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走饭”之死与快乐王子的“铅心”

“走飯”之死與快樂王子的“鉛心”

昨晚看了“走飯”的微博,看了她上百條留言,真是為她遺憾:如此有靈氣的女孩,就這樣走了。

她的幽默、她的憂傷,都有一種淡淡的味道,好像一切都不需著濃墨,就連死。

任何一個生命選擇如此結束,都令人惋惜,而“走飯”的才氣,更是讓人痛惜。

見過嬰兒心花怒放之笑,只覺成長格外悲涼。

這是“走飯”的一條微博,類似這樣透著淡淡憂傷又頗有穿透力的句子,在她的微博中比比皆是。

一個網友的微博說: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而你卻離我越來越遠。 你就站在我眼前,可我的心卻不停下墜。

“走飯”評論此微博說:

如同痔瘡,墜在體外。

“走飯”這兩條微博,有詩意,有淒涼,又有反媚俗,還有聰明,所以顯得很有穿透力。

不過,這種才情,尤其是其中的那種幽默,是生無所戀後產生的一種智慧。 戀,就放不開,而智慧就會被卡住。

她為何如此無所戀?或者說,為何如此抑鬱乃至走向自殺?

要明白這一點,先談談關於抑鬱症的一些知識。

抑鬱症常源自兩個方面:一是重大的喪失;二是壓抑的憤怒。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失去都會導致悲傷,重大的失去,如親人離世或失戀等,會導致重大的悲傷。

本來,失去發生的第一時間所產生的悲傷與淚水是有治療效果的,只要悲傷能在我們身體上自然流動,這份療愈就會自然產生。

然而,我們的頭腦認為,悲傷是太痛苦的情緒,於是會壓抑悲傷,導致悲傷不能流動,最後卡在心裡,卡在身體裡,久而久之形成了所謂的抑鬱。

並且,抑鬱症的爆發,常是一個新的失去觸發了過去的重大失去所造成的極大的悲傷。 譬如,一次失戀觸發了過去失去父母的悲傷,從而導致抑鬱症爆發。

失去、悲傷、壓抑……最終導致持續性的心境惡劣,這是一條很清晰的線,這個很容易理解。

相對不容易理解的是第二個原因—對憤怒的壓抑導致了悲傷。

任何一種情形中,我們都面臨著選擇的問題:是按照自己的意志來,還是按照別人的意志來?

按照自己的意志,就會有一種自由感,所以存在主義說:我選擇,我自由,我存在。

從天性上講,沒有誰願意按照別人的意志來,但你可能被逼迫,被人要求按照他的意志來。

這樣的時刻,你會有憤怒產生。

這樣的時刻、你需要表達憤怒,捍衛自己的疆界,忠於你自己的存在。

若你沒做到,你就是在失去你自己、背叛你自己。 同時,憤怒還是產生了,但不能指向外界,轉而指向了你自身。

憤怒指向自身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譬如內疚、羞愧、自卑……這些東西日積月累,最終就會導致極度糟糕的心境。

壓抑憤怒所伴隨著的,是一個更為可怕的失去—丟失你自己。

失去你自己,總是慢慢發生的。 儘管在重大選擇上,你也會失去自己但要命的是那一個又一個細節,每一個細節中你都不能做到忠於你自己的心於是你的存在本身就被否定了。

我無選擇,我無自由,我無存在。

讀“走飯”的微博,你會感覺到一種無力感,這可以理解為,她覺得自己宛如不存在。

心是被什麼拽住的,為什麼感覺不到它的重量。 如果我移植了一顆心我會感受到它比之前的更輕還是更重呢?

“走飯”用自己的語言風格,表達了這種不存在感—“感覺不到心的重量”。

心,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與嘗試中錘煉自己,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 只要是一次次自由意志的選擇,心就會被滋養,就會生動而鮮明,而有“重量”。

“為什麼感受不到它的重量”,“走飯”在另一篇微博中給出了答案,雖然她未必意識到這是答案:

我所能決定的大方向就是生與死,我所能決定的小方向是買哪款鞋,我其他的都靠別人和時間決定。

也不知道能不能說我有主見,我認為不太能。

“我其他的都靠別人和時間決定。 ”“走飯”這句話,寫出了她沒有存在感的人生答案。

“不自由,毋寧死”,這是詩人的言語。 存在主義哲學的言語則是“無選擇,等於死”。

“走飯”的微博,觸動了無數人的心。

之所以這麼多人被觸動,關鍵原因或許是,我們的文化一定程度上鼓勵服從,鼓勵喪失自我,而壓制精神獨立,所乙太多人的心處於沒有重量的狀態中。

我讀研究生時的同學徐凱文在北京大學做過許多次危機干預,干預物件是有自殺傾向的大學生。 他說,先做到一點就可以將他們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這一點,他說是“‘打死’父母,孩子就可以活了”。

他的意思是,讓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些孩子就可以暫時取消自殺的念頭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

因為,很多孩子的自殺傾向,看似是攻擊指向自己,其實真相是,指向父母的憤怒被壓制了。只要這憤怒能重新指向父母,對自己的攻擊就會停止。

“走飯”的心中明顯有強烈的憤怒,她的憤怒不能指向養育者。她的微博中有多篇留言,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攻擊自己內在的小孩的,如:

現在拉扯大一個東西可真不容易啊,估計我只夠格養個不說話的花花草草什麼的,打下前一句話時我有些猶豫,因為我在想花花草草們的感受。

除了心理學,我們的世俗氛圍、倫理學、哲學乃至政治都不會支持一個孩子對長輩表達憤怒,而只會要孩子感恩,最後孩子的憤怒很容易指向自己。

同時,與此相伴隨的是,我們的文化一定程度上鼓勵父母、老師與各色權威,控制孩子,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所以,我想說,切勿攻擊“走飯”的長輩,這並非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劇。

這種悲劇,我們將越來越熟悉,因為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會越來越少。

如果事情重來,如果我們有機會,如何可以拯救一個徘徊在自殺邊緣的孩子?這可分為幾個步驟:

1、 讓他明白,抑鬱很可能是對憤怒的壓抑;

2、 幫他發現,憤怒從何而來;

3、 學習表達憤怒,若憤怒果真主要是針對父母,而父母也願意,讓父母主動向孩子認錯;

4、 重新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自己對父母的愛。

要最終的拯救,必須達到最後一步;若只是想化解自殺的動力,讓他學會表達憤怒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王爾德寫過一則童話《快樂王子》,該王子渾身披著黃金葉片,兩隻眼睛是藍寶石所做,劍柄上還有一枚碩大的紅寶石。但他卻讓一隻燕子將黃金紅寶石和藍寶石等全送給窮人。

這則寓言有很多層寓意:

第一層:做好人很快樂,最後王子和燕子升了天堂;

第二層:做好人是為了逃避孤獨,快樂王子很寂寞,他為了讓燕子陪自己而不斷讓燕子為自己做事;

第三層:在做好事的過程中,王子和燕子愛上彼此,他們甘願為對方而死,這種愛情很快樂,值得上天堂。

我的一位來訪者還看到了另一層,他說,快樂王子的心是鉛做的,而鉛是黑色的。

這位來訪者和快樂王子很像,和每一個自己喜歡的人交往,他都恨不得把最好的東西給對方。譬如,多次給一個朋友代買食物,朋友每次給的錢只夠買10份,而他買了11份,多出來的一份是他用自己的錢買的,雖然當時他很窮。朋友懷疑他是用自己的錢買的,他說,不是的,是飯店買10送1的。

他還總想像著,自己哪一天有錢了,給所有的親朋好友都送最貴重的禮物,譬如LV包等。

但他談《快樂王子》這個故事時說,其實將自己裝扮得閃閃發光,就是為了掩飾一個真相—自己有一顆黑心。

他的黑心裡是巨大的憤怒,先是對父母的,尤其是對媽媽的憤怒,有時他腦海裡會閃現一個念頭—“弄死她”。每次這樣的念頭閃現,都會讓他極度羞愧,也讓他很恐懼。

除了對父母,他對別人也很小氣,裝大方後總是心疼。這種小氣也讓他討厭自己。

並且,為了掩蓋對父母的恐懼,他會對父母更好;為了掩蓋小氣,他會更大方。

他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更善良更大方,而是去認識他的心是如何黑起來的。實際上,只要將心的那一層黑—憤怒與仇恨化解掉,愛就能真正出來。

“既然死都不怕,還怕活著?”有人會用這樣的問句來質問遊走在自殺邊緣的人,想以此來喚起他們活著的勇氣。

然後,有的事情比死更可怕,那就是—自己不是個東西。

所以,直面憤怒可能先要跨過一點—對憤怒的羞愧。看到並化解這份羞愧,是釋放憤怒的關鍵所在。

若“走飯”的文字深深地打動了你,甚至你覺得她寫得好有道理,那麼,很可能你需要好好去認識一下你內心的憤怒。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

因為,很多孩子的自殺傾向,看似是攻擊指向自己,其實真相是,指向父母的憤怒被壓制了。只要這憤怒能重新指向父母,對自己的攻擊就會停止。

“走飯”的心中明顯有強烈的憤怒,她的憤怒不能指向養育者。她的微博中有多篇留言,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攻擊自己內在的小孩的,如:

現在拉扯大一個東西可真不容易啊,估計我只夠格養個不說話的花花草草什麼的,打下前一句話時我有些猶豫,因為我在想花花草草們的感受。

除了心理學,我們的世俗氛圍、倫理學、哲學乃至政治都不會支持一個孩子對長輩表達憤怒,而只會要孩子感恩,最後孩子的憤怒很容易指向自己。

同時,與此相伴隨的是,我們的文化一定程度上鼓勵父母、老師與各色權威,控制孩子,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所以,我想說,切勿攻擊“走飯”的長輩,這並非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這是一個社會的悲劇。

這種悲劇,我們將越來越熟悉,因為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會越來越少。

如果事情重來,如果我們有機會,如何可以拯救一個徘徊在自殺邊緣的孩子?這可分為幾個步驟:

1、 讓他明白,抑鬱很可能是對憤怒的壓抑;

2、 幫他發現,憤怒從何而來;

3、 學習表達憤怒,若憤怒果真主要是針對父母,而父母也願意,讓父母主動向孩子認錯;

4、 重新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自己對父母的愛。

要最終的拯救,必須達到最後一步;若只是想化解自殺的動力,讓他學會表達憤怒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王爾德寫過一則童話《快樂王子》,該王子渾身披著黃金葉片,兩隻眼睛是藍寶石所做,劍柄上還有一枚碩大的紅寶石。但他卻讓一隻燕子將黃金紅寶石和藍寶石等全送給窮人。

這則寓言有很多層寓意:

第一層:做好人很快樂,最後王子和燕子升了天堂;

第二層:做好人是為了逃避孤獨,快樂王子很寂寞,他為了讓燕子陪自己而不斷讓燕子為自己做事;

第三層:在做好事的過程中,王子和燕子愛上彼此,他們甘願為對方而死,這種愛情很快樂,值得上天堂。

我的一位來訪者還看到了另一層,他說,快樂王子的心是鉛做的,而鉛是黑色的。

這位來訪者和快樂王子很像,和每一個自己喜歡的人交往,他都恨不得把最好的東西給對方。譬如,多次給一個朋友代買食物,朋友每次給的錢只夠買10份,而他買了11份,多出來的一份是他用自己的錢買的,雖然當時他很窮。朋友懷疑他是用自己的錢買的,他說,不是的,是飯店買10送1的。

他還總想像著,自己哪一天有錢了,給所有的親朋好友都送最貴重的禮物,譬如LV包等。

但他談《快樂王子》這個故事時說,其實將自己裝扮得閃閃發光,就是為了掩飾一個真相—自己有一顆黑心。

他的黑心裡是巨大的憤怒,先是對父母的,尤其是對媽媽的憤怒,有時他腦海裡會閃現一個念頭—“弄死她”。每次這樣的念頭閃現,都會讓他極度羞愧,也讓他很恐懼。

除了對父母,他對別人也很小氣,裝大方後總是心疼。這種小氣也讓他討厭自己。

並且,為了掩蓋對父母的恐懼,他會對父母更好;為了掩蓋小氣,他會更大方。

他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更善良更大方,而是去認識他的心是如何黑起來的。實際上,只要將心的那一層黑—憤怒與仇恨化解掉,愛就能真正出來。

“既然死都不怕,還怕活著?”有人會用這樣的問句來質問遊走在自殺邊緣的人,想以此來喚起他們活著的勇氣。

然後,有的事情比死更可怕,那就是—自己不是個東西。

所以,直面憤怒可能先要跨過一點—對憤怒的羞愧。看到並化解這份羞愧,是釋放憤怒的關鍵所在。

若“走飯”的文字深深地打動了你,甚至你覺得她寫得好有道理,那麼,很可能你需要好好去認識一下你內心的憤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