夫》, 想找一件這樣的皮衣用來騎摩托, 結果找到個英國eastman的複刻版, 但又是德國又是馬皮的, 市場上最時興的兩把宰人刀自是磨得飛快, 一看就是照著“哈德門”的頭上砍。

俄劇《伊薩耶夫》

其實人們穿皮夾克的歷史並不長, 把飛行夾克的脈絡梳理一遍, 再看今天民用市場上的產品, 設計項目和來歷, 都能在歷史上找到影子。 當年阻燃材料不發達, 皮子是最易得的, 擋風, 拒火, 還不容易長蝨子, 看著酷只是一個最不重要的附加項。

最初的選項是牛羊皮, 還有海豹皮(現在被禁了, 大概十年前還能看見老鋪用存料做鞋的),

後來物資匱乏, 才開始用馬皮, 因為馬皮疏鬆, 性能不行, 做不了承重的背包和載具, 也就能做件上衣了(唯一例外的是馬屁股上兩片巴掌大的特別堅韌, 但太小, 也就能做雙鞋), 不過現在人追逐原味感, 重新用馬皮做複刻版, 賣得還特別貴。

戰爭結束後, 原料漸漸緩過勁來, 但化工業也開始蓬勃發展了, 同時機艙裡的環境越來越好, 於是開始普及防火面料, 《壯志淩雲》裡有情懷閃現, 但大的趨勢是皮飛行服越來越少, 這些年新聞裡最常見的情景, 大概就是總統下基層時穿一件了。

bushjacket, 我找圖的時候發現奧巴馬穿皮夾克多, 川普基本都穿化纖, 於是我選了個bush

反恐戰爭時代, 美國人用直升機多, 和此前加壓的機艙環境又不同了, 普通阻燃面料的化纖夾克受不了,急需防風擋雨又能防火的飛行夾克,你以為皮夾克能復活?並沒有,美國人給nomex貼了一層gore-tex,做了cwu-106p. 倒騰軍剩物資的販子說這個多高科技高成本,其實根本不至於,油料兵穿的連體服一早就是這麼做的了。

美國人的這個選擇是相當有意思的,其實從性能上看,皮衣就相當於當年人們防風擋雨的gore-tex衝鋒衣,或者更細分一點,更接近今天的軟殼“soft-shell”,當初人們用皮毛一體,現在軟殼裡也有栽絨的了。網上老嘲笑程式師的穿衣品味,其中一條就是衝鋒衣,那麼換上衝鋒衣的古舊版本——皮衣——了以後,輿論情況是不是會好點?

前提是,程式師別嫌重。

當今世界皮衣日益衰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重量。

英國的幾家皮衣廠eastman、aero都以做得像幾十年前的原品為標準,輕了就是偷工減料;日本人崇英搞的幾個牌子更不用說,生怕別人說他們不西洋,比英國人還執著複刻;美國人倒是隨便一點,但物產豐厚的底子不能丟,schott、gibson-barnes做個摩托夾克也是死沉死沉的;德國人在皮衣方面欠缺德味,不是沒有牌子,只是noble-house這樣的同款式總要比英國人便宜一截。

上面提到的幾個偏門點的德國空軍夾克英國人不愛做,就只有德國人自己搗鼓,定位決定了他們用料扎實就不錯了,用戶體驗上不去的。

NYPD騎警

要劃重點的是法國(還記得德國飛行員的夾克是誰做的嗎?)——飛馬pegasus——和上面的相比,並不輕,但是,好看——如果你不嫌沉,不嫌貴,對RAF、the few,沒有特殊的感情,可以忘了上述牌子,買這個。

它的創始人凱文是個美國皮衣發燒友,但飛馬的基地在了法國(不過有部分夾克在韓國做)。如果你覺得它還不夠法,純法國本土品牌還有chapal,始自1832,說二戰就給美軍和法軍做衣服了,那麼你猜他們給不給德軍做?

這位就是皮衣發燒友凱文

如果你對軍裝沒有感情,法國也有seraphine這樣的民用品牌,我不太善於描述這類民用品有多好,只能簡單地說,它是給頂級品牌代工皮衣的。和前面說的一堆相比,它要輕很多,但還是不如衝鋒衣,這點重量換取的好處就是,它會好看一點。

《觸不可及》劇照

法國電影《觸不可及》裡那個黑人護工老穿皮衣,與之相對的是他的護理物件總穿羊絨,這事情容易讓人產生個直觀的感受,穿皮衣不小心就成了力工,我仔細想過這個問題,如果那個癱瘓的傢伙能穿皮衣的話,也只能是seraphine了。

這樣講並不是在詆毀此前提到的那些品牌,就像每個人看《觸不可及》都會想到的一個問題:拿羊絨、seraphine,乃至全部身家,和穿100美元皮夾克的你換一個健康的身體,你換不換?

在快銷服飾之前的世界裡,很多衣服都是有生命力的,在漫長的穿著過程中,它會形成獨特的輪廓和感覺,皮衣的這個特徵更加明顯。因為它的厚重,才能在漫長地歲月裡和你的生命力融合。很多朋友都會說,皮衣穿穿就變大了,其實多半是是更合身了。

LuftwaffeJackets

坦率地講,很多軍用飛行夾克是不適合日常穿著的,以前文德軍那兩個小小窄窄的夾克為例,當時飛行員在底下是配大褲子大靴子的,今天日常那麼穿就會顯得奇怪。

因為特殊的功能需求,飛行夾克的衣長普遍短,袖子普遍偏窄偏小,別說皮夾克了,就連現在美軍飛行員的massif防火夾克,同樣的號碼,也比其他衣服小一大圈。有些廠商在複產老飛行夾克的時候,會針對這一點做調整,愛好者們會興致勃勃地討論,但小弟卻以為,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謹守自信和活力,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ralph lauren很喜歡做皮衣了,不光是說RRL,還有purple label,前幾年紫標還有柔中帶剛的東西,現在有點越來越奶油了

是的,pegasus、chapal這樣的品牌都可以提供量體裁衣,就像當初飛行員找裁縫做衣服那樣,尺寸風格上你可以隨心所欲,但有一樣,皮衣做好交付客戶,只是完成了它的生產一半,另一半得你自己來。和其他衣服相比,皮衣因為其自重和性能,天生就需要當事人有充沛的生命力(活力)和意志力(自信)去支撐。

有後臺讀者問起女性如何穿皮衣的問題,其實正確的問題本身即是答案,那就是,你為什麼想穿皮衣?

如果僅僅是需要一個軟殼去遮風擋雨,當今世上遠有比它更合適的選擇。

普通阻燃面料的化纖夾克受不了,急需防風擋雨又能防火的飛行夾克,你以為皮夾克能復活?並沒有,美國人給nomex貼了一層gore-tex,做了cwu-106p. 倒騰軍剩物資的販子說這個多高科技高成本,其實根本不至於,油料兵穿的連體服一早就是這麼做的了。

美國人的這個選擇是相當有意思的,其實從性能上看,皮衣就相當於當年人們防風擋雨的gore-tex衝鋒衣,或者更細分一點,更接近今天的軟殼“soft-shell”,當初人們用皮毛一體,現在軟殼裡也有栽絨的了。網上老嘲笑程式師的穿衣品味,其中一條就是衝鋒衣,那麼換上衝鋒衣的古舊版本——皮衣——了以後,輿論情況是不是會好點?

前提是,程式師別嫌重。

當今世界皮衣日益衰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重量。

英國的幾家皮衣廠eastman、aero都以做得像幾十年前的原品為標準,輕了就是偷工減料;日本人崇英搞的幾個牌子更不用說,生怕別人說他們不西洋,比英國人還執著複刻;美國人倒是隨便一點,但物產豐厚的底子不能丟,schott、gibson-barnes做個摩托夾克也是死沉死沉的;德國人在皮衣方面欠缺德味,不是沒有牌子,只是noble-house這樣的同款式總要比英國人便宜一截。

上面提到的幾個偏門點的德國空軍夾克英國人不愛做,就只有德國人自己搗鼓,定位決定了他們用料扎實就不錯了,用戶體驗上不去的。

NYPD騎警

要劃重點的是法國(還記得德國飛行員的夾克是誰做的嗎?)——飛馬pegasus——和上面的相比,並不輕,但是,好看——如果你不嫌沉,不嫌貴,對RAF、the few,沒有特殊的感情,可以忘了上述牌子,買這個。

它的創始人凱文是個美國皮衣發燒友,但飛馬的基地在了法國(不過有部分夾克在韓國做)。如果你覺得它還不夠法,純法國本土品牌還有chapal,始自1832,說二戰就給美軍和法軍做衣服了,那麼你猜他們給不給德軍做?

這位就是皮衣發燒友凱文

如果你對軍裝沒有感情,法國也有seraphine這樣的民用品牌,我不太善於描述這類民用品有多好,只能簡單地說,它是給頂級品牌代工皮衣的。和前面說的一堆相比,它要輕很多,但還是不如衝鋒衣,這點重量換取的好處就是,它會好看一點。

《觸不可及》劇照

法國電影《觸不可及》裡那個黑人護工老穿皮衣,與之相對的是他的護理物件總穿羊絨,這事情容易讓人產生個直觀的感受,穿皮衣不小心就成了力工,我仔細想過這個問題,如果那個癱瘓的傢伙能穿皮衣的話,也只能是seraphine了。

這樣講並不是在詆毀此前提到的那些品牌,就像每個人看《觸不可及》都會想到的一個問題:拿羊絨、seraphine,乃至全部身家,和穿100美元皮夾克的你換一個健康的身體,你換不換?

在快銷服飾之前的世界裡,很多衣服都是有生命力的,在漫長的穿著過程中,它會形成獨特的輪廓和感覺,皮衣的這個特徵更加明顯。因為它的厚重,才能在漫長地歲月裡和你的生命力融合。很多朋友都會說,皮衣穿穿就變大了,其實多半是是更合身了。

LuftwaffeJackets

坦率地講,很多軍用飛行夾克是不適合日常穿著的,以前文德軍那兩個小小窄窄的夾克為例,當時飛行員在底下是配大褲子大靴子的,今天日常那麼穿就會顯得奇怪。

因為特殊的功能需求,飛行夾克的衣長普遍短,袖子普遍偏窄偏小,別說皮夾克了,就連現在美軍飛行員的massif防火夾克,同樣的號碼,也比其他衣服小一大圈。有些廠商在複產老飛行夾克的時候,會針對這一點做調整,愛好者們會興致勃勃地討論,但小弟卻以為,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謹守自信和活力,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ralph lauren很喜歡做皮衣了,不光是說RRL,還有purple label,前幾年紫標還有柔中帶剛的東西,現在有點越來越奶油了

是的,pegasus、chapal這樣的品牌都可以提供量體裁衣,就像當初飛行員找裁縫做衣服那樣,尺寸風格上你可以隨心所欲,但有一樣,皮衣做好交付客戶,只是完成了它的生產一半,另一半得你自己來。和其他衣服相比,皮衣因為其自重和性能,天生就需要當事人有充沛的生命力(活力)和意志力(自信)去支撐。

有後臺讀者問起女性如何穿皮衣的問題,其實正確的問題本身即是答案,那就是,你為什麼想穿皮衣?

如果僅僅是需要一個軟殼去遮風擋雨,當今世上遠有比它更合適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