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当孩子为寻求注意而拖延,怎么办?

當孩子為尋求注意而拖延,怎麼辦?

→談孩子的蓄意性拖延

向來在學業上表現很好的小敏,最近也開始出現拖延的情況了。

“學習好有什麼用?在媽媽眼裡,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每次都考卷看一看、成績單瞧一瞧,就只留下一句:‘下次繼續加油!’”小敏發現,不管自己表現得再好,媽媽的注意力都只在小捷身上,心裡有無限的怨言。 “加什麼油?我都這麼努力了,你還不注意我?”

“我真討厭小捷!他出生前,我就像家裡的一顆明珠,每個人的注意力都在我身上。 現在所有人都只注意他,把我冷落到一旁。 我就不信我沒有辦法扳回一城!”小敏開始在心裡盤算如何從小捷身上奪回爸媽的視線。

“偷東西?”這念頭一出現,小敏馬上想到新聞上犯人雙手被銬上手銬的畫面,嚇得全身打哆嗦。 “不行,這代價太大了!”

學別人打架?但是一想到可能會這裡瘀青、那裡流血的,搞不好還得上醫院,成本也太高了。 對媽媽亂發脾氣?似乎又太耗體力……

“有了!”小敏突然靈光一閃。 “哈!那我就不寫作業,在託管班時慢慢拖,留一部分回家寫,媽媽就得花時間來盯我寫作業了!”

想到這裡,小敏的嘴角揚了起來。 因為她很清楚,寫作業的速度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事情果然如小敏所願,隔天媽媽的叮嚀聲馬上響起。

“小敏,你怎麼搞的?今天作業怎麼沒在託管班寫完?”小敏沒有說話,暗自在心裡撲哧一笑。

“作業拿來這邊寫。 小捷,你到房間裡玩。 ”儘管被媽媽凶了,小敏心裡卻很得意。 因為這是小敏多年來首次贏得媽媽的注意力。

此後,小敏的拖延問題正式開始。

這讓小敏媽頭痛了好一陣子,百思不得其解。 因為小敏以前從不會這樣。

“該不會是想跟小捷爭寵?”當丈夫拋出這個疑慮時,小敏媽實在一頭霧水。

打從自己生了第二胎,小敏媽就常聽周圍朋友說:“要留意老大的感覺。 ”“小心孩子們爭寵,他們都想得到爸媽的愛和關注。 ”“小心孩子可能會抱怨你偏心、不公平。 ”朋友們的建議,小敏媽都可以理解。

但是,拖延和爭寵,到底有何關聯?小敏媽還在努力把這兩件事串在一起。

孩子拖延,心理師這麼說—留意偏心與爭寵

別訝異,有些孩子表現出拖拖拉拉,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出於“爭寵”、想獲得父母對自己的注意。 他們可能會在心裡想著:“只要爸媽注意到我、把視線聚焦在我身上,就算被責駡也沒關係。 ”

現在的父母和孩子都很忙,甚至可能忙到沒時間好好關心彼此。 而當孩子想要從父母身上抓回一點注意力,可能就會選擇把父母交代的事情擱置。

請家中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長特別留意。

·說出行為背後的想法

有時,孩子表現得中規中矩,反而容易讓我們誤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當孩子特別想要獲得關注,多少也是在提醒我們留意,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忽視了他。

當孩子因為爭寵問題而有脫序表現,父母不妨直接表達對於該行為背後的想法:“媽媽、爸爸知道你這麼做,其實是希望我多注意你一些。

當我們顧及孩子的隱私,在非公開場合和孩子把話給攤開,將他們的行為目的說出來,通常其故意拖延的行為也會明顯減弱。

·製造單獨相處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會希望自己是父母心中的全部、是獨一無二的。 雖然在現實中,我們通常無法做到真正的公平,但可以盡力而為,並同理孩子的感受。

多製造一些與個別孩子單獨相處的機會,很單純地陪伴眼前的“這一位”孩子。

請注意,這裡所說的“單獨相處”,不能是因為另外一位孩子而產生的。 例如帶其中一位小孩到速食店用餐是為了等另外一位孩子下課,或是帶其中一人去逛街是因為要幫另一位小孩買東西等。

這會讓當事人覺得爸媽依然只想到另一個手足,心裡更加不舒服。

·留意與孩子們的互動差異

對待大女兒,你是否盡是成績、作業、生活習慣上的要求;對小兒子卻有許多陪伴,總是陪著他開心玩樂,或是說故事給他聽?

父母們必須留意與不同小孩之間的互動模式。 當孩子問“為什麼跟我說話時都是苦著臉,跟弟弟說話卻有很多笑容”,父母就得注意自己是否會不經意地對較大的孩子持有許多要求與期待,而時常對他們板著一張臉。

關於這點,父母必須好好自我覺察。 因為這樣的互動差異,將會給不同孩子帶來全然不同的感受。

·留意自己的正向行為表現

改變對孩子的關注方式。 過去可能只在孩子有拖延表現時(例如寫作業慢吞吞),會讓我們走過去對他有所要求。 現在,請換個方式,主動去看到孩子所完成的事。讓他知道,原來主動去做一些事情,更能獲得父母的注意力。

有關孩子的爭寵問題,往往是父母需要調整的概率比較高。只要父母願意改變,瞭解並滿足孩子的實際需求(例如渴望被關注、被陪伴),就有機會降低孩子透過不合理的行為來喚起他人注意的概率,拖延的頻率也會隨之降低。

現在,請換個方式,主動去看到孩子所完成的事。讓他知道,原來主動去做一些事情,更能獲得父母的注意力。

有關孩子的爭寵問題,往往是父母需要調整的概率比較高。只要父母願意改變,瞭解並滿足孩子的實際需求(例如渴望被關注、被陪伴),就有機會降低孩子透過不合理的行為來喚起他人注意的概率,拖延的頻率也會隨之降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