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别让“冒充者综合征”阻止了孩子的成功

別讓“冒充者綜合征”阻止了孩子的成功

CASE|為什麼她一再錯失升職的機會

一周之前,辛蒂的上司琳達告訴她,公司的行政總監麥克已經準備退休了,她準備推薦辛蒂接替他的職位。 琳達覺得辛蒂是這個職位的不二人選。 她有近20年的工作經驗,在本公司任職已經超過10年,曾經負責過兩個分公司的籌建。 而且她為人低調、謹慎、細緻,人際關係良好。 前行政總監麥克也有意將這個職位交給辛蒂。

辛蒂一開始聽到這個消息時非常興奮,她覺得這是對她最大的認可然而不久之後,她開始感到焦慮,前行政總監麥克擁有某常春藤學院博士學位,曾在3個國家的大型企業中任職,和董事會成員關係良好。

而自己和他比起來,簡直差得太遠了。

不久之後,辛蒂又聽說了另一件事,這讓她更加擔心起來—除她之外還有另外兩名競爭者:一位來自集團公司,一位是獵頭找到的候選人。

她的擔憂越來越多,她確實在公司工作了很多年,經驗不少,但是她真的有資格勝任嗎?她的能力配得上這個職位嗎?那些見過世面的董事會成員,隨便和她聊聊天就知道她的能力如何了吧?他們會不會一眼就看出來她不能勝任這個職位?還會有競爭者?他們是怎樣的人?他們會不會更有經驗?

面試那天,董事會的3個成員問了她一些常規問題,然而她回答得亂七八糟,就像一個新入職的應屆生。

她看見一位董事對著另一位微微地搖了搖頭,她知道自己拿不到這個職位了。

不久之後,新的行政總監到了。 通過幾個月的相處,辛蒂發現新總監在工作上並沒有比自己高明,甚至經驗也不足。 琳達非常替辛蒂惋惜,因為作為一位上司和多年的同事,琳達非常清楚,辛蒂完全有能力勝任這個職位。 但是董事會給琳達的回饋卻是,他們感覺辛蒂沒有信心承擔這個職位的責任。

·“名不副實”的人

蘇珊·艾姆斯( Suzanne Imes)和波林·羅斯·克朗斯( Pauline rose Clance)這兩位心理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最先描述了辛蒂這種症狀,她們將此種現象稱為“冒充者綜合征”( Impostor Syndrome)。

這種綜合征通常出現在成就較高者身上,這類人並不認為自己的成就源於自身某些特質上的優勢,他們往往將成功歸因於外在因素,比如運氣。

和自大的人一樣,他們也是一群難以正確評價自己表現的人。 只是他們和自大的人感覺正好相反,他們覺得自己配不上目前所擁有的地位或者名氣。 他們努力的動力,常常源於恐懼別人某天發現他們名不副實,而並非內心的激情或者目標感。 對於外界的肯定,他們往往表現得沒有底氣。

雖然“冒充者綜合征”並沒有被納入《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心理學家卻發現這種現象存在於不少人身上,尤其是在那些有較高成就的人身上出現。 艾姆斯說,這類人往往會默默承受自己的感受,他們並不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成就,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別人認為的那麼好。

英國著名女演員艾瑪·沃特森( Emma Watson)也是一位“冒充者綜合征”患者。 她曾在 Vogue的一篇採訪中說,她其實常常懷疑自己的表演才能,當受到那麼多讚美的時候,她會覺得自己是個“騙子”。 她說“我做得越好,別人越誇讚我,我內心那種沒底氣的感覺就越甚。 我好怕有一天,別人發現我根本不配擁有現在這樣的成就。 即便演完《哈利·波特》之後,我也沒有覺得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演員。 我覺得自己只是運氣好,我需要別人來肯定我。 ”

大多數“冒充者綜合征”患者會錯失非常多的機會,因為他們內心沒有底氣去接受一些高難度的挑戰,或者他們獲得了較高的成就,但因為怕別人知道自己名不副實,從而非常努力地去完善自己的工作,以維護自己目前的成就。

·形成“冒充者綜合征”的原因

很多心理諮詢師發現,“冒充者綜合征”與“完美主義人格”高度相關。 人格的形成與成年前的生活環境有密切關係。 本文案例中辛蒂的成長經歷,或許可以部分解釋這種心理狀況出現的原因。

辛蒂有兩個哥哥,他們從小就聰明過人,一直都是她的“魔咒”。 辛蒂的童年幾乎是在兩位哥哥的光環下度過的—她很努力取得的成績,兩位哥哥似乎輕輕鬆松就獲得了。 在一個家庭裡,聰明的孩子似乎總能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在兩個哥哥面前,辛蒂總覺得自己獲得的成績不值提。 辛蒂一直記得,每次告訴父母自己的考試成績之後,爸媽就會說:“查理或者喬當年這門功課是‘A+’,不過親愛的,我們知道你已經努力了。 這就夠了。”

辛蒂從小得到的評價都是—你是個很努力的孩子,然而不太聰明。

一個孩子對自我的認識往往是從父母對他的評價開始的。那些得不到父母認可的孩子,自尊感往往比較低。低自尊感的孩子,成年後即便取得了成就,也很難相信這一切是他們應得的,他們會認為這一切是運氣好的原因。若下次他們沒有這種運氣該怎麼力呢?

很多“冒充者綜合征”患者都是一些高成就者,由於對自己目前的成就沒底氣,他們就越發努力,以降低內心這種沒底氣的感覺,而努力往往會帶來更高的成就,更高的成就則會讓他們更加擔心自己名不副實……讓是一種惡性循環。他們努力的動力,更多的是源於一種恐懼感,而不是滿足感。他們是一群高成就、低自尊感的焦慮者。

如果一個孩子有這樣的感覺,他會有什麼表現呢?他可能會對自己學業上的成就不自信。他會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不認為自己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還有一些應屆生覺得自己找不到工作。這樣的信念會阻礙他們積極的行動,他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消極面上,比如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以及如果失敗會有什麼後果。這使得他們的精力被逐漸消耗在恐懼和焦慮等情緒上,導致失敗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如何克服“冒充者綜合征”心理

如果你已經是成人,在事業上總是畏畏縮縮,擔心自己根本不能勝任現在的工作,也不敢接受更高的挑戰,這種心理的來源,很可能是你潛意識中想向某些重要的人證明你的能力或價值,而這些人並不知道你正受苦於此。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首先,你可以詢問他人,覺得你有什麼優點,是否為你自豪,等等。曾有人告訴我,她一直很努力地工作,甚至連休假都覺得是一種罪惡,她將大部分打工掙的錢都寄回了家,幫家裡蓋了新房,而自己生活卻十分儉省。有一年春節回家,她父親對親戚說了一句:“我這個女兒比兒子爭氣,這些年家裡的生活費基本都是由她負擔的,連房子也是她花錢蓋的。”聽完這句話,她跑進房間大哭了一場,她才發現原來自己這麼多年的辛苦其實就是為了得到父親的這句話,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其次,假裝自信,直到你真的感到自信。即便你心裡根本不認可自己,你也可以假裝自己能勝任這份工作。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用錯誤去證明自己“不能勝任”的信念是對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是這樣,你需要給予他肯定和認可,幫助他發現自己的優勢。最重要的是,別拿他和別的孩子比較。作為父母,如果你覺得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好,只能說明你還不夠瞭解自己的孩子,你還沒發現他的長處和優點。

這就夠了。”

辛蒂從小得到的評價都是—你是個很努力的孩子,然而不太聰明。

一個孩子對自我的認識往往是從父母對他的評價開始的。那些得不到父母認可的孩子,自尊感往往比較低。低自尊感的孩子,成年後即便取得了成就,也很難相信這一切是他們應得的,他們會認為這一切是運氣好的原因。若下次他們沒有這種運氣該怎麼力呢?

很多“冒充者綜合征”患者都是一些高成就者,由於對自己目前的成就沒底氣,他們就越發努力,以降低內心這種沒底氣的感覺,而努力往往會帶來更高的成就,更高的成就則會讓他們更加擔心自己名不副實……讓是一種惡性循環。他們努力的動力,更多的是源於一種恐懼感,而不是滿足感。他們是一群高成就、低自尊感的焦慮者。

如果一個孩子有這樣的感覺,他會有什麼表現呢?他可能會對自己學業上的成就不自信。他會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不認為自己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還有一些應屆生覺得自己找不到工作。這樣的信念會阻礙他們積極的行動,他們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消極面上,比如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以及如果失敗會有什麼後果。這使得他們的精力被逐漸消耗在恐懼和焦慮等情緒上,導致失敗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如何克服“冒充者綜合征”心理

如果你已經是成人,在事業上總是畏畏縮縮,擔心自己根本不能勝任現在的工作,也不敢接受更高的挑戰,這種心理的來源,很可能是你潛意識中想向某些重要的人證明你的能力或價值,而這些人並不知道你正受苦於此。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首先,你可以詢問他人,覺得你有什麼優點,是否為你自豪,等等。曾有人告訴我,她一直很努力地工作,甚至連休假都覺得是一種罪惡,她將大部分打工掙的錢都寄回了家,幫家裡蓋了新房,而自己生活卻十分儉省。有一年春節回家,她父親對親戚說了一句:“我這個女兒比兒子爭氣,這些年家裡的生活費基本都是由她負擔的,連房子也是她花錢蓋的。”聽完這句話,她跑進房間大哭了一場,她才發現原來自己這麼多年的辛苦其實就是為了得到父親的這句話,為了得到父親的認可。

其次,假裝自信,直到你真的感到自信。即便你心裡根本不認可自己,你也可以假裝自己能勝任這份工作。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用錯誤去證明自己“不能勝任”的信念是對的。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是這樣,你需要給予他肯定和認可,幫助他發現自己的優勢。最重要的是,別拿他和別的孩子比較。作為父母,如果你覺得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好,只能說明你還不夠瞭解自己的孩子,你還沒發現他的長處和優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