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孩子奇怪行为背后的隐情

孩子奇怪行為背後的隱情

CASE|醫生診斷不了的“病症”

你覺得自己的孩子經常有一些無理取鬧或奇怪的行為嗎?比如,突然不想去上學等。 如果孩子是因為生病而不想去上學,你還會覺得他無理取鬧嗎?當然不會,因為生病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朋友曾告訴過我一件奇怪的事情。 朋友有一個妹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 她說妺妹從讀書開始,身體就不太好,但具體是什麼病又說不上來主要表現就是厭食,無精打采,容易感冒、拉肚子。 妹妹從來沒有持續完成任何一個學期的學習,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斷斷續續地上著學,常常上兩三天就要休息兩三天,老師和同學也知道她身體不好,所以只要她感覺不舒服,跟老師請假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回到家之後,她通常不會做什麼事情,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床上躺著睡覺或者聽收音機。

父母帶她看過中醫、西醫,吃過不少藥,但仍不見病情好轉,甚至沒有醫生能說出來到底是什麼問題。 朋友兄妹三人,她本人和哥哥都很能幹,都是高學歷,只有這個妹妹勉強讀了一個中專學歷。

畢業後,家人給妹妹找過很多工作,但由於身體原因都做不了多久就離職了。 現在她在父親朋友的公司做資料保管員,工資不高,但是清閒、自由。

妺妹前幾年結了婚,很快又有了孩子。 但是他們夫妻感情似乎不太好,兩人現在處於分居狀態,妹妹自己帶著孩子。

朋友告訴我,這幾年感覺妹妹似乎變了,好像變得“強壯”了很多,不僅是身體上,精神上似乎也比過去好。 但是妹妹的孩子身體卻很不好,和她小時候的“病情”很像,而且非常瘦弱。 妹妹自己沒有多少錢,卻時常要花很多錢帶孩子看病。 她現在很想找一份工資高一些的工作,但是又怕工作太忙沒時間照顧孩子。

妺妹想帶著孩子和父母一起住,但是姐姐發現了一個問題—妹妹似乎每次回到家就會“生病”。 她總感覺妹妹的病以及妹妹孩子的病有些奇怪,但又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問題。

·孩子“生病”,是為了獲取父母更多的關注

和朋友的妹妹類似,有些父母真的會將孩子養成一個病人,這種情況是怎麼形成的呢?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愛,在孩子比較多的家庭中,子女之間比較容易出現爭奪父母的關注和愛的情況。 在上面的案例中,朋友和她哥哥也許是採用“好成績”來獲取父母的重視和關愛,但是最後出生的妹妹需要超過他們才能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如果妹妹沒有這樣的能力,她通過什麼方式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呢?也許某次生病讓她突然發現父母更加關心自己了,也許生病讓她的生活變得輕鬆或者父母對她的要求降低了,即便她不如哥哥姐姐努力,也有了正當的“理由”。

為了得到父母的理解,很多孩子都願意犧牲自己的健康。 朋友的妹妹也許是有意無意厭食,使得健康狀況變得糟糕,甚至有意無意感冒,以此逃避學業上的壓力。

她從小到大學到的獲得別人關心的辦法或許只有一個—就是“生病”,或者說“積弱”。 這種方式會被她帶入自己的婚姻當中。 她很可能會在自己的婚姻中利用“生病”去控制丈夫,丈夫開始可能會讓步,但久而久之就會覺得疲倦、厭煩,他們的婚姻就會出現問題。

而這樣不幸的婚姻,也會給他們的孩子造成壓力和很多負面情緒,孩子也許說不清楚這些情緒,他會用什麼方式去表達呢?或者說他會用什方式去回避自己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呢?也許他就學會了媽媽的處理方式—開始“生病”。 當然,還有一些孩子會學著成為一個照顧者,照顧父親或者母親的情緒。

當朋友的妹妹生活中沒有了父母的照顧,也沒有了丈夫的照顧,並且還要自己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時,“生病”這種獲得説明和關懷的方式就不起作用了,於是她不得不變得“強壯”。

如果此時父母再幫助她,她可能又會開始“生病”,甚至將撫養子女的責任也推給父母。

這種情況其實完全可以避免,前提是父母能夠看到孩子“奇怪”或者“無理取鬧”的行為背後的原因。

·偏差行為是孩子向父母尋求説明的信號

有些孩子可能極具攻擊性,有些孩子可能對父母特別依賴,有些孩子可能非常消極,還有一些孩子喜歡和父母對著幹,或者學習時無法集中注意力,厭學……這些行為就是我們所說的“偏差行為”,這些行為背後可能都有一個原因—孩子內在有著巨大的情緒問題,而這種情緒源於某種需求沒有被滿足。

《為什麼成年人難以理解孩子的想法》一文中提到過,孩子的思維和成人的思維差異很大,如果你總是想讓孩子解釋“為什麼”,他可能常常說不清楚,但又不得不說一個他認為“父母可以接受的理由”。久而久之,孩子會被父母鍛煉成一個“找理由”的孩子,甚至學會撒謊。他們說不清楚真正的原因,或者覺得真正的原因父母不能接受,除了撒謊沒有別的辦法。

偏差行為是孩子傳遞給父母的信號,是孩子在向父母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可是他在提出要求、尋求幫助的時候,卻不被理解和重視。而他們由於年幼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來表達內心複雜的情緒和需求,只能通過哭喊、破壞的行為去表達,而這些行為常常給父母帶來更多的困擾,於是他們乾脆給孩子定義為“無理取鬧”。還有一些孩子會出現“溫和”的破壞行為,比如傷害自己、出現學習問題、生病等。

父母不僅要聽孩子說什麼,還要觀察孩子在做什麼,而且不要輕易給他們的行為貼上標籤,如果你拒絕瞭解自己的孩子,他一定會感覺得到從而在成長過程中和你漸行漸遠。

瞭解孩子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回憶自己兒時的感受和體會,甚至和自己的父母聊聊曾經發生的事情,你就會明白孩子的某些行為並非不可理喻。

如果孩子總是反復出現讓你難以理解的行為,你不妨問問自己:他到底想告訴我什麼?

《為什麼成年人難以理解孩子的想法》一文中提到過,孩子的思維和成人的思維差異很大,如果你總是想讓孩子解釋“為什麼”,他可能常常說不清楚,但又不得不說一個他認為“父母可以接受的理由”。久而久之,孩子會被父母鍛煉成一個“找理由”的孩子,甚至學會撒謊。他們說不清楚真正的原因,或者覺得真正的原因父母不能接受,除了撒謊沒有別的辦法。

偏差行為是孩子傳遞給父母的信號,是孩子在向父母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可是他在提出要求、尋求幫助的時候,卻不被理解和重視。而他們由於年幼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來表達內心複雜的情緒和需求,只能通過哭喊、破壞的行為去表達,而這些行為常常給父母帶來更多的困擾,於是他們乾脆給孩子定義為“無理取鬧”。還有一些孩子會出現“溫和”的破壞行為,比如傷害自己、出現學習問題、生病等。

父母不僅要聽孩子說什麼,還要觀察孩子在做什麼,而且不要輕易給他們的行為貼上標籤,如果你拒絕瞭解自己的孩子,他一定會感覺得到從而在成長過程中和你漸行漸遠。

瞭解孩子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回憶自己兒時的感受和體會,甚至和自己的父母聊聊曾經發生的事情,你就會明白孩子的某些行為並非不可理喻。

如果孩子總是反復出現讓你難以理解的行為,你不妨問問自己:他到底想告訴我什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